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邓小平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在总体上作出了科学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 ,科学地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 ,把改革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正> 中共中央提出,今年全党和全国的工作方针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其核心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对这三者的关系问题一再强调并作了深刻的论述。在他看来,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因此,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思想,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已经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改革做了初步的论证和探索。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历史哲学基础。他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理论和实践上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因而成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的个人理论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统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马克思文本为依据 ,认为马克思的个人理论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具有统一性 :表现在出发点上 ,马克思的个人理论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 ;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出发点 ;而这二者又是内在统一的。表现在内容上 ,一方面 ,现实的个人自主活动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价值底蕴 ;另一方面 ,社会基本矛盾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运动是现实的个人发展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对待待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页。)这一论点,既是在新形势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精神,能更好地提高和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认真探讨清楚这一论断的历史渊源,更能使我们理解邓小平同志这一理论。本文试图从以往革命导师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贡献与不足作一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探求、奠基和创新发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认真总结改革发展中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当前社会条件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方针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对于深入把握和贯彻落实我们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方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现行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体系只归结了社会关系的基本矛盾,没归结自然关系的基本矛盾而存在阙如.这一阙如源于把自然环境排除于社会基本结构之外,并且没有形成对应于社会生产力的标志着它对人类社会作用能力的范畴.因此现行社会基本矛盾体系的理论必须丰富发展.这就要提出自然生态力范畴及其与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矛盾,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体系由原来三方面两对矛盾的体系变为四方面三对矛盾的新体系.在该体系中,自然生态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和矛盾运动规律表现为,前者被动决定后者,后者能动改造前者并一定要在前者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其它两对矛盾运动的规律没有根本的变化,但融入了自然生态力的参与决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论应当建立在社会生存本体论的基础之上,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统一,要求人类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人口的生产方式,维护世界和平、改善世界秩序、加强世界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应当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主导思想和基本决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将社会发展看做是一个源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而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基本矛盾构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它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是我们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结构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昭示着广大的非西方、非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要求人们从经济、科教、生态、政治和文化诸方面来推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原理,是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这些思想对今天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中国设计建立起来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在当代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根本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从矛盾的视角观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唯物史观,坚持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在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实践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在于辨明大是大非,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就我国政治发展有诸多论述,内容涉及政治发展的重要性、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发展的指导原则、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等方面,由此形成了江泽民的政治发展理论。江泽民政治发展理论的精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随着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坚持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不断对社会发展动力观进行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观,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和胡锦涛的和谐动力观。这些理论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应用和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的应用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原理应用和发展."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理论整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探讨了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系列的问题,所探讨的东方社会的发展问题、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三个方面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在今天已经显得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类不同性质矛盾范畴对社会矛盾概括的不完全性日益凸显,公民范畴的缺失使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失去可靠的保证,关于两类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的理论正为实践所修正。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论述"社会基本矛盾"(即物质生产力的持续阶段发展与所有制及其社会形式之间的矛盾)的产生、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并将此把理论落实到历史现实中去考察,对"社会基本矛盾"三个阶段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