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加强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培育是推进高校思政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教师群体呈现出新特征、新变化,通过分析该群体思想政治素养培育中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从组织建设和引导、政策支持和保障以及创新培训教育方式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培育路径,努力提升高校归国留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大学英语实践课程"是指针对师范生的一门不以英语语言的系统知识学习为目的,而以师范生的英语学习经验为中心,旨在通过各类操作性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的课程。它是一种相对于认知性取向的课程类型,目的在于使师范生对英语学习有充分的感悟、体验和反思,提高师范生们英语学习的效率,并能用英语实践课程学习的切身体验去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而改变他们今后的教育行为。探讨师范生大学英语实践课程的建构有助于调动师范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实践学习的开展、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角色。  相似文献   

3.
韩丽华 《理论界》2014,(8):171-17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力求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师德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管理服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对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谢廷平 《理论界》2005,(11):127-128
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创建良好的信息环境、课程设置的优化、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持续提供理念支撑。在本体层面,教师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培养的根本遵循,尤为突出立德之于师德孕育的基础作用以及树人之于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在立德树人的价值驱动下,教师教育以人的实质自由为目标,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引领,以现代化发展为重点。教师教育应着力强化铸魂育人、为国为民的西部红烛精神的引领,牢记以德育德、孕育强师的高尚使命担当,构建与时俱进、多元互动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以人为本、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以行之有效的实践进路全力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对部分高校师范生师德意识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高校师范生师德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师德认知、师德行为意向水平较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师德认知的偏差、师德行为意向的摇摆,特别是师德情感水平较低。深入分析高校师范生师德意识基本特征的形成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校师范生师德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的教师专业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高师教育阶段是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课程结构体系不够科学、合理;(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足;(3)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意方面强调不够;(4)教育实习的组织与实施缺乏有效性.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于延伸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落实培根铸魂使命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且长远的促进作用.文章阐释了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立足点,提炼了爱国情、求知心、大局观、荣辱感等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元素,并通过案例研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等方式推进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从现实表现和社会反馈两大维度对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范生培养具有其特殊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师范生培养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及其评价机制,是高等师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双向建构"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探索"主体间性"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把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印证,持续提高师范生培养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课程德育,是在大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其旨在运用大学教育所涵盖的全部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的德育元素进行"立德树人"活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课程德育,是大学教育中智育与德育的互补互促,是德育资源的整合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是大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有效探索,是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课程德育的实践,需要从育人理念转变、课程特质挖掘、共同体意识培育、教师素养提升、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行业特色高校教育的工程实践特征迫切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开展劳动教育与弘扬劳模精神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意蕴,融新时代劳模精神于劳动教育之中,发挥劳模精神的引领、教育、激励作用。结合行业特色高校的教育教学特点,从学生自身、专业课程教育、劳动课程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等路径改进优化劳动教育,构建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师范生具有受者和传者的双重身份,提高师范生的媒介素养尤为重要和紧迫。在此提出将媒介素养融入师范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来培养和提高师范生媒介素养的思路,如通过融合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创新活动方式,改进教学支持环境,优化评价体系等,以期增强媒介素养技能,优化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制度认知、认同和信仰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需要遵循特定的生成逻辑,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源头的理论逻辑,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以时代发展为参照的现实逻辑,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以“知情信行”为主线的价值逻辑,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基本思路;以教学活动和平台建设为基础的实践逻辑,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胡夏 《阴山学刊》2006,20(2):80-82
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高低,可以追溯到师范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类课程要面向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教育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引导师范生变革自身的学习观念与方式,多创设体验与沟通的环节与氛围,不断提升师范生自知/自省智力与人际/社交智力。教师教育类课程,需要相应加大心理学课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高校师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建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长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高校师德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加强机制建设中,教育是基础;规范、评价是关键;示范、激励是动力;制度、监督是保障。同时,高校师德建设机制还必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的育人理念,揭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一套辅导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这种状况必将导致辅导员道德的职能和作用发挥失常,进而会使师德失去意义并变成无生命力的东西。因此,构建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应该从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立职业道德评价的考评激励制度、规范职业道德评价的网络准入机制、构建"双能型"职业道德评价模式、发挥校本文化的职业道德评价功能等方面来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现状,系统性地分析了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倾斜;功利倾向抬头,育人意识淡薄;职业素养弱化,科研道德欠缺;师生关系冷漠,服务意识不强。从主、客观方面深入剖析了原因,结合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师资队伍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建议从把好入口关、打造师德师风教育终身制、改革和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奖惩并行等方面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体现价值观显性教育的高度.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支撑课程,彰显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广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师认识误区、资源整合不到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权威高效的协同育人领导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命运共同体;完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制度保障体系.明确主攻方向,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关键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构建完善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现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从教育运行机制、教育保障机制、教育评价机制三个维度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尝试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不仅依靠由显性知识牵引的育人模式,更应发挥默会知识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能动作用。默会知识观为构建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新视角。默会知识观深探知识的默会维度,确证其在立德树人场域的适用性和逻辑机理,助益于创生以人的实质自由为关照的主体逻辑,形塑以默会交往为基础的实践逻辑,彰显以道德共同体为旨归的价值逻辑。然而,教条化单向度的显性知识教学、实践性弱化的培育导向、优绩主义的育人环境,成为阻碍默会知识观作用于铸魂育人的现实障碍。基于此,重新构想默会知识观下的立德树人高质量培育,应打造多元知识共融的默会育人模式,健善以道德实践为贯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营造充盈道德共同体实践智慧的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