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生态文学,在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影响到了中韩两国的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后,中韩两国诗坛上先后兴起生态环境诗。虽然中韩在社会基础、诗歌自身发展等因素上存在着各自差异,但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生态环境诗则形象地表达了两国诗人对工业文明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傩戏产生于什么年代,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生于宋代,有人认为产生于元末明初,也有人认为产生于明代中期以后。从现存的史料分析,明代确实有修戏流传,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要把傩戏产生的年代推到元代以前,就显得证据不足了。最近,笔者在查阅《江西诗征》时检得南宋诗人刘镗《观傩》一诗,诗中对当时江两民间的傩戏作了详细、生动的描绘,是研究傩戏产生年代的珍贵史料。下面,先将该诗及诗前所附作者小传抄录于后,再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华文诗歌之一种的香港新诗从1950年代的滥情、呐喊,到1960年代迈向内心探索,1970年代本土意识确立,再到1980年代本土诗意识进一步深化和高扬,后现代诗主义诗作开始出现,香港成了两岸甚至中西诗脉贯通的桥梁,以及"九七诗"体现的彷徨怀疑情绪,有更多的作者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抒写中国的历史文化,为时代的变化作见证,说明香港新诗道路越走越宽广,香港诗人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比以往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派诗从法国波特莱尔的象征主义诗歌"拿来",始作俑者是20世纪20年代的李金发。尔后经三四十年代戴望舒、卞之琳等诗人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而初具雏形。50年代崛起于台湾,经"现代派"、蓝星诗人"和"创世纪诗人"的进一步锻造,呈现出成熟的风貌。此后逐渐向海外华文诗坛扩展,70年代之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发展,形成了"比写实还写实,比现代还现代"的现代派诗风貌。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内地掀起新一轮的现代派诗风潮,逐渐与海内外的现代派诗接轨。百年现代派诗的发展,依不同的阶段而呈现出不太一样的审美意趣。滥觞期的奇崛新异、感伤怪丽,探索期的朦胧意境、知性抒情,繁盛期的秘响旁通、韵外之致,海外拓展期的百川归海、落日熔金,展现的是海内外华文现代派诗发展的轨迹和审美意趣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的中国新诗呈现出既多元无序又彼此渗透互补的情状 ,这是新诗从 80年代的集体狂欢进入到 90年代的个人沉寂写作的必然结果 ;与此相应的诗美营造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该文试图对 90年代萌生的诗美现象给出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6.
从 1949 年7 月第 一次 文代会 召开到 目前, 中国当 代新 诗已经 走过了 她既 磨难 坎坷又流金溢彩 的50 年的历程。可把这50 年的中国当代新 诗分为50 ~70 年代 、80 年代 和90 年代三个时段,从诗 的流派、体式和 诗美内涵等三 个层面 进行 粗浅的 梳理 与考 察,以 期探 索与 把握当代新诗发 展嬗变的规律,并 试图对各时段 的诗歌创作给出 较为公允的评价 。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克里利一直被认为是仅次于查尔斯·奥尔森的投射诗派中坚人物。他提出投射诗的核心原理:“形式向来不过是内容的延伸。”研读克里利的散文和访谈录可以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他竭力拥护与奥尔森共同推出的投射诗理论,他此间有关客观性、语言、形式以及诗歌尺度的言论几乎都可以看作是投射诗理论的诠释。然而在创作实践中,即使是在他极力拥护投射诗理论时候,他的有些诗歌也表现出对投射诗原理的背离。这可以从他这段时期创作的几部组诗中得到证明。无论克里利是否遵循了投射诗理论,可以肯定的是,他一直尝试把自己的即时感知投射到诗歌中,从而为自己在美国诗歌史上奠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新诗潮的涌起,我国新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发展,冲击了某些固有的观念,打破了诗坛单一的局面,开拓了诗的广阔天地,丰富并提高了诗的艺术,无疑是必要、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主义的源头及重要流派象征主义,五四前后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建设、发展生了深远的影 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象征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 国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从20年代到30年代40年代,在中国新诗中涌动着一条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并 行发展的象征主义诗潮。  相似文献   

