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幸福观指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的实现.马克思的幸福观经历了一个从抽象人的幸福观到现实人的幸福观的转变.马克思抽象人的幸福观把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看待,马克思现实人的幸福观把人与社会、人与阶级联系起来考察,认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活动才是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这一明显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的形成.这个幸福观在新实践观基础上强调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其根本着眼点是人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语境中 ,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维护意识 ,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这种虚假性主要表现为伪真理性、伪人民性和伪永恒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阶级社会中普遍利益的虚幻性和统治阶级阶级利益的特殊性。克服意识形态虚假性有赖于在理论上建立科学的社会学说和实践上展开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张淼 《北方论丛》2022,(1):35-42+171
马克思劳动幸福观认为,"劳动是生命的乐趣",劳动幸福是人类的真正幸福。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带来新的危与机,在资本的驱动下,智能机器削弱劳动者的主体性、资本逻辑加深劳动的异化、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痛苦,形成对劳动幸福的遮蔽之势,使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受到质疑。但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合理使用,它将提高劳动效率、优化劳动关系、推动劳动解放,助力劳动幸福的实现,进而确证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基于此,我们要化危为机、把握契机,推动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理论创新,加大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宣传力度,倡导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自觉践行,从而实现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理论突围。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基本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早期从事的革命活动中,总结了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就肯定了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政党。马克思写道: “无产阶级在它进行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自己已组织成为独立政党以与一切由有产阶级建立的旧政党相对立时,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无产阶级组织这样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要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达到这一革命的终极目的——消灭阶级。”恩格斯写道: “要使无产阶级在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是科学幸福观的创立者,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幸福观。马克思幸福观具有四个基本哲学维度:幸福的概念确证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幸福的根本基石是"唯物史观支撑的现实生活世界";幸福的实现路径是"人的全面发展";幸福的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实现"。马克思的幸福观对当代人树立正确幸福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1852年,马克思就指出:“这个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笔者)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则列宁也指出:“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是必要的,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了解这一点的人,才算领会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③对马克思、列宁的这一学说,毛泽东作了创造性的发展。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我们国家必须建立“无…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指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进程中,无产阶级在世界历史上的特殊作用。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论述的精神,这种特殊作用表现在无产阶级要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新世界,要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要为本民族的解放以及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要在按照本阶级的面貌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  相似文献   

8.
承认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马克思对阶级利益与经济基础的强调,一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是相对立的。通过梳理“主奴辩证法”与异化劳动,交换价值与承认关系的物象化,以及阶级斗争与“为承认而斗争”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承认是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与交往异化(即物化)批判的规范性标准;马克思通过坚持无产阶级的利益,坚持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异化或物化问题,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建立在“物的依赖”基础上,承认就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占有、物质利益分配等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运用自己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在历史上革命作用的全部学说,提出了在民主问题上的一个著名论断:“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对争得民主后无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及其前景作了科学说明。在这个论断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十分鲜明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民主的阶级本质——使无产阶级从被统治阶级变为统治阶级,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还包含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建立和实现无产阶级民主是一个艰巨的斗争过程。以后,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发展,就是围绕着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幸福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终极目标。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于当代人们如何追求幸福及实现中国梦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改造,是对剥削阶级及其它非无产阶级出身者的要求,也是对出身于无产阶级的人的要求。因为前者有一个从出身的阶级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的过程,后者也有从自在的阶级发展到自为的阶级这个过程。 在阶级社会中,剥削的压迫的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并在其阶级内部进行争权夺利的互相倾轧,同时不断发生旨在维护其阶级统治的不同政派的斗争。这是他们不会改变的阶级本性和客观规律。而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则隐蔽地或公开地展开各种反剥削反压迫的抗争活动,并在这些抗争活动中积聚自己的阶级力量;同时为  相似文献   

12.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若干问题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立的基石.正是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的分析,建立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全部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从而让劳动价值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深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对立,批评了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错误理论,阐述了为什么要宣传、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澄清了多年来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混乱。胡乔木同志指出:“跟历史唯心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以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的概念为出发点,而是以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是人的本质观上的二次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于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道路是有益的。 一 马克思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创立是关于人的本质观上的一次根本变革。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众说纷纭。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为了反对神权统治,曾为人的感性的存在和需要进行辩护。他们把意志自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一百多年来,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运动,在一些国家中发展成了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而且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它与资本主义社会有本质的区别,与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又有成熟程度上的不同。根据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和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在经济方面,最主要的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铲除产生阶级压迫  相似文献   

16.
在阶级社会里,人是阶级的人,人与人的冲突,都反映着阶级的冲突。而且,“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在反映阶级社会里的矛盾冲突时,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上,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把阶级压迫“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从而“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影片《早春二月》的创作家们是怎样结构芙蓉镇上的“是非的漩涡”的呢?影片编导者不惜工本,费尽心机,杜撰了一个才子佳人式的离合悲欢的故事,根据资产阶级的是非观捏造了一个无是无非的“是非的漩涡”,歪曲历史,欺骗今人,宣扬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人道主义,从而在实质上否定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马克思逝世八十周年;五月五日,是马克思诞辰一百四十五周年。这两个纪念日对于全世界劳动者是很亲切的。马克思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他和恩格斯一起,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一条摆脱资本剥削和统治的革命道路。马克思的名字,在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目中是革命的象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象征。马克思的一生,是在同资产阶级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中度过的,是在同各色各样的机会主义派别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中度过的。本文侧重介绍马克思一生是怎样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政党是某一阶段,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政党之后,它是在资本主义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阶段,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们的许多教材对这个问题的全部论述,都是以马克思的“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这一命题为出发点的。笔者认为,把消灭一切阶级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不符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矛盾斗争形式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这一问题,并在他们的著作中作了许多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集中地论述了社会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指出对抗是敌对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形式,这种矛盾斗争形式表现为战争和革命。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对抗仍然是阶级反对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一旦达到最紧张的地步,就成为全面的革命。可见建立在对立上面的社会,最后将成为最大的矛盾,将导致人们的肉搏。”“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98页)这种斗争形式,对于解决阶级对抗的社会矛盾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至目前为止,生产力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