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长期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提出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概念的涵义等同于或混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也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这使得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遇到种种难解之谜。本文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所有制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范畴;相联系着的所谓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亦是指私有制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这种“社会个人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体现,就是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弄清这一问题,不仅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的认识加深,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向理论界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人们试图从对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发掘和重新解释上找到一条解决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矛盾的出路。其见解各异。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及后人的各种见解所作的历史的逻辑的考察和分析,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重建劳动者的劳动个人所有制,亦即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每个劳动者通过占有自己的劳动过程从而发生的他们对劳动过程直接从属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共同占有,也就是在个人所有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共同占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马克思这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创始人,我们不能不对其经济福利思想进行研究和发掘。在其全部学术生涯和理论创造中,他一直致力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他并没有关于人类社会经济福利方面的专著,我们只能从他的学术思想上进行分析。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一、从“重建个人所有制”看马克思的经济福利的伦理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卜节中提到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积累过程中,其生产方式决定的占有方…  相似文献   

4.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如不研究所有制问题,对任何经济理论或具体建议都无法作出确凿有据的回答。这一道理是由于马克思学说中有关所有制理论的重要意义决定的。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奠基石。《共产党宣言》言简意赅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赋予生产关系中必然发生这种变革的重要意义:“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5.
所有权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性依据,也是破解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关键概念。洛克将劳动确立为所有权的根据,实现了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正义信念。黑格尔在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贱民的反抗”揭露了以资本主义所有权为基础的市民社会正义的虚伪性。黑格尔的思考推动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考察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实质,进而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特质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梳理,考察了劳动和所有权从同一到对立的转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渗透的资本所有权对劳动奴役的非正义性,由此揭露资本主义鼓吹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伪善本质,要实现实质正义必须超越资本所有权实现劳动正义,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论述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他们的精神是一致的。 他们都指出了巴尔扎克通过他的作品显示出他对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以及由这个关系所决定的各个阶级的命运亦即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深刻理解。不过马克思是在《资本论》中以巴尔扎克的《农民》来论证“在资本主义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内,非资本主义的生产者也受资本主义观念的支配”这样一个规律时说及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①的。而恩格斯是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她的短篇小说 《城市姑娘》,从现实主义的特性的角度来论巴尔扎克,说他“看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对印度古代社会土地所有制的观点是很明确的。1853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贝尼埃完全正确地看到,东方(他指的是土耳其、波斯、印度斯坦)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恩格斯完全赞同马克思的观点,并对“东方各民族为什么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制,甚至没有达到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呢?”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在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在1879—1880年间研究了科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后,基本上没有改变。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指出,古代亚洲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他写道:“如果不是私有土地的所有者,而象在亚洲那样,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  相似文献   

8.
一、第一次明确区划了作为法学范畴的财产权与作为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所有制所有制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前人及其一些同时代人那里,被弄得十分混乱:他们要么将所有制视为人的意志、心理、道德观念的产物,进而归结为法权关系;要么就是把所有制比作海狸、蚂蚁、蜜蜂生息所占的巢穴一类的东西,从而否认所有制范畴的社会性。前种观点的主要代表蒲鲁东在1846年出版的《贫困的哲学》第二卷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制)就是某种永恒的征收地租的法权关系,来源于某种超经济的原因的论点。认为:地租和所有权一样,它根源于同财富生产极少关系的心理上和道德上的考虑。马克思看了《贫困的哲学》一书后,在给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驻巴黎的通讯员巴·瓦·安年柯夫的信中指出,作为反映各个时代的所有制,“是在一系列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发展起来的”。而蒲鲁东  相似文献   

