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振兴工商措施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部———农工商部作为清末新政中新增设的专门管理全国实业的中央机构,在振兴工商业方面采取了调查商情,制订保商、奖商法规,劝办商会,注重工商教育,鼓励参加国际商品赛会和资金扶助等一系列措施,扭转了"贱商"的传统风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中央创设商部负责振兴工商实业经济。商部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的措施,其中,大力倡办近代实业教育,培养实业人才是重要措施之一。商部主导倡办的近代实业教育影响深远,对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工商业经济转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著作权观念的传入以及出版业的发展,人们的著作权意识逐渐增强,著作权观念亦逐渐近代化。在清末著作权观念近代化的影响及清末新政的推动下,清政府制定了近代化的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大清著作权律》虽在清末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但在民国初年得到了沿用,对民国时期的著作权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对新中国的著作权立法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清朝在甲午之战中的惨败,使清朝由以“西人为师”转为向东方的邻国日本学习;日本从本国当前和长远利益考虑,也主动提出愿为清政府培养留学生;同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新政措施也促进了赴日留学热潮的形成;加之早期赴日留学生的宣传和鼓动,也带动了大批国内学子赴日留学。在上述这些内外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最终在清末形成了一个赴日留学的高潮。  相似文献   

5.
晚清新政是晚清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巨的一次变革,其经济政策及法制措施在清末新政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晚清政府决策过程的失误、自身政权性质的局限以及经济政策及法制措施内容本身的缺陷,最终使新政走向失败。但不可否认,这次经济变革对中国近代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改革失败原因探析程庆中中国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历时十年的新政改革。清朝统治者原希望通过改革来稳定摇摇欲堕的大清江山,结果却适得其反。对清末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史学界多有评说,但看法不一,笔者在此略陈管见,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清末新政的起因、历史作用与经验教训作了多角度的分析,认为新政作为晚清政府的自救之举全面推动了早期现代化进程;并从改革时机、政府权威、领导者素质和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清末政府向南非输出劳务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清政府自主向南非输出华工,经历了从严禁到被迫接受,最终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与国际国内形势的逼迫下,实现了劳务政策的重大转变。清政府首次主动向外输出大批劳务,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历时十年的清末新政,虽然只是清政府为维护统治而被迫采取的措施,并且它的失败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然而它在加速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都产生过积极影响。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不应该因为它的主观目的而被我们忽视,它在中国近代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不能仅仅把它当作清政府无数次反动落后的行为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在长达10年的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中进行的最广泛深入的一项,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因素的增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反映。1906年9月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律学堂,中国近代的专门法学教育开始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京师法律学堂的创办背景;体制、学制与课程设置;教员与教学内容等。同时论及了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留学简况。  相似文献   

11.
1901年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清末新政。这场社会变革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设立了商部用来专门管理工商业。商部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当然,由于时代的制约,商部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1901年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清末新政。这场社会变革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设立了商部用来专门管理工商业。商部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当然,由于时代的制约。商部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考察《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学制、废除科举、设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等,清的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是晚清政府发起的最后一场带有自救性质的改革运动。它的最终失败自然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历史机遇的多次丧失和中央权威的急剧衰落,构成了清政府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先天不足的软肋。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学制、废除科举、设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等,清的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细珠 《中华魂》2013,(22):13-15
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晚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了此前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挽救王朝垂危的命运,然而事与愿违,清王朝在新政10年后很快被辛亥革命推翻。但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反而长期陷入军阀混战之中。据此,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按照清政府新政改革的方向,可以更好地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阶段。在这短短的十年中,清政府对教育改革极为重视,积极督饬全国各地创办新式教育。当时安徽省之颍州府属各州县官绅积极奉行,在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举办商品陈列所和各式各样的商品赛会(即早期的博览会),系张之洞在上一世纪之交督鄂期间所推行的经济措施之一,也是其湖北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张之洞与湖北早期博览事业的发端及其对后世深远影响的粗线条的勾勒,可见张之洞以其开办商品陈列所、劝业场等实际政绩,在两湖乃至中国倡导了商品赛会之风。晚清湖北一度在经济发展上领先于各省,并在当时的早期博览事业中建树良多,实与张之洞在这方面的“先见之明”和“开风气之先”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01-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实行的一场自我挽救的改革运动.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这场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结果看,新政不仅没有帮助清政府实现自救的目的,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清政府以旧人办新政,改革者藉改革之名,牟取暴利,争权夺利、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多种腐败现象相因相成,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腐败恶性发作,不可救治.腐败葬送了改革,也埋葬了清王朝.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规范的监狱管理以及监狱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清政府的监狱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监狱改革的执行缺乏力度以及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清末的监狱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