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之,湖南益阳人,1855年4月至1861年9月任清湖北巡抚,是曾国藩湘系集团的重要人物、镇压太平天国的巨魁,历来被反动派捧为“中兴名臣”,与曾国藩并称“曾胡”。官文(1798——1871年),字秀峰,辽阳人,满洲正白旗籍。1855年6月,由荆州将军调任湖广总督,旋授钦差大臣督办湖北军务,是清政府倚任的旗籍重臣。从1855年到1861年,胡林翼与官文长期  相似文献   

2.
胡林翼(1812——1861年)一生的政绩,始终同镇压农民起义相联系,而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并列齐名。晚清时,他被推崇为“中兴良佐”,民国时期,更被尊为“近代第一实行家,亦一政治家①。”然而,因为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史学界就忽视了对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仅希望通过对胡林翼在湖北巡抚任内整顿吏治的探讨,以窥其当时历史条件下他所起的一定作用,并提供一点评价胡林翼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3.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胡林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二人处理湘军内部关系时,在驾驭湘军幕僚、对待湘军将领、笼络湘军内部人心方面有许多不同点,正是这些不同点反映了当时他们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清朝廷任命曾国藩为“帮团练大臣”以后,他组织“湘军”并镇压了太平天国。虽然,他未能超出封建王朝卫道士的范畴,但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曾国藩针对清王朝旧的军事体制大胆革新,并通过战争实践为军队的改革与建设提出了一整套原则,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反映了军事斗争的一些普遍规律,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小说《曾国藩》是下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作者唐浩明。该书由血祭》、《野焚》、《黑雨》三部构成。曾国藩清道光末年官至侍郎,1853年初,因母丧在籍故,奉咸丰命在湖南原籍办起团练——湘军。这支队伍以曾国藩“洪杨以民族大义争人心,我则以卫争人心”的思想为主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成当时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力量,曾国藩因此被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称为“屠杀太平天国起  相似文献   

6.
为镇压太平天国 ,胡林翼认为必须整顿地方吏治 ,他主要在湖北 ,以及在湘军军行之处 ,按照较为严格的标准 ,采取了多种措施 ,使湖北成为湘军最终战胜太平天国的重要政治堡垒  相似文献   

7.
胡林翼在湖北的筹饷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之,或润芝、咏芝,湖南益阳人,进士出身,历官贵州安顺、镇远、思南、黎平知府,贵东道,四川按察使,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1855年3月到1861年8月任湖北巡抚,死于任上。胡林翼在担任巡抚的七年中,采取种种措施,把湖北经营成为清方在长江中游继湖南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基地,竭湖北之力与曾国藩通力合作,指挥湘、楚军攻陷太平天国在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武汉、九江、安庆,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巨魁。本文仅就胡林翼在湖北的筹饷活动及其影响作粗浅的探讨,请大家教正。一、胡林翼在湖北的筹饷活动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的地主武装,它就是曾国藩创办的湘军。从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长沙兴办湘勇之日算起,迄止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曾国藩下令遣散湘军,计12年。其鼎盛时,拥兵十二万人,纵横驰驱长江中下游地区。挽救了清政府形将覆亡的命运,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 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太平军横扫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并于1853年3月建都天京(今南京),直接动摇满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连派大员前往征剿。先派钦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胡林翼因“治鄂、筹粮、复皖”之功而列名“中兴名臣”。他在政治实践上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与他重视选拔和使用人才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略论曾国藩进攻太平天国与捻军的战略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一生中的主要精力,用于指挥湘军、淮军横行长江与黄淮流域,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其进攻大平天国是以与太平军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战略方针;以筹建湘军水师,掌握制水权为手段;以进攻安庆,夺取安徽,是实现攻破金陵的决定性战役;出兵上海,又制定“借洋兵助剿”的战略决策。其进攻捻军则采用重点设防的战略方针。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的过程中,他均采用残酷的杀光战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创建湘军,残酷地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的反动军事活动的分析,概括了曾国藩颇具特色的建军思想和军事战略思想,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七大方面对全国第一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观点作了综述: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三、曾国藩与洋务运动;四、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外交;五、关于青年毛泽东为何“独服曾文正”的问题;六、曾国藩为何不取清帝而代之;七、关于曾国藩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湘军的祖师爷和总头目。清王朝主要依仗湘军,残酷镇压了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撑住清王朝将倾的危厦,除了他矢忠地主阶级的顽固立场、屠杀人民的残酷手段等因素外,也和他从实际出发的人才观有关。他的麾下麇  相似文献   

