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关于“生而知之”的思想理论应该首先从认知路径的划分上去把握,应该着眼社会历史实践进行相关分析,简单悬置或虚化这一理论是不妥的。孔予重视“生而知之”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中的价值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面对主要的价值客体——同自己息息相关的国家和社会,而会形成一定的价值理念以表明广大民众根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由于我国人民群众与执政党在价值标准、价值追求上是直接同一的,所以人民群众在某些方面的核心价值理念,当然也就会再成为执政党在国家和整个社会中所推崇、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当前培育和践行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从满足人民群众的主要需要之角度考量,应该特别强调人人平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这样几个价值理念。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们应该深刻认识和积极践行,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力求满足人民群众期望体面生存、幸福生活、顺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两者宏观上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就相互关系而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依法治国价值定位的精神本原和理论基础,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始终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动力支持和现实保障,两者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文明作为全国人民的价值理念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主要是指国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为什么要把文明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价值目标?这是因为:文明及其不断进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华民族一直期望实现的价值目标;文明及其不断进步又是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所以理应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在国家层面上所追求实现的一个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思想界围绕着“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是否是“普世”的价值,中国改革开放是否是向“普世价值”回归,抗震救灾是否彰显了“普世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关于“普世价值”争论具有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它凸显了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性,也凸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宣部指导下,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于2014年5月3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启动,至2017年12月1日已举办60多场次。"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诚邀各界专家,运用网络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多维度、多视角地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  相似文献   

7.
程样国、詹世友等新近出版的<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思想道德教育学的学科交叉的视野中来探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对和谐文化的理念作出了梳理和合乎时代要求的建构,考察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培育和谐文化之间的理论与实践关联.该书内容丰赡,特色突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权利到价值: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念的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西方近代以来的法权观念进行了持续的批判,在此过程中高扬人的价值,并且对价值范畴做了改造,用价值代替权利对近代以来西方的社会理念进行重新建构。因此,不是权利而是扬弃了权利的价值构成他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这为我们探寻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迫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扩大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中国共产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某个政党的价值理念,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理念;其基本性质或特质不是封建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它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它的主体是当代中国人民大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富裕、民主、公正、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涵内核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以人为本”的“人”是在社会历史中生活着的现实的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其次,“以人为本”的“本”不只是“本位”,更是“根本”,是人的价值与人的意义之所在。正如有学者所指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一个结构严密的科学命题,它决定着整个中国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和谐性及可持续性等"绿色"层面探讨其所具有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在当时仅是诸子百家之一,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同时又在今后的整个中华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儒家的正统地位使得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悠久的传统文化能塑造民族性格,筹铸民族精神。作为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儒家文化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谐”作为儒家核心价值之一,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潮汕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法治共通与融合,直接决定着潮汕文化的正确走向。潮汕传统文化只有调适自我,在传承古典的同时超越传统,营造新的法治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在价值引领、内容载体、育人环境上下功夫,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根”、有“料”、有“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指明了党与社会的关系,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党,离不开和谐的党。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李莉  张琼 《淮海文汇》2013,(6):16-18
好人文化在徐州的逐步培树与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具备了群众性和普遍性。弘扬好人文化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深入之举、突破之举,应全力打造好人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好人群体示范效应,积极倡导争做好人的自觉行动,着力营造关爱好人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8.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深刻的价值特征。从基础价值特征、价值导向特征、哲学价值特征、实践价值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从而凸显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大庆 《社区》2012,(31):51-51
当今社会,人们时时感叹国民情感的冷漠与社会道德的沦丧,在我的周围,也不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但还有一群人,他们乐于管“闲事”,他们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故事更值得传颂。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反常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同人们的思想品德现实水平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在人的属性上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经济人"属性与"社会人"属性的对立冲突。分析"经济人"属性与"社会人"属性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后,可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新路:转变"标签"联想、运用未来情景预测法以及创造有利的践行环境氛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