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涅思想对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伯特·加涅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后半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中,成为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这两个研究领域公认的大师级人物,被认为是“当代心理科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加涅思想的核心是学习论与教学论,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繁荣发展;第二,树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实践观,注重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第三,树立现代教学设计观,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认知”的能力;第四,树立现代人才观,培养以教学设计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奥苏伯尔(D.P.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在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1958)之后,他于1963年提出了认知结构同化论.强调言语讲授及接受学习.他认为言语讲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发现学习”不一定就是有意义学习,而接受学习也不一定就是机械学习.联系到我国教学的实际,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言语讲授,而在于如何讲,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自我实现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是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和其中最有影响的思想,是“需要层次说”和“自我实现说”。马斯洛对自己的这个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给予极高的自我评价,他说;“这个新开辟的伟大研究领域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知识源  相似文献   

4.
郑大华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是对梁漱溟研究公认的大家。他对梁漱溟思想属性的辨析、学术贡献的评判、文化观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人们对梁漱溟学术思想的理性认知,拓展了对梁漱溟研究的学术视阈。在此意义上讲,对梁漱溟的研究是解读郑大华先生学术思想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文艺复兴概念的使用,与他1919年的欧洲之行有关。必须把此书与蒋百里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和他本人的《欧游心影录》对读,才能对其中的某些论述获得更深入的见解。胡适对梁启超将清代学术比作文艺复兴表示不满,认为只有正在进行中的“新思潮”才称得上这个名号,不过胡、梁双方的主张后来也都有向对方靠近的趋势,表明他们对“文艺复兴”的认知主要还是在象征层面展开。文艺复兴的概念不仅塑造了梁启超对清学的认知,也参与了他对当代文化运动的构想。在他的方案中,后者既是对清学精神的承继,也是对其不足的弥补和超越,从而被赋予了一种“后文艺复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埃里希·弗罗姆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世界他被誉为“给新社会的建立奠定精神基础的先知”。弗罗姆是在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对自由的恐惧》(又译《逃避自由》)一书中确定了自己后来的研究方向——社会  相似文献   

7.
马斯洛(1908—1970)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是被称为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王蒙是个复杂的存在 ,他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学术研究等 ,都充满了独特的个性 ,对当代文坛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王蒙的“综合研究”、“小说创作”、“文学思想”以及“王蒙与古典文学”、“王蒙与新疆”、“王蒙与外国文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深化和拓展了王蒙研究。  相似文献   

9.
让·皮亚杰是当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他主要是在发生认识论和对儿童智力发展分期的研究上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 他认为:“发生认识论就是试图根据以知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与运算的心理来源去解释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发生”(Genetique)一词,也可译为“遗传”。这里包括两个机能: 组织和适应。后者又有两种,一是同化,它以  相似文献   

10.
李衍柱教授是当代文艺理论家。60多年来,他从“典型问题”入手,由点及面,守正创新,阐发经典文本,面向文学现实,体现了严谨而又开放的治学思想。他为人纯真、谦逊、宽厚、执着,几十年如一日地思考、研究文艺学问题,体现了为真理而献身的学者品格。通过“李衍柱教授‘林涛海韵丛话’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梳理、分析、感喟、赞叹与祝贺,李衍柱教授的学术理念、学术人格、学术思想、学术地位、学术贡献等等有了一次集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梁向阳先生有着运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当代散文发展流变的学术自觉。其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从“区域”、“时代”、“人”这三个彼此交叉又能够各自独立存在的视角出发,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论,以时代发展对散文的影响为经,以当代散文发展过程中“人”的遭遇为纬,描绘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散文史构图,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散文史观,为中国当代散文研究构筑了一个“区域散文研究”方法论系统。  相似文献   

12.
王希杰是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50年来,他不断超越创新,成为当代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的领军人物.他建立了“三一”修辞学体系,并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三一”语言学派,其学术思想远播海外.回顾总结英学术探索之路,期待对新世纪的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探讨扬州学派的影响,分析太谷学派的意蕴,都不可忽视汪全泰的学术成就。汪全泰家学深厚,交游广泛,在易学、文学和校勘学领域均有创获。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白敦仁先生学术成果丰茂,诗词创作高妙,为当代蜀学名家.白先生教学极善讲授,辨析入微,音辞清朗,名播遐迩.先生寝馈杜集,深契诗心,为人、治学亦深受杜甫影响,因而他倾平生时间、精力、学力所完成的三部大著--<陈与义集校笺>、<巢经巢诗钞笺注>、<强村语业笺注>都与杜诗有密切的关联.在宋诗研究方面,白软仁先生也达到很高的造诣,体现了其广博精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蔡元培的心理学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心理学乃至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在德国留学时,曾经学习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和哲学。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心理学思想和实践活动。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一直很重视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他是现代心理学积极的倡导者和扶持者:在北大创建了心理学系,建立第一个心理研究所,重视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关于心理学的性质,他继承了其师冯特的观点,认为心理学采用了实验科学方法,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作为教育家,他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提出了五育及完全人格教育心理思想、按照儿童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这些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心理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美育是蔡元培思想中的一大特色,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基础。他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提出将西方心理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言心哲一生从事农村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历史上均占据重要位置,是一定程度上被学界忽视的一位社会学家。言心哲的社会学研究包括社会调查以及农村社会学两个部分,主要治学特点是专业功底扎实,注重对本土具体情境的适用以及以调查服务社会的价值情怀。其社会工作研究概括起来有四个特质:第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第二,注重社会工作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第三,重点关注了社会工作参与当时社会建设的本土化努力;第四,其研究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最新研究成果,更适合与当代形成比较研究。重新梳理言心哲等老一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者的学术研究,在学术和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栎是元代最有名的《尚书》学者,他中年时期的《尚书》学著作《书解折衷》存在“援朱砭蔡”的倾向,即以纠蔡沈《书集传》穿凿附会之失为宗旨。而当朝廷开科,规定“经义”一项以蔡沈《书集传》为主,这种情况使得陈栎的《尚书》学研究相应地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为科举专门编纂了《书集传纂疏》一书,其目的是对《书集传,》进行羽翼、补充和发挥,从而能更进一步地把理学原则特别是《四书》修养论思想灌注到《尚书》学研究中去,以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钱基博是我国现代国学大家,毕生从事大学文史教育,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德能双修的优秀人才,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文化遗产,而且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仍然值得当代殊为困境的文史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