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在内容上包括国家起源理论、"诺思悖论"、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国家与制度创新和国家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这一理论对中国政府改革与实践的启示意义是:政府与规则的创建密不可分;要从制度的需求和供给方面发挥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发挥政府的作用,努力消除"诺思悖论";充分发挥国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中国历史处于剧烈转型阶段,国家政权机构更迭频繁,历史地考察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演变的过程,比较体制变动前后的绩效,分析政治体制变化对国家现代化的影响,通过权威政治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体现,分析权威主义在国家构筑中的重要作用,得出历史性的结论——制度的变迁要与国情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国家之一,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人民币汇率制度也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文章之所以选择波兰的汇率制度改革进行分析研究,是因为波兰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波兰的汇率制度改革也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进行的;其次,波兰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状况与中国十分相似。波兰当年所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已经遇到或同样面临着,所以,通过剖析波兰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总结转型国家汇率制度变迁中的历史经验,以期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道路 ,两种体制同时存在成为中国转型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体制转轨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 ,而这一时期的制度变迁也有其特殊性。体制转轨时期及制度变迁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应承担两大特殊经济职能 :一是推动经济转型 ,进行制度创新 ;二是改革政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北地区某大型国有企业个案的实地研究发现,市场体制下国企工人的阶级意识源于在劳动过程中权利与利益被削弱或剥夺的过程。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国企工人逐渐从"国有工人"变成了"契约工人",这不仅影响了国企工人的生活境遇,而且影响了国企工人阶级意识的变迁。即国企工人阶级的认同意识从单位认同转向了阶层认同,利益意识从政治利益转向了经济利益,合作意识从一致转向了分化,冲突意识从指向国家转向了指向企业管理者。国企工人阶级意识的变迁深深嵌入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逻辑中,而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制度、工资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等核心制度变迁成为国企工人阶级意识变迁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制度转型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2 0多年的制度变迁进程 ,中国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实现这一制度转型的主要原因在于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奠定了制度转型的基础 ;渐进改革策略的实施促进了制度转型的实现 ;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动的结合加快了制度转型的进程 ;强制性改革与诱致性改革的结合确保了制度转型的完成 ;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缩短了制度转型的过程 ;改革的意识形态提供了制度转型的思想保证。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因 ,有助于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 2 0余年的历史经验 ,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郭忠华 《东方论坛》2005,(3):119-124
与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等学派有关制度变迁的解释不同,以奥菲、约翰逊等人为代表的部分新制度主义者在详细阐述后共产主义国家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偶然理论.[1]这一理论认为,在苏、东剧变后产生的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完全是偶然的.这种偶然性表现在这些国家新掌权者偶然的政策选择上,偶然的政策选择在制度遗产、国家能力和政策顺序等因素的干预作用下,制度变迁以消极型制度设计或积极型制度设计的方式发生.路径偶然理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方式,也反映了制度变迁研究方法的创新,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传媒产业发展迅速,在传媒产业中管制相对宽松的动漫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产业规模,对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过对日本动漫产业兴起和制度转型过程的分析,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制度转型在日本动漫产业兴起中的作用。日本动漫产业经历了从严格的管制,到管制和放松并重,再到管制的进一步放松的过程,这种制度的转型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导,强制性制度变迁为辅助,两者共同作用促进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识形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工具之一。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挥意识形态在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封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转型又可以分解成几个相关的问题:工业化的发生、现代科技革命的进行和不同转型路径的变迁,完成这些任务的重要微观主体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而在企业之外,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政府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过程和方向。不同类型国家的转型路径和后果是不同的,近代典型国家转型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应当而且完全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当代中国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与体制转轨,实质上是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其生产方式理论,对当代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比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更强、更科学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以法治国家为目标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突破 ,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明确了方向。法治区别于法制 ,在其内容、功能、实现条件等方面较法制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法治国家的建设是适应一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其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色。确立法治国家目标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础上 ,为根本解决社会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在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过程中 ,从人治走向法治 ,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要发掘和利用人治传统中的积极因素 ,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始终必须处理好推进法治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法治建设也是一个改革和开放的过程 ,要处理好法制的统一性和法律实施多样性的关系 ,处理好学习、借鉴外国法治经验和坚持我国特色法治道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一直存在理论分歧。中国当代经济法是转轨时期的经济法,与过去及未来的经济法不同。明确国家的经济职能,尤其是现阶段国家的经济职能,对恰当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将我国带入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从深层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社会变迁中的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于资源枯竭与制度缺陷,渔业成为弱质产业;由于阶层分化与社会排斥,渔民沦为弱势群体;由于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渔村社会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进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是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但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主导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即进行着角色的转换.本文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制度变迁进程中政府的角色转换,分析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中如何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变迁的决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道德"的伦理观包含两层涵义:一是经济制度决定着一定的道德;二是一定的经济水平决定一定的道德.文章由此而分别分析论证,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即经济制度的转变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分别促进和决定着道德的变迁.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决定性力量--决定力,并从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两个方面分析论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变迁的必然性、必然趋势、基本内容和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7.
分配制度变革是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本质上就是制度变迁,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分配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改革应该从分配制度着手,伴随分配制度的改革必然自动形成新的收入分配结构,而新的收入分配结构必然改变原有的产权结构。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企业运行制度,企业分配制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分配制度本身的先进性,还在于清晰地界定企业与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决定分配制度本身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分配方法的合理性,而且在于各分配主体在参与分配博弈中的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8.
1913—1926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以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政府的制度变迁进行研究,既肯定其积极作用,也指出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要受到各种初始条件的约束,其演进轨迹依赖于制度变迁前的各种制度要素.建国以来我国的制度变迁采取的是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这一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政府在构建新制度及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在我国现阶段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应逐步将自身纳入制度化轨道,通过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减少摩擦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使制度变迁沿着良性循环的"合辙"(Path dependence)型轨迹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