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科斯定理”能避免同义反复吗?对科斯定理,现有三种表述是比较公认的。第一种表述是:只要允许自由交换,不管产权最初是怎样界定的,最终都能使社会总产值达到最大化,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表述可概括为自由交换论。第二种表述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最初怎样界定,自由交易的结果,会使社会总产值达到最大化。这种表述可概括为交易费用论。很显然,第二种表述的条件比第一种表述的条件要强得多,因为自愿交易并不见得没有交易费用。由于交易费用论的条件比自由交换论的条件强,交易费用论的适用范围就比自由交换论的…  相似文献   

2.
科斯定理,讨价还价和政府: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斯定理是一系列综合的命题,分别涉及到强调产权界定的古典理论,依赖于讨价还价和契约自由的初始权利分配无关论和突出政府和组织变迁作用的交易成本范式。不同的理论进路分别对应着经济和社会现实的重要方面,但没有某一个单一命题是普遍有效的,这暗示了一种案例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分析了“第二谬误推理”的谬误之处:(1)“我思是单纯的”这一命题,只在把“我思”理解为主观统觉的统一性的时候,该命题才是有效的.相反,如果把“我思”看作是实体的单纯性,则是无效的.(2)关于这一命题是如何产生的,分为两种情况:在把我思看作是主观先验统觉的时候,它是分析命题;而如果把我思看作是实体的时候,则是一个虚假的先天综合命题,因此,它只不过是建立在先验幻相基础上的谬误推理.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性质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性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斯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及其引致的问题 虽然科斯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命题,进而使得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从“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的窘境中走了出来。但作为价格机制替代物的科斯式企业不可避免地诞生之后,其存在和运作的逻辑就不能仅仅限于对交易成本的节约,而应该对这种节约的原因和背景作一深入的探讨。这正是科斯对企业性质的研究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和棘手的问题,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学术遗产。 科斯通过对价格机制成本的分析认为企业的存在基于以下几点:①企业的存在归因于一系列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评费、霍的“歧义谬误”──错入人于“罪”?(香港)黄展骥1.前言《谬误──诡诈的论证》专著为费恩赛德和霍尔瑟两者合著(简称“费”),于1959年初版。该书列举51种“谬误”,给以名称、说明,并从现实生活中选出大量例子,专事对抗空前严重的种种怪异和特有...  相似文献   

6.
若干新的谬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里士多德的《辩谬篇》和《修辞学》描述和分析了 2 1个谬误模式。中世纪哲学家发现了命题推理的谬误以及涉及“指代关系”的一些谬误模式。近代谬误模式揭露与研究的重点是所谓的“关联谬误”。现代学者揭示和分析的谬误模式已达百余种。然而 ,通过对谬误的细致分析 ,黄展骥发现并描述了一些新的谬误模式。对这些新的谬误模式的分析会进一步使得具体谬误模式的刻划精确化 ,使得谬误论逐渐成为一种严格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7.
整个产权经济学的核心是科斯定理。那么,科斯定理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科斯定理的实质是什么?科斯定理有哪些局限性?科斯定理给产权经济学带来了什么?正如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一样,科斯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其中最严重的是新古典经济理论与科斯声称的动摇标准微观经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与之相关的是科斯的效率观的前后不一致问题;以及科斯第一定理与第二定理之间的逻辑矛盾。由上述三个方面引发的问题:政府干预必要性与自愿交易有效性之间的矛盾。 一、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与结论之间的矛盾 科斯受过严格的西方标准经济学的训练,他所接受的知识背景无一不打上新古典经济学的烙印。因此,他在发现新大陆时,不可避免地要借助于巨人的肩膀。这个在“旧制度”中脱胎而来的理论就肯定会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对于科斯来说,“《企业的性质》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已经明确地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中”。科斯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这篇万把字的论文会“改变经济理论的特性”。他认为,在当时条件下,“有任何改  相似文献   

8.
以“小三角”为视角,以现代汉语“动核结构”和“非动核结构”为对象,分析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存在的“错综”关系,及其中存在的“同形同构异义”、“同形异构同义”等结构同义、结构多义关系,认为这些结构同义关系和多义关系的语值不同,并指出结构同义的区别、结构多义的化解都受到“句管控”。  相似文献   

