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仰与理性的张力在现代社会尖锐地对立了,人类试图让它们重归于好,两者在许多地方最终断裂,并成为毫无关联的并置了。对信仰真理的理性阐明,在现代社会更具尖锐迫切性。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差异仍保留着必然的联系,信仰显然是指向那一末世论的未来之完美的对比,未来和完美理性也有所期待。信仰指向这一未来,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将每一个体引入到它完善的本质中。因为这一未来不是外在于理性的,其源泉在于理性,理性总是暗含的源泉,信仰不可能对立于理性。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一直是国内外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结合艺术的哲学理念,通过分析对哈姆莱特的性格进行探讨,阐明自然本能和理性的冲突是哈姆莱特延宕的根源。并由此推出《哈姆莱特》是对理性的呼唤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作为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时期 ,其思想文化意识必然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既没有把上帝完全否定 ,也没有把理性彻底的张扬开来。在这一时期 ,理性与信仰共存于社会中 ,突显过渡时期承前启后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理性与信仰     
理性与信仰历来争论不休,谁也没有说服谁,走过来又走过去,无所定论。理性是有力的先行者,但是路是那么遥远,还是没能走到头,弄不好又得走回去,最后两者各得好处。自由和权威是一对兄弟,被理性和信仰带领着前进,不一定只跟着其中一个,与人类社会一同发展着。  相似文献   

5.
理性与信仰     
理性与信仰历来争论不休,谁也没有说服谁,走过来又走过去,无所定论。理性是有力的先行者,但是路是那么遥远,还是没能走到头,弄不好又得走回去,最后两者各得好处。自由和权威是一对兄弟,被理性和信仰带领着前进,不一定只跟着其中一个,与人类社会一同发展着。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对全国20所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辅导员总体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部分辅导员对共产主义趋势的认同度低,对收入差异缩小的信心不足,对党内理想信念坚定性的忧虑明显,这些思想倾向深刻影响到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而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又带来他们对大学生信仰影响力下降的困境.因此,必须以增强科学认识、理性认可、内隐认同等“三认”为出发点,形成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认知;以坚定信念力、信心数、信任度等“三信”为切入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机制;以提升自尊感、效能感、敬畏感等“三感”为突破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节机制;以落实生活化、时代化、科学化等“三化”为着力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与养成体系,才能实现辅导员信仰的境界超越.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引导人们走出不敢运用理性的不成熟状态,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人类所建构的超越本体世界,体现自由本性的价值世界。康德的努力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祛魅"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现代人的命运需要以理性来匡扶信仰,法律作为一种人世生活的秩序安排,既是一种规则体系,也是一种意义体系.形式理性法提供了生活的可预测性与可计算性,价值理性法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意义感与价值满足感.本文尝试以韦伯视阈中的"理性"概念为切入点,阐释法律得以成为信仰对象的理性基础,进而说明只有兼具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法律信仰方可突破现代理性的牢笼.  相似文献   

9.
让信仰与理性各得其所——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两者存在着辩证关系:既相互矛盾、冲突,又相互独立、促进。但在传统的观点中,往往夸大对立冲突的一面,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势不两立的。其实,科学与宗教的和平共处是两者关系的主流:宗教生活不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宗教还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一种终极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目标。同时,宗教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包含着科学的内容,宗教信仰对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权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但由于传统的法权制度本身存在着整体意志与个体自由的"冲突",从而使其在表现自身意义的过程中,陷入了无可避免的价值困境.本文着眼于此,集中讨论法权理性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了它的价值困境,以图在分析传统法权的缺陷当中,反思"法治"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发展要求信誉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社会信誉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誉缺失已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道德病态。文章从社会信誉的作用和特征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社会信誉制度,加强社会信誉的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打造诚信政府,等等。  相似文献   

12.
"囚徒困境"·理性悖论·交互认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囚徒困境"模型基于理性人的利益冲突,但其理性是受严格条件限制的,而且是不完备的;其中体现的个人理性与群体理性的矛盾,可以通过重复博弈来解决,从而实现由非合作到合作,实现理性与道德的一致;这一交互决策的模型,奠定在交互认识的基础上,交互认识是主体间性的重要社会认识论表征。  相似文献   

13.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经济上的困顿,杜甫栖居成都草堂。草堂使杜甫从空间上避开了战乱,安逸宁静的草堂生活可从精神上弥补先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缺憾。栖居草堂,乃是客观情势所迫,并不是真心归隐,杜甫以矛盾的心态对待草堂生活。儒家思想的影响、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的两重性带给他情感归属的困难。草堂期间杜甫虽然表现出了怡然自得、尽享天伦的情趣,但他的心灵深处是复杂的,杜甫不能完全消融在自然之中,他在精神上始终挣扎在叹世思乡、忧时嗟身的痛苦之中。草堂不是杜甫的“桃花源”,只是给杜甫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心灵栖息地,并不能真正消解“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的矛盾心态带给他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4.
道教内丹系统都信仰着天仙,内丹学者都相信能够通过自身的修炼成为天仙。这种信仰自宋代成熟以来,依靠神秘体验与修炼体验、理论传统、仙话传说与师徒授受维系着,一直延续到现代。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德,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个方面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是重塑大学生诚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信仰问题是当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信仰的形成包括社会历史过程和个体实现过程。迄今为止的信仰表现为原始信仰、宗教信仰、理性信仰、科学信仰的历史演化趋势。信仰的个体发生总体上经历符号模仿阶段、模糊懵懂阶段、自我觉醒阶段、自觉确证阶段、调整完善阶段。当代中国的信仰教育应基于信仰发展的历史趋势,把握人们的实际信仰状况,将教育融入个体信仰的形成过程,采取情理交融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7.
行政伦理困境是行政人员在公共行政实践中面临的最为常见的、最为典型的困境。学者们对于行政伦理困境的对策研究均有所触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学界对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探讨仍显不足。本文正是基于此,拟对造成行政伦理困境的原因作一点分析,以求更深入地认识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作为未完成的存在,需要向理想的向度追寻,这是大学精神作为信仰的逻辑基础。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大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因此,当下需要还原大学本真,实现大学人的理性化,信服和尊崇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把大学中心工作转移到教学与科研上来,为重新确立大学精神之信仰提供良好的养分与环境。  相似文献   

19.
信仰的对象具有绝对必然性,但是,这种绝对必然的存在者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也不是理论认识的对象,而是由实践理性所设定的目的,即德福相统一的至善.只要我们把至善设定为衡量人类进步的终极价值尺度,而不要求它完全成为现实的存在,基于无神论的信仰就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违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近年来研究生违约增多的现象,从社会、毕业生自身和用人单位三个层面对违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违约造成的弊端,提出了减少研究生违约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