10.
论冯至的诗     
本文以现代著名诗人冯至的诗风流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冯至20 年代到40 年代的诗歌创作。指出包孕在诗风变化后的诗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1.
论李煜诗     
李煜为词名所掩,其诗歌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通过搜集整理李煜存世的全部诗作及断句,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李煜诗歌的类型与表现力,可以发现,李煜诗的成就不亚于其词。李煜诗是他人生观的写照,能抒发真实性灵,往往以小见大,语短情长,虚实相生,一叠三叹,有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田园诗人,弗罗斯特往往和自然诗联系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他诗歌的代言人和媒介.他诗中的自然有时候美丽迷人,有时候面目狰狞,令人骨寒毛竖,有时候它象征着人类在面临选择时的彷徨,有时候人们又会在混乱的自然中找到秩序与宽慰.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读懂了的错觉,有一种"骗人的朴素".因此,不理解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我们也就无法理解他诗歌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3.
姚燮词在继承、发扬郭麐词论的基础上,畅写思婉而情真的个人心曲。以道光十三年(1833)为界,姚燮词风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情感基调由先前的闲愁渐趋悲苦,表现技法由纡回往复到直抒胸臆的转变,其后期词不再如前期词那般思致细密、语言精工。之所以有这些差异,是由于姚燮生活磨难的加深、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由此造成的填词态度的变化:二十余岁费心经营,三十岁后则不愿在营造幽微词境和酝酿悲苦情绪的过程中摧心不已,而这都与一介寒士的复杂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穆旦晚年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歌颂与向往,展示了人情、人性美好的一面。他晚年的作品突现其坚毅的精神,展示了人情人性的至善至美,较之以往的诗歌创作更注重表达内心的体验与感悟,诗风更加深邃成熟。他晚年的诗作对以往诗作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与超越,放射着迷人的光泽,书写着中国新诗的辉煌,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15.
中华诗国,诗人万千。伟哉杜甫,诗中圣贤。人品诗品,齐驱并驾。人品不俗,诗始高雅。诗史长河,众流所汇。诗圣杜甫,兼摄众美。一部杜诗,蕴含深广。社会百态,自然万象。一部杜诗,诗艺渊薮。流传千祀,脍炙万口。一部杜诗,爱国教程。弘扬诗教,广育精英。  相似文献   

16.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然学界对于姚合重视程度与其在唐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相符.经过了早期的无人问津,到80年代生平考证的大量涌现,到90年代姚贾研究的逐渐升温,再到2000年以后诗歌艺术的观照,学者们在生平思想、诗歌艺术、作品考辨和版本研究、姚贾比较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一领域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期待学者们去开拓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清代思想家魏源的诗文创作早已为世人所肯定,特别是他的山水诗歌更受到研究者的注目。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魏源所处的特定时代、他本人的特殊个性以及对山水诗的贡献等几个方面,从他的山水诗歌创作入手进行再次的探讨,力求更真切地了解魏源与他的山水诗歌。  相似文献   

18.
清淡是孟浩然诗歌的主要风格特色,历代论者无不以"清"来赞誉他的诗。然而,孟诗在清淡的同时也还含着淡淡的愁,笔者拟从仕途愁、怀友愁、思乡愁和感时愁四个方面来论孟浩然诗中的愁。  相似文献   

19.
渠晓云 《南都学坛》2003,23(4):58-62
历来对阮籍《咏怀》许多从时事政治的角度来诠释,甚至几乎每首诗都要与魏晋间的史实一一比附。根据社会背景来分析诗歌这无疑是诠释诗歌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诗歌都是现实政治,尤其是时事的直接反映。从阮籍的整体心态入手,将《咏怀》诗分别从忧思与伤心、徘徊与将何见、孤独三方面来诠释,可以看出:忧伤氛围始终贯穿《咏怀》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是《咏怀》诗的诗旨,这反映了阮籍痛苦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茀林人金哈剌是元末重要的文人,他能书法、善散曲,有《南游寓兴集》传世。由于该集国内未见传本,研究界关于金哈刺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南游寓兴集》存诗358首,抒发金哈剌作为色目官员的忠贞报国之情。游览观景诗既能反映金哈刺对渐东风光浓厚的游览兴致,也透露了他在方国珍治下的境遇和心态。对各种诗体的尝试是金哈刺诗歌在艺术方面突出特点,它反映了诗人金哈剌对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强烈兴趣,对自己诗歌创作水平提高的追求,古朴、直白的诗风还折射出元代的复古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