14.
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期间 ,正是太平天国和清王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争夺最激烈的时期。胡林翼竭尽全力攻陷武昌 ,立即东下攻陷九江 ,又会合曾国荃部全力攻占安庆 ,贯彻“保楚谋吴”的战略。在后方整饬吏治 ,部署边境防御 ,把湖北建成湘军第二大根据地。这一切都与胡林翼整军扩军密切相关。《湘军志》记载 :“湖北三陷 ,死三巡抚 ,故胡林翼倾身以结士 ,倡勇敢 ,务权略 ,而鄂军兴。”① 下面简要地分析胡林翼的整军措施。(一 )1 裁汰冗杂。湖北是军事重地。荆州、襄阳为交通要道 ,且为中原门户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襄樊还有驻防的八旗兵。但是…  相似文献   

15.
安庆会战是太平天国与曾国藩湘军的一次决定性战略决战。关于这次战役史家已有很多论述,但从曾国藩制定有关战略角度进行整体分析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考察安庆会战中的曾国藩军事战略思想及其实施过程,将有助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战略思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中兴”晚清的文臣武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是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寻根溯源:“国藩居湘乡之土,为湘乡之民”,他一生业绩,奠基于青少年时代,植根于湘乡社会土壤,起步于湘乡曾族门庭,缘由于孔孟儒家之道。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人物。在他死后的一百多年里,不同的阶级对他作出了不同的评价。由于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挽救了清王朝的灭亡,保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且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了一套思想、理论。所以,被封建地主阶级史学家描绘成可与“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相媲美的“中兴名臣”。被反动统治者视为“圣贤”、“楷模”。辛亥革命时期,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满”宣传中,有人斥责曾国藩是屠杀同胞,不明民族大义的汉奸。抗日战争后期,曾国藩又一次被戴上了“汉奸刽子手”的“帽子”。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与近代军阀制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命题,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变革的重要学术枢纽。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曾国藩创建湘军在源流上的特点、湘军幕府在组织上的特点、湘军对近代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逻辑与历史的勾勒。相对于曾国藩建军、治军与战略战术这几个传统的研究板块来说,该主题的研究是曾国藩军事思想研究新的"增长点",成为了解读近代中国军事制度变革的历程与基本规律的重要历史命题。但在研究的视角、深度与立意上尚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曾国藩与晚清政柄、兵柄的下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起义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年后,他便率领太平军攻克南京,遂改名天京,定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相对峙的农民政权。1853年5月,太平天国遣军西征、北伐,八旗、绿营兵望风崩溃,清政府被打得风雨飘摇。就在这时,出于对农民军的阶级仇恨,曾国藩在湖南筹建绝对服从他指挥的地主武装湘军,在湖广地区挡住了西征军的攻势,起到了八旗、绿营兵所不能起的作用。曾国藩组织湘军,开地主官僚组织、掌握军队的先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清政府害怕兵权旁落,对曾国藩猜忌、压制,以至曾国藩几起几落。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依靠湘军,清政府无法镇压太平军,最后终于起用军阀曾国藩,命令他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这是晚清政柄、兵柄下移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是爱国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这个曾经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但也因首倡办洋务而开中国近代风气之先,在中国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之为汉奸、卖国贼,对他的研究也成为禁区,谁也不敢触及。尽管近年来学术界开放思想,已有人涉足这一禁区,开始研究曾国藩,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得出了若干有价值的结论,但是,对于他头上戴的“汉奸”的帽子,却仍然没有人敢于触动。因为他的“汉奸”、“卖国贼”的印象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谁愿意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