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它的出现有利于保护公司、股东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人的损害,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行,以及维护经济秩序有序进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经过了逐步的探索,终于在新《公司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得到正式确立,本文将以我国的新《公司法》为例,对这一制度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及促进公司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法》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做了概括性的规定,这一规定对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股东代表诉讼在具有法定代表权的股东资格问题、公司在诉讼中法律地位问题问题、诉讼费用的缴纳问题问题、法律后果的承担问题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终极控制股东、法律环境与融资结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总债务占总资产比重,银行借款占总资产比重和商业信用占总资产比重度量融资结构,使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法律环境与融资结构选择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商业信用水平不受终极控制股东和法律环境的影响;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低的公司具有显著高的总债务水平和银行借款;终极控制股东是国有公司者,其总债务水平和银行借款显著低于终极控制股东是民营等非国有公司者;法律环境好的地区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低的总债务水平和银行借款;终极控制股东与融资结构选择之间关系受法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公司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主体组织与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调整公司在设立、组织、活动和解散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学习本课程,应掌握公司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公司的设立,公司资本制度,股东与股权,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来理解、解释和解决公司运作中的实务问题。二、重点问题解答1.公司的概念与特征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出资组成的,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使用中国金融市场卖空管制放松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由此产生的卖空压力对公司控股股东私利侵占的因果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卖空管制放松之后,控股股东的私利侵占行为减少了27%.卖空管制放松引发的股价下跌风险是卖空压力约束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还依赖于其他治理机制,当公司其他大股东股权制衡较弱、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以及公司所处地区外部法律环境较差时,卖空压力产生的治理效应更强.横截面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或者公司破产清算风险越高,卖空管制放松的治理效应越强.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治理效应能够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与市场价值.本文有助于理解卖空压力对公司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的影响,丰富和补充了卖空管制放松对实体经济真实影响的文献.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因素引入法与金融学理论模型分析得出,由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起到了提高投资者知情权的作用,有助于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故应促进公司治理水平与业绩提高.然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对公司市场价值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公司治理水平、会计业绩均无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以下两个因素造成了理论与实证结果的差异: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从事投资者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融资,对流通股股东利益并不太关心.第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法律机制的缺陷,造成了流通股股东"以脚投票"的决策无法有效地影响上市公司"以手投票"的机制.故要发挥投资者关系的作用,唯有协调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引入"辩方举证"、"集体诉讼"等机制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只有债权人在法定情形下有权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通过法院指定方式进行公司清算,而股东无此权利,这不利于保护有关股东的合法权益,有违公司法理,应当赋予股东在公司解散后,符合一定条件时向法院要求清算公司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陈胜蓝  卢锐 《管理科学》2018,21(4):67-85
使用中国金融市场卖空管制放松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由此产生的卖空压力对公司控股股东私利侵占的因果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卖空管制放松之后,控股股东的私利侵占行为减少了27%.卖空管制放松引发的股价下跌风险是卖空压力约束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还依赖于其他治理机制,当公司其他大股东股权制衡较弱、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以及公司所处地区外部法律环境较差时,卖空压力产生的治理效应更强.横截面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或者公司破产清算风险越高,卖空管制放松的治理效应越强.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治理效应能够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与市场价值.本文有助于理解卖空压力对公司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的影响,丰富和补充了卖空管制放松对实体经济真实影响的文献.  相似文献   

9.
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股东股权的重要内容,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中明文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对于维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正常合理化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应清醒认识到,对于确保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更好的是“实践继受”而非“制度抄袭”,仍有待相关制度规定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隐名投资是指一方实际认购出资,但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却显示为他人的投资行为。实际出资人即隐名投资人、隐名股东,名义出资人即显名投资人、显名股东。201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对隐名投资问题首次作出了法律规定,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隐名投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隐名投资的存在原因入手,分析了法律对隐名投资的认可度、以及隐名投资涉及的税收问题,结尾时对构建隐名投资的法律和税收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司公立,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一个公司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律制度,公司分立是公司组织再造的重要手段,具有提高公司经营专业水平、降低内部管理成本等效率价值。面分立的结果会使公司在人格、财产、权利义务等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给公司经营与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便作为利害关系人的中小股东、债权人受到较大影响,其利益有被侵害的危险。因此如何对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进行合理保护与救济是公司分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一个企业家模型揭示了法律环境、公司特征对强制性和自主性治理的影响,并利用公司治理自查报告构建了强制性和自主性治理指数,实证分析了法律、公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会交互的影响公司治理,各分指数的回归证实了法律在公司治理中重要而稳健的作用,但影响各治理机制的因素存在差异,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推动治理的主体不同造成的,强制性治理主要由董事会主导,而自主性治理则由股东实施。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框架内出现了难以合理确定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的困境。而公司是股东代表诉讼中真正的权利人,因此当股东提起代表诉讼后,公司可以申请参加诉讼。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来确立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为辅助人。  相似文献   

14.
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目的是为公司股东,尤其为中小股东主持正义,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禁止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大股东及其关联人员滥用公司权利。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只有直接诉讼的规定,没有规定股东代表诉讼。在我国,有关股东能依法向公司提起的诉讼均是直接诉讼。任何股东,只要认为公司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如未能获得分配股息、无辜剥夺投票权等,都可依据现有的《公司法》、《民法通则》等法律向法院提出主张,要求停止侵害或赔偿损失等。然而,当公司发布虚假信息、大股东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王莉 《经营管理者》2009,(13):214-214
我国《公司法》第75条、143条明确规定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制度,这是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表现。但其规定过于纲领化,实践中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主要应当从适用的公司类型、具体情形、豁免机制等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效率与投资者保护: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越好,则股东经理转移公司利润的倾向越低,治理效率越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所有上市公司都将选择治理效率最低的战略组合,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如果法律强制性地提高对投资者的保护,将使所有公司都能从中得到效率收益,从而使得所有公司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方嘉 《经营管理者》2009,(20):157-157
任何法律理论都与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相联系,社会背景的变化使得法律系统具有一种动态的本质。传统公司社团性理论要求公司成立须以复数股东为前提,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出于集资、风险分散以及权力制衡等的需要,是合理的。但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公司制度身处的社会背景已然巨变,随着个人资本的增强、有限责任的确立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复数股东的古训已不再适用,人格独立这一现代公司的本质逐渐被认可。以这一现代公司的本质作为衡量,一人公司的存在自有其合理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与经营者合谋行为及法律约束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是一种大股东与经营者合谋牟取私下收益的行为,在合谋状态下,大股东的监督检查强度高于非合谋状态.大股东与经营者的合谋行为导致中小股东收入水平下降,它不仅把中小股东应得的利益转移到大股东手中;而且还会降低公司的收入水平.要求大股东承担诚信义务是规范大股东行为的最主要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控股股东是否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1年的关联交易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由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无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控股股东不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控股股东在董事会中的席位比例越高,关联交易越多,这意味着控股股东确实能够借助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20.
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是指投资者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经发行的股份而使其股份的持有量达到该公司股份总数的一定比例时,有义务依照法律的规定向该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进行全面收购。法律之所以规定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其目的主要在于纠正部分要约收购对目标公司股东可能赞成的不公平,尤其是为了避免出现歧视小股东的情况,使所有股东能获得公平的待遇。为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对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的条件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和《证券法》对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制度也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