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申富英 《文史哲》2005,(2):85-90
以往对福克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其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反奴隶制、反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博爱等主题上,尽管有学者对他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作过一些探讨,但多集中在叙事功能层面;尽管有学者探讨过福克纳小说的反奴隶制、反暴力倾向,但少有人将此研究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结合起来。事实上,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可以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进行诠释,因为在被北方征服和占领后,美国南方文化与后殖民地文化的处境有许多相似之处,福克纳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系列中所关注的问题也与后殖民主义者所关注的问题不谋而合。后殖民主义者往往把复兴或编造民族神话作为复兴民族文化遗产、再现被压抑的民族历史记忆和重新建构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宣扬在现实中要通过忍耐和牺牲以洗清民族历史上的罪孽,并认为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是与殖民文化“商讨”和“杂交”。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目的在于复兴南方传统文化,再现南方被压抑的历史记忆,重新建构南方人的文化身份,宣扬通过个人忍耐和牺牲洗清南方在历史上的罪过,并暗示南方文化的出路是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商讨”和“杂交”,即南方人应当继承南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收北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并对南方和北方文化中的不合理因素予以抵制。  相似文献   

2.
在行将灭亡的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与蓬勃发展的北方工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年代里,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垂死挣扎,为挽住大势已去的南部文明与锐不可挡的北方工业文明作殊死抗争,并由此上演了一幕感人肺腑的文明已逝的悲剧。福克纳正是借助爱米丽,表达了对消逝文明的哀思,对南方文明的思念和缅怀,由此为南方文明献上了一曲悲怆的挽歌。  相似文献   

3.
颜之推是南北朝晚期由南入北的著名文人,在当时的南北文学交流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早期在南方生活,深受南方文化的熏染,晚期来到北朝,参与了北方的文化建设,负责北齐文林馆的运作,与北方文人往来甚密.他的<颜氏家训>一书,集中代表了他对文学的认识,其中涉及到南北方文学风貌的不同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一些深邃见解.  相似文献   

4.
兰陵萧氏作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很大成就的一个南朝家族,在南北朝文学交流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南方的萧氏家族成员通过出使北方、接待来使、评价和介绍北方的作者和作品等各种方式促进了南北方的文学交流。此外,萧氏家族成员也不乏入北者,尤其是梁亡以后大批萧氏家族成员进入北方,分布于关中和关东。萧氏家族的入北者有不少人因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受到北方士人的重视,他们与北方文人的交游,使南北文学的交流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5.
玫瑰的小鸟     
一只小鸟从北方历经艰险来到了南方。 它说:“我只有在南方,在这样温暖湿润的气候里,才能找到我的玫瑰。”它相信它是一只玫瑰的小鸟。  相似文献   