9.
柯亨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批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剥削理论和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与自由主义同样的"自我所有理论"的基础上的。以《资本论》中的所有权理论为依据,从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承认自我所有权、自我所有权同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的关系、自我所有权的超越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及其实现条件的设想三个方面对柯亨的"马克思批评"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发现柯亨对马克思的这一批评是建立在对《资本论》的误读和偏见之上的。这不仅表明柯亨已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到了"后马克思主义"立场,而且从反面证明了《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资本论》的所有权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坚持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法权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对其作了历史的批判。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分析展开的对所谓劳动所有权的批判。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这一核心思想与"从生产出发超越生产"的"生产超越逻辑"一起,构成了《资本论》最核心的观点。两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只能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但又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的思想。柯亨"后马克思"转向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再一次告诫我们:在后冷战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所有权理论仍然是对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总体上未曾摆脱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框架,马克思《资本论》则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结构为研究主题,在区分了“现实的具体”与“思维的具体”、“理想的平均形式”与“现实的过渡形式”之后而以英国为典范且经过“纯净化”处理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阿尔都塞对《资本论》主题与对象的阐释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进而探索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值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力的统一与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的阶级对抗性质。马克思揭示的从“消极扬弃”到“积极扬弃”的变革方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权制度将被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所代替这一历史必然性和长期发展趋势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迄今,我国几乎所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最发达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商品关系自身发展的顶点”(参见蒋学模,徐禾以及南方十六所大学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顶点”的提法,如果是指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发展过程的最后一种历史形式,那么社会主义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该作何解释呢?这似乎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关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形式,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都有精辟的论述。他们指出:商品生产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表现为“简单商品生产”的形式,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才“成了统治的形式”。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个别商品成为它的“经济细胞”或“元素形式”。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列宁曾在他的《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书中作了精确的概括:“根据马克思的学说看来,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有两个:(一)商品生产是生产的普遍形式。……。(二)不仅劳动产品具有商品形式,而且  相似文献   

13.
场域与空间异化批判——从马克思到列斐伏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域的空间问题研究有三个主题:空间自身的形塑,空间内部进行的物质生产生活实践,以空间为载体的符号与思想文化再生产之间的共时循环关系.寻根究底,马克思和列斐伏尔都为我们指认了空间中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幕后推手作用,准确地分析了由于实践的异化所带来的差异性出场与断裂性在场的历史根源.列斐伏尔在继承马克思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所开创的哲学革命内核基础上,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准确对焦资本主义制度的商品与符号的景观社会,创造性地阐释了空间中的生产与生活的双重异化本质.他将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了嫁接,完成了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在新时代更为细微而完整地阐释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思与史的辩证关系的指认.  相似文献   

14.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12,(4):128-132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括与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决裂的思想,其物质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社会民主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从坚持、认同公有制,到逐渐修正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主张的演变过程。民主社会主义甚至放弃了将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9,(1):15-26
在马克思思想发生史上,舒尔茨的《生产运动》具有重要地位。在这本国家统计学著作中,舒尔茨不仅从物质生产的现实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完整地使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概念,为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启发。同时,舒尔茨的生产理论仍然是以隐性的唯心主义为根基的社会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有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部诸矛盾的理论以最完备的形式体现在他的《资本论》,特别是该书的第1卷中。一个人只要接受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阶级社会所特有的异化及内部诸矛盾的基本看法,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危机的理论模式必须根据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具体阶段经常加以修正(不能一劳永逸地制定下来)。  相似文献   

17.
所有制形式的历史考察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质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研究所有制要结合现实社会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关系的发展程度,深入考察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判断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应以企业生产过程的实际状态为依据,而不能简单地由生产资料的归属或控股权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所有制,但迄今为止社会所有制还没有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出现过.社会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与个人所有的统一,即社会所有制必须保障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经济权利.股份制在不改变资本终极所有权的同时,使资本愈来愈在法人层次上具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因此,是社会所有制的初级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赵良玉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有一篇题为《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重要论著。文中精辟地阐述了如下这个基本理论观点: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是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9.
解开国企产权魔结 ,应根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光辉思想 ,结合我国国企的实际情况 ,在全民所有制机体上重建不完全的个人所有权 ,承认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构建全民所有 (国有 )同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的国企双层产权制度 ,这就是解开国企产权魔结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正>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要艺术和诗歌相敌对”。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与黑格尔的“我们现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观点基本上相一致,区别只在于预见到共产主义光明前途的马克思并不悲观而已。笔者认为这种“相一致”论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是孤立地从字面上简单比较而产生的误解。其实,这两个论断是完全不同的,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