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已出土的青铜器中,铜禁仅存有两件。一件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原为端方收藏,后被美帝国主义者掠走,现藏美国纽约市立博物馆。另一件便是此件,1925年被陕西军阀党玉琨盗掘于宝鸡斗鸡台戴家沟一带,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的宝贵文物。  相似文献   

2.
徐子鼎     
<正> 1965年出土于费县城北上冶公社的台子沟.同时出土铜鼎两件,另一件无铭文.此鼎通高21.5厘米,两耳四股索纹,立于口沿之上.浅腹圆底,马蹄形三足,腹部饰变形蝉纹一周,重3.2公斤.纹下有铭文"余子汆之鼎百岁用之"阴文九字,为春秋时器."余"作地名则为"(余阝),邾国下邑;作国名则为"徐".徐子国,伯益之后.《路史》云:"伯益  相似文献   

3.
老官台文化和李家村文化的遗址,发现得都较早。起初人们把它们都列入仰韶文化的范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逐渐明确起来,开始认识到这是两种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 1960年在陕西西乡李家村遗址,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4.
小臣缶方鼎与箕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臣缶方鼎是一件很重要的晚商青铜器。五十年代以来,我们讨论过四次,略有进益。最近,《甲骨文合集》第十二册出版,又看到有关材料,觉得应该对这件器物作一次较详细的讨论。 方鼎系清宫旧藏,原在颐和园,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陈列。铭文最早见于《贞松堂集古遗文》,为摹本。拓本见《三代吉金文存》3,53,2。器形和纹饰都接近《劫掠》63方鼎,惟腹部饕餮纹更似同书61舌方鼎,其大小则比两鼎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5.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共发现青铜器193件,器形有鼎、鬲、斝、觚、爵、瓿、罍、镞、钺、矛、戈、戟、刀、钁、凿、锯、笄形器、匕、舌形铜饰、铃、鐏(或称鐏形器),钮扣、箭、鱼钩、钻等26种,李学勤同志和我曾在《中原文物》上发表了《藁城台西青铜器的分析》,对其中的炊器鼎、酒器斝、觚、爵、部分武器戈等,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台西遗址青铜器有所全面了解(包括采集,捐献在内),有必要再做一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6.
“鼎”是所有青铜器物中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器类,其器型演化多样,形制随时代推移而多变。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两件扁足鼎形制特殊,为现存商周青铜鼎所仅见。两件扁足鼎上铸有“史”字铭文,结合前掌大墓地出土大量带有“史”铭的器物,探讨“史”族迁徙分布情况及大量出现于泗水流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关于姜炎文化的时限,我在拙作《论姜炎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提出:上限应在老官台文化时期及其以前,距今约7000年以前,为母系氏族时期,即神农氏时代;下限相当于龙山文化至西周,距今约4800-3000年,为“五帝”到夏商周。以此时间为上、下限,姜炎文化从孕育、形成到以高领袋足鬲为器物特征的刘家文化(姜戎文化),其间为3000-4000年,贯穿了老官台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时期。①尽管此说也不算错,但从考古学的角度考察,似乎不能从宝鸡的考古文化落实下来,其中有些问题难以论述清楚。随着关桃园…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三年三月六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公社北洞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在村南山坡挖土取石,掘开表土不到半米,发现窖藏青铜器六件,计五(?)、一瓿。其中一(?)有铭文,其余没有铭文。同年五月二十八日,辽宁省博物馆孙守道、郭大顺两同志前往调查,在原坑附近不到二米处又发现窖藏青嗣器六件,计方鼎一,圆鼎二,毁一,(?)一,带嘴缽一。此六件中,方鼎有铭文二处,圆鼎之一及(?)也各有铭文,其他三件无之。  相似文献   

9.
司母戊鼎年代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举世周知的司母戊鼎(有的同志又将“司”读作“后”),重875公斤,器制雄伟,不仅是我国现已出土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而且在世界青铜文化中也是杰出的作品。它的制作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奴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司母戊鼎自一九三九年在河南安阳发现以来,尤其在解放后,各有关方面不断地对其铸造技术、合金成份、所属年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文物部门在曲阜县城以北鲁故城的西北部、发掘了一座西周晚期墓和六座春秋战国之际的大型墓葬,获得了一批珍贵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西周晚期的鲁司徒中齐墓,出土铜器中鼎、盨、壶、簠、盘等九件带有铭文,记载着墓主的官职和名姓。有一制作精美大方的“戎壶”,上面铸“侯母作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字样,可能是出征时的盛水器皿。有一铜盘,三足铸成三个光身赤脚的奴隶,肌肉线条,面部神态,清晰可见;盘上两耳作两牛匍卧,栩栩如生。其余铜器  相似文献   

11.
西周军法判例——《师旅鼎》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文中的军法判例,目前能见到的仅周初成王时器《师旅鼎》和康王时器《小盂鼎》二件。《小盂鼎》审讯的是敌酋敌兵,对研究战俘审判和刑罚种类价值颇高。《师旅鼎》则是对西周军队内部违犯军令行为的审判。铭文虽只有七十九字,但对审判方式、诉讼程序及其相应的刑罚原则等重要司法制度,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是一篇难得的历史文献。该鼎全铭如下:  相似文献   