9.
“人身攻击”是谬误研究的悠久而典型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辩谬篇》在分析“拆散”谬误时就指出 ,某些论辩“只是针对提问者 ,而不是针对论证” (177b ,33;178b ,17;183a,2 1) [1] 。这种谬误被广泛注意是因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论到了它。Arnauld的《思维术》在“自爱的、利益的和情感的诡辩”题目下曾举出“他是一无所有的人 ,因此 ,他是错的”这类“人身攻击”的例子。明确阐述“人身攻击”谬误的是怀特莱的《逻辑要义》。此书在谬误分类表中明确列有该谬误 ,并将其性质认定为“不相干结论” ,指出 ,在“人身攻击”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论谬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谬误模式是谬误理论乃至论证逻辑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谬误的结构,但并不是严格的语法学意义上的纯形式结构,因而称为“型式”或“模式”。一个谬误模式包含着比无效推理多得多的信息。在当代标准的谬误模式分析中,对谬误模式的处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谬误名称、型式、例证和谬误性的论证。被分析的有专名的谬误己有百余种。标准谬误论包括50余种谬误模式。现今的谬误模式研究,运用各种颇有特色的方法,着重深入分析谬误的辩证性、语用性以及它如何从一个本来可以合理的论证蜕变为一个谬误的种种制约因素。谬误模式分析的最重要的作用是澄清和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斯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得到我国经济学者们的肯定和应用,但至今仍饱受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企业不仅有协调性质,还有生产性质,企业与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企业与市场间的边界也不能简单按交易成本来分析。那么,我国这些经济学者的质疑观点是否正确呢?本文通过对个体与企业、市场的关系和交易成本概念的剖析,指出这些质疑观点是存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1、法—经济学研究的困境 在中国进行法—经济学研究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突出的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与相应的法制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然而,目前真正从事法—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家,廖若晨星,即使有些学者对科斯理论的研究,也还没有触及到对法律的实证分析。在法学界,人们似乎还停留在对波斯纳理论的认识水平上,对科斯的交易成本说及其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关系,知之不多。简言之,法—经济学研究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2、困境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式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只有一个模式。市场经济模式的变化是否具有内在规律,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是否具有它最适合的应用环境,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上的重要性。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范式解释市场经济变迁的内在动因和方向。一、交易成本理论的基本框架交易成本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最主要分支,它发端于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和“社会成本问题”(1960)这两篇文章。“罗纳德·科斯迫使经济学家思考人类交往…  相似文献   

14.
城市从本质意义上理解是集聚化交易的空间秩序或制度,城市体系的形成受到城市间制度竞争的影响.作为制度分析的重要概念,本文引入交易成本来分析城市的体系演化,并以“长三角”城市体系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认为,城市体系的形成是制度竞争和生产力进步的结果,很大程度在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与运输成本之间交互作用中得到反映.受此影响,城市体系一般经历离散发展阶段、城市体系发展期和城市体系成熟期,并且随着交易成本空间异质性的深度演化,城市体系也将经历从“低水平均衡—不均衡—高水平均衡”的周期性的反复演变.  相似文献   

15.
秦裕 《船山学刊》2008,(1):104-106
“白马非马”一命题历来被看作是中国古代逻辑史上一个诡辩论的实例。本文所要论证的是,不能简单地将这一命题看作是诡辩,它更多地包含了公孙龙对名与实之间关系问题的阐发及澄清,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同义手段和同义修辞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问题对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意义”可分为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义手段也相应地分为语言的和言语的。“同义手段”的有无关涉到修辞和修辞学能否存在;利用“转换”这一方法可探寻到“形”和“义”的关系,从而也可探询到部分同义手段的成因。同义手段理论体系是建立同义修辞学的纲领,但是从同义理论到同义修辞学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交易成本的资本化——人际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成本到哪里去了?一些“无形资本”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将经济学界尚未解决的这两个难题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第三种形式的资本,即人际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存在于人际之间,表现为人际关系,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人际资本是资本化了的交易成本,或者说,交易成本资本化,便形成了人际资本。人际资本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交易的达成和实现,节约交易成本。文中讨论了人际资本的内涵和性质,利用图形分析了交易成本随交易次数递减以及人际资本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逻辑研究生延安大学政教系武宏志副教授所著《谬误研究》一书,作为“陕西省教委科学研究专项基金成果”,1997年3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该书25万字,包括四篇(序篇、理论篇、历史篇、分析篇)二十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在不少章节里,新见迭出,分析深入。是谬误逻辑研究的一部力著。作者在前两章对谬误研究作了有力辩护。这种辩护的出发点不是逻辑通俗化的需要(象人们通常认为的),而是论证(Argument)实践与形式化逻辑理论之间的矛盾。这就使谬误研究具备了深刻的现实基础,并自然而然地同逻辑科学的改革与发展联系…  相似文献   

19.
譬的思维     
从譬的“类”的依据论证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维方法 ,具有逻辑学意义和认识论意义 :分析了譬发生谬误的主要原因 ,考察了譬与类比的关系 ,并据此进一步分析譬发生谬误的原因 :最后 ,揭示了譬式思维的正误二重性 ,指出它对批判和继承中国古代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婷  王秋菊 《青海社会科学》2002,45(5):62-64,83
(一 )“一”和“多”的范畴贯穿着中国哲学史的始终 ,“宇宙人生一切事理 ,均可按一多关系 ,简单归纳 ,要言不繁 ,朗若列眉。”1佛教华严宗和禅宗都提出过“一多”范畴 ,并且论证了一多相摄的关系。华严宗认为 :在觉悟者看来 ,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都是圆融无碍的。法藏在描述法界缘起时说 :“初义者 ,圆融自在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不可说其相状耳。”2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是华严宗表述相即观念的基本命题 :“一”指一事物 ,即佛身 ;“一切”是指其他一切事物 ,即众生。这一命题的意思是 ,一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