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要解决留守儿童离开父母成长而带来的种种问题,最重要的是提供有利条件让流动人口子女跟随父母迁移。要进一步为留守儿童提供保护和保障措施,就要依据迁移规律首先了解什么因素影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因此,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选择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度量流动人口安排子女随迁的选择性,发现流动人口自身能否提供子女的物质保障是其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另外,流动人口的迁移状况和职业性质也会影响其子女随迁。进一步依据中国人民大学的“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阐述儿童自身特征、父母社会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和社会身份背景等影响因素的作用,研究发现,母亲是否外出、父母外出时间、儿童就学难易程度、住房条件、生活成本是流动人口子女是否随迁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Logit和Mlogit模型分别检验子女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创业决策以及创业类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子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的子女平均人力资本能显著促进流动人口创业;使用各学历子女所占比例反映子女人力资本结构,证实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子女所占比例越大,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越大;子女人力资本在不同创业类型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其更能促进雇主型创业。政策启示在于引导流动人口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立法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足.为了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的现状,笔者对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X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诸如民族文化、课业基础、家庭、年龄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的融入有较大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使用家庭环境中文版量表(P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5所学校50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外出类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控制性两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流动子女与非流动子女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四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与心理健康的多数维度呈现统计学意义相关关系。因此,要格外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家庭环境以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发达城区的边缘村落,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已现严重倒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这个特定人群提供基本的属地化服务,包括:积极扶持、严格规范村民有组织地兴建流动人口出租房,发展租赁经济,解决流动人口居住及本地村民发展问题;改变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与环境卫生服务的提供机制;建立能吸引和促使出租、承租双方主动登记居住信息、配合政府和社区管理的有效机制;对中低端服务业实行疏堵结合政策,做好民工就业中介服务、技能培训及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国有民营性质的流动性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正视现实,理性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属地化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大幅度增长,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体系,但尚存在不足,必须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来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保证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两则报道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2007年10月30日<新京报>报道:10月29日,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召开.会上,市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报告中称,目前已有40万流动人口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北京市每年投入专项经费8000万~1亿元.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安定和谐,是被国际法、我国《宪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确认的应有权利.然而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依然存在着入学条件不公正、难以平等享用公办教育资源、隔离教育、权利保障薄弱以及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致使其平等受教育权大打折扣.只有从户籍、入学就学、财政投入、扶持民办教育、宏观规划、监督保障等方面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弥补制度裂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流动人口跨区域迁移与居留决策问题,本文以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将个人、家庭与区域因素纳入选择Logit模型分析考量.研究发现,年龄对跨区域选择成正“U”型特性,且男性、农村户籍、较高学历及较低学历拥有者更倾向于跨区域流转;家中未成年子女数越多,超过60岁以上老人数目越少,越倾向于选择跨区域迁移.此外,宏观经济、教育与环境等因素均对流动人口跨区域迁移有着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个人、家庭变量在长期定居意愿模型中呈现与跨区域模型中相反影响,政府及研究者应把握“出”“入”与“留”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流动人口涌人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流动人口子女行为偏差甚至犯罪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城市治安的隐患。社会支持理论运用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从个人层面、群体层面和社区层面介入,矫正流动人口子女的偏差行为,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恢复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我国城镇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现状如何?大城市流动人口有何社会经济特征?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迁移和流动人口的收入转向何方?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分类人口的地域流动,可以分为永久性的人口迁移(Permanent Migration)和暂时性人口流动(Temporary movement)两种类型。在本文中往往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只是在某些场合,“流动人口”着眼点在于未改变户口的暂时性流动人口,而“迁移人口”则着眼于改变了户口的永久性迁移人口。目前,我国的暂时性人口流动已成为人口地域流动的主体,对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在就学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现状的阐述及分析,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育隔离主要表现为学校隔离,在不同性质的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之间就处于一种空间隔离的状态。调查发现,学校作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蕴含了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不同社会交往逻辑。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发展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局限,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触的大部分是相同身份的同学,与本地的学生几乎处于隔离的状态,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感产生了负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融入感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社会融入感不仅具有代际传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年江苏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动人口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人数很少,比例不足5%;3~6岁幼儿在学比例为75.2%,其中,在读幼儿园60.8%,在读小学14.4%;3~6岁幼儿公立幼儿园就读比例为64.6%。对流动人口3~6岁子女学前教育情况与有关因素进行交互分析发现,流入地、调查对象在流入地连续工作时间、户籍、文化程度,以及孩子是否独生子女、现住地对学前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建议须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促进江苏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和民生幸福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试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代中国人口大规模地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该问题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社会化过程的中断、家庭物质条件的困难、子女入城后的复杂变化和家庭教育方法选择上的困难等四个方面探讨该问题的成因,并指出该问题具备的三个特点:复杂性和关联性、内部性和外部性、封闭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两种途径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人口子女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流动子口子女、城市居民子女、流动人口家长和学校教师四方面分析了流入地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公办学校的主渠道和民办学校的辅助渠道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描述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分析了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在简要分析这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诸如研究的偏向性、研究的广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并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的政策和数据为例,对已有的解决流动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进行分析,试图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问题的具体政策建议:(1)政府牵头设立相关权威机构,促使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常态化;(2)制定相关的暂行法规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平等教育权利提供法律支持和机制保证;(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4)完善城乡社区环境和教育政策体系以优化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环境;(5)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多,滞留时间加长,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文章以浙江、广东两省部分城市为例,分析解决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维持和谐社会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海纵横》2004,(3):38-39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可喜现象。流动人口的子女也随着父母的工作流动而流动,如何重视和关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钟秀街道的钟秀小学是本市接受流动人口子女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