12.
邯郸被命名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这是邯郸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邯郸学术界有责任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提高成语典故之都的学术品位,造福于邯郸人民。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对《公孙龙子》中“白马非马”和“鸡三足”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应重视开发那些具有深刻哲理,给人启迪,给人以智慧的深层次的成语典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一、哑弦其人 哑弦,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32年生,为当代台湾诗坛之名家。曾就读于南阳私立南都中学、豫衡联合中学。1949年在豫衡联中上学时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后随军赴台。1953年进台湾政工干校影剧系学习,毕业后服役于国民党海军。擅长演剧,曾获1966年最佳男演员金鼎奖。喜爱诗歌,学习影剧的同时,于同年参加中华文艺函授学校学习。1954年开始写诗,处女作《我是一勺静美的小花朵》在诗坛引起注意,它以“甜美而富磁性的又带着民谣风的歌声”为读者所欣赏。同年秋,与洛夫、张默创办《创世纪》诗刊,发起成立“创世纪诗社”。该社与纪弦1953年创办的《现代诗》诗刊,1954年春组织的“现代派”诗社以及覃子豪、余光中组织的“蓝星”诗社形成三足鼎  相似文献   

14.
青铜爵的功用、造型及其与商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爵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典型器物。迄今为止 ,它既是人们所习知的 ,又是人们所未知的。这种“习知”来源于爵在中国青铜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而“不知”则来源于人们对爵的基本特征及用途的模糊认识。就其历史功用而言 ,爵既非日常之“饮酒器”、“滤酒器”,亦非单纯之“鬯酒器”、“煮酒器”,而是“浇酒敬神”的专用祭祀礼器 (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兼有“温煮鬯酒”的功能 )。而从器形特征上看 ,在商代酒器的基本组合 (爵、觚、 )中 ,爵、二器均作明显的“象雀之形”,应为商代人图腾之象征。商人以带有图腾造型的青铜重器——爵、等来祭祖敬神 ,并使之成为祭祀礼器之经典组合 ;这一状况的产生 ,并非偶然所致 ,而是商人图腾观念之于物质文化上的绝好反映。  相似文献   

15.
<正> 西周前期文献资料遗留下来的不多,其中有关莱国的则更少.自宋代至令,各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与莱国有关的,有些学者已做过不少研究.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启发下,结合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某些铭文试作些训释,并以此探索与之有关的问题.一据山东黄县王道新所撰《黄县志稿·金石目》载,光绪二十二年,在黄县归城鲁家沟古墓中发现青铜器十余件,其中六件有铭文,即莱伯鼎、旅鼎、?鼎、(辶禹)?、朿卣和戈盉.萊伯鼎:" ?伯作旅鼎:.关于"?"字,释者意见不一.柯昌济先生释"?",即古族名(《(韦华)华间集古录跋尾》);王献唐先生释"华",并谓华是不见经传的小国,华伯乃归城的主  相似文献   

16.
《中鼎二》、《中鼎三》是北宋时出土的西周重要器物,其铭文与我国南方地区古代历史密切相关。历来对《中鼎》制作的具体年代、历史背景、铭文内容及所涉史实,学术界的认识存在歧异,至今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尤其是器铭中之“虎方”问题,更为南方地区古代史研究者所关注。笔者前曾就先秦荆、楚、巴及“虎方”的有关问题撰文陈述已见,承蒙学者们议论。其中批评者的意见更促我思考,今以此文作答。  相似文献   

17.
马强 《殷都学刊》2008,29(4):14-19
《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刊载了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2005年6月出土的一批晚商青铜器。由于文物是在机械施工中发现的,残损非常严重,出土地点的原始状态也完全被毁坏,经过整理,此次共出土文物70件,其中青铜器57件,包括礼器、兵器、杂器等。本文试就此次所出青铜兵器及相关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曶鼎王年考     
已见有历日铭文的西周铜器中,唯曶鼎王年说多纷繁,实有深究的必要。铭文分三段。首段记王命曶司卜事及作器,次段记小臣允的讼事,三段记匡偿所寇禾事。前两段分别记有历日,后一段用一“昔”字交代,明确是追忆往事。二三两段又是两个独自的讼案。作鼎者为曶,三段的文字都与他有关。关于曶鼎铭文的最新考释,可参阅李学勤同志《论曶鼎及其反映的西周制度》。(注1)曶鼎铭文载有王年、月日干支、月相,作器的年月日似不难推求,但仅前段历日“惟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与次段历日“惟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就有许多不好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C”形龙,“因头部特征接近于猪,曾视为猪头龙”①。牛河梁积石冢等遗址出土的猪首龙:“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头部硕大,环体肥厚,双短立耳,大圆睛,吻部刻画多道皱纹。”②1.猪首龙产生的文化模式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告诉我们,对一种行为方式和一种文化现象的解释必须找到其整体的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的本质特性上去解释才能靠近它的本质。猪首龙产生于是东北地区的“女神文明”时代。据上个世纪的考古报告,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遗址中出土了大批的女…  相似文献   

20.
所谓“石刻”,泛指以石为原料经加工后的产物.我省各地遗存很多,大都是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首先是在距今七千余年的磁山遗址中,发现制作较精的三足或四足石磨盘.这种带足的粮食加工工具在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是少见的.藁城台西商代的奴隶主墓葬中,出土一件青石制的砭镰,发现时置于红漆合内,是专作医用切割痈疡的手术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