6.
卢睿蓉 《兰州学刊》2009,(12):211-212
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别具一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她的南方畸零人故事。文章从小说文本的总体关照、表层叙述和深层解读入手,通过对畸零人背景的介绍、场景与瞬间技巧的独特运用以及小说人物从迷惘到顿悟从而解困的故事发展模式的分析,总结了韦尔蒂畸零人小说的叙事模式,展现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尽管艾米丽的故事是一个悲剧,但是仍然能够找出她身上所表现出的对父权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8.
杜芳 《学术探索》2014,(7):98-101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擅长将叙事策略中的故事空间变化应用于自己的小说中。本文分析了他运用的三种故事空间变化的方式:南方小镇与城市之间的故事空间变化、逃亡式的故事空间变化和旅途式的故事空间变化。以上三种叙事方式不仅仅被视为叙事策略,亦表现出卡波特对美国社会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具有丰富的内蕴。这不失为卡波特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写作手法很独特,人物形象也被塑造的极富个性。因此自其问世以来,就吸引了许多评论家的关注。本文从拉康早期的镜像理论分析在父权专制主义以及南方压抑机制的统治下,艾米丽在镜像阶段中的畸形成长与发展,以及这种畸形发展如何促使她毒死自己的恋人—荷默.伯隆。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8,(9):115-122
叙述时间是贯穿小说创造悬疑与冲突的重要元素,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对应性,叙事过程长短与发生时间的长度不协调性以及故事或某间段时间的重复性纳入探讨范畴,旨在证实这些非线性多元化的叙事更替隐性地烘托内容叙述,增加了文本的张力,多维地展现了作品主旨。美国当代南方作家鲍比·安·梅森运用时间策略充实《在乡下》的逃离主题,即灵活的倒叙方式使得历史与当下、南方与北方激烈的碰撞,张弛的叙事节奏彰显了人物的内心所向,而层层递进的重复则串联了主人公山姆觉醒的全过程。反转跃动的叙事时间策略向读者展现了表层故事之下的暗潮涌动,这使得中心表达更有指向性和层次感,作品也更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宋定都临安,对杭州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北方中原文化的强烈渗透.随着宋室的南迁,成千上万的北方移民纷纷来到了这个新的都城.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文明向南方、特别是杭州的渗透,从而使杭州的都市文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二是都城效应.即集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中心于一体,使杭州从北宋一个国内的中等城市迅速跃升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1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巨匠威廉.福克纳笔下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奇特的构思和含混的主题使其成为美国文学史上难得的佳作。文章主要从现实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三个不同视角对这篇小说进行深层解读,旨在探讨造成作品中女主角艾米丽的扭曲性格及悲剧人生的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得水 《东岳论丛》2006,27(3):41-45
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同时也是中原与周边地区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的融合性是贯穿于中原地区文明进程的主旋律。河南古玉文化从不发达到走向繁荣,是接受来自东方、南方和北方玉文化影响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地区在文明化进程中受到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中原文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唐代士人的流迁与北方文化南传之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在唐代中后期的江南地区聚集了大批的北方士人,他们在当地发展生产、移风易俗,传播了儒家文化,改变了当地民风;他们在当地教书授徒、著书立说,传播了北方文化,影响了南方文风;他们与当地士人的交往,促进了北方文化的渗透,增进了南方人士对北方文化的认同;他们还通过入幕为佐的方式,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拓展了北方文化南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刘加媚 《学术论坛》2003,(5):101-103
美国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文学流派———南方文学在艺术上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征———怪诞。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广泛使用"哥特小说"技巧,抒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描绘阴森的背景,渲染怪诞氛围,刻画身体畸形、精神变态的人物,勾勒出一个"哥特世界"(GothicWorld)。这种哥特式的怪诞广泛运用于福克纳的创作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矗立在怪诞现象背后的是南方人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8,(3):185-190
南方淑女神话是美国南方社会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是南方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体,是套在南方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在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南方淑女神话下的三类女性形象:传统的受害者、本能的反叛者和女性本真意识的觉醒者,抨击南方淑女神话对南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并通过对女性欲望本能的大胆描写,以"剥笋式"手法,层层递进,解构并颠覆了南方淑女神话,消除了南方保守势力顽固据守的最后一块种族主义栖息地。同时,福克纳通过对具有本真意识女性形象的塑造,努力试图为南方社会构建新的女性文化认同,为南方女性指明走向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与南方古代文明发展轨迹之异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公元前第三千纪后半期,是中国北方最终形成文明和国家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资料对这一时期北方的龙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从地理环境、农作物品种、与相邻人群集团的关系、水利工程的需要、基层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南北古代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作者还就老子小国寡民的保守的政治思想和古代南方分散的家庭经济的联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生活于美国南方腹地的作家 ,宗教对于奥康纳不仅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也是一种精神的支撑。由绝症所造成的内心痛苦和绝望 ,使她对现实的病态与卑俗有特殊的敏感。她把宗教的超验和道德寓意 ,对南方社会的独特反应和自我的生命体验融汇、演化为充斥暴力的幽默和怪诞的艺术画面 ,激起读者去发现或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荒谬行为和古怪感情”。她打破了南方文学写惨烈、完整的悲剧的传统 ,以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故事 ,宣布了后来发展极盛的自我探索、自我反映小说的原则 ,并使当代美国社会精神文化的忧虑不安获得一种恰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南方文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鼎盛期,其中边缘化"南方淑女"形象不乏其人.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田纳西·威廉姆斯戏剧<欲望号街车>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高度互文性表现在人物"性征"、 "生存空间"以及"话语空间"的边缘化隐喻之中.对两者反差强烈的边缘化隐喻表征的互文性建构,有助于读者更深刻解读文本展现的美国"南方淑女"遭受的摧毁性冲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美国南方文学经历了从“南方文艺复兴”的辉煌到后现代文学对“南方神话”的颠覆。第二代作家尤多拉·威尔蒂的著名小说《乐观者的女儿》中的陪衬人物菲伊就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中期南方社会在经济一体化、工业文明与消费文化长驱直入的情况下,女权主义思想与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发生的深刻变化,即历史意识的解体、地方情结的消散、女性意识的觉醒。通过菲伊这一形象,威尔蒂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的变迁。作为陪衬人物,菲伊与女主人公之间的对比与冲突,则生动体现了作者本人面对传统逐渐消亡、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矛盾心情及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