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生产力时间”的概念 生产力时间,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力系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以获取物质资料为目的,其整个过程全部活动所消耗的各种时间。具体一点说,生产力时间这个概念的规定性是: 第一、定义中所指的自然是广义的自然,它既包括生产力系统自身,也包括生产力系统的对象。 第二、生产力时间包括人们认识自然的时间。认识自然的时间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学校里的学生接受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的学习时间IM是科研机关里研究人员探索新问题的研究时间。没有学生的学习时间,人类的知识不能代代相传;没有科研人员的…  相似文献   

2.
一 关于生产力的内容,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二因素论”,即生产力只是由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构成的,所概括和反映的只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生产力。“三因素论。比“二因素论”前进了一大步,它反映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三因素论,同“二因素论”一样,也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因而它所反映的也只能是抽象的或可能的现实生产力。“三因素论”虽然表明人们运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力,具有其作用的对象和被吸收的载体,可能形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就意味着劳动者与生产工具和劳动…  相似文献   

3.
生态生产力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危机日趋严重的态势出发,批判了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征服论”和两利相权择其重的“择利论”,以及排除自然生产力的“半边生产力论”,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作者认为,生态生产力是自然力和社会力相统一的有机协调结合起来的整体生产力,它具有资源利用的节约性、生产行为的无害性和活动结果的双效性等主要特征,比社会生产力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泛、更强大的功能。生态生产规律是地球大系统中的第一规律,不能把价值规律当作第一规律,不能夸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应加强符合生态生产规律要求的科学计划性。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又解放自然界,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在改革中要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提高全民族的自然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传统生产力概念提出质疑。阐述了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论证了可持续发展对生产力提出的新的要求;并从恩格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命题出发,对生产力概念力求作出科学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前二时期,有的同志离开历史唯物论,离开生产力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来理解生产力标准。提出了错误的主张,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其一,是把生产力标准“自由化”一提出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改革中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主张;其二,是把生产力标准“简单化”,只从物质条件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把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作简单的类比,得出了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其三,是把生产力标准;“庸俗化”。即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赢利标准、赚钱标准。如此等等,要澄清生产力标准问题上的理论是非,必须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基地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产力问题和使用生产力概念,都不是从马克思才开始的。在他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研究社会财富的来源及其增长的原因,就已经试图揭示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并且相应地使用了“劳动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和“资本的生产力”等概念。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使用的生产力概念,无疑是从对这些概念的批判研究和改造充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握这些概念的演变过程,才能理解马克思在生产力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以及它对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恩主义经典作家所使用的生产力概念都很多种,其中“生产力”是一个总体概念、一般概念,“劳动生产力”则是生产力的本质形态,它规定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而其它许多关于生产力的概念,诸如社会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科学生产力等,都只是劳动生产力的转化形态或具体形态。因此,只有弄清劳动生产力这一范畴,才能正确理解生产力的根本涵义、构成因素,运动规律等,并把它作为逻辑起点和主线,展开生产力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劳动是考察生产力的出发点 生产力经济学研究财、富生产的一般社会形式,即研究各个社会的财富创造、获取的普遍形式及其…  相似文献   

8.
<正> 农业是有生命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有生产过程就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互相关系。生产工具(包括农业机械)属生产力的范畴,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之前,“生产力”一词就被人们使用着。马克思给这个词赋予自己特定的内容。他对生产力作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区分,使用过一系列用语,主要的有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劳动的个人生产力、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劳动的自然生产力、生产力总和、  相似文献   

10.
由资本扩张动力与市场空间两者的统一所形成的资本扩张系统,不仅需要吮吸自然界的“自然力”,还需要吮吸“人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来实现其扩张.这种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而追求无限扩张的结果,在造成生态危机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发展危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危机”概念根本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其区别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那些被资本用于统治人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本身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发展成果,是历史的进步,其本身并非统治人的意识形态,而是资本赋予它以阶级性与意识形态特征;第二,受动性并非只有消极意义,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第三,由于上述原因,人的发展危机并不是资本力量对人的支配本身.所谓资本扩张在人的发展上的悖论,指的是资本扩张一方面必须以人的发展空间为前提,同时也在这种扩张过程中不断吞噬人的发展空间,最后使人和社会失去发展空间而处于危机状态.具体来说就是:人在社会性中表现为总体性与个体性的二重性,由此产生了人的两个层次的“自然力”:个人的自然力与“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资本逻辑在最大化的程度上开发和利用了这两种自然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也导致了资本扩张在人的发展方面的两个层次上的悖论:“总体工人”层次与劳动者个体层次.在“总体工人”层次上资本扩张生成了巨大的“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但与此同时又将“总体工人结构”蜕化为僵化的“蚂蚁社会结构”;在劳动者个体层次上,资本将人的各种潜能发挥出来并组织成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又使人成为贫困的动物式的“单面人”,最终使资本自身失去扩张条件而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11.
充分开发当代中国发展的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文化生产力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一种精神生产力。文化起源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人化”。人把外在自然“人化”的同时,从而也使人自身对象化了。在这种物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的过程中,人创造了人类文明,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即创造了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2.
书讯     
作者在本书(德文原书名为《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Die Grundfrage der gesellschaftichen Entwicklungs)中试图“明确社会发展辩证法的性质”。在第一章“自然与历史”里,作者既摈弃了历史是由地理等外部自然条件决定的理论,又不同意与其相反的见解:认为历史的发展与外部自然条件无关,而主张“自然原因对社会发展过程所具有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相对独立于外部自然条件。但是,作者一方面承认生命的进化也具有脱离于外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却又赞扬达尔文关于外部环境决定一切的“自然淘汰说”是辩证的。达在逻辑上缺乏首尾一贯性。在第二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的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包含着二层含义:其一,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二,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其本身也需要有一个内在尺度,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自身更需要有精确的规定性。笼统地说生产力水平低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研究生产力标准的内在尺度问题。生产力标准的尺度可分为“要素尺度”和“结构尺度”两个方面。对于前一方面已有文章论及,本文仅就生产力的内部结构问题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产力经济学界很少研究交换;许多同志认为,交换只是商品经济范畴,生产力经济学只有协作范畴,而没有交换范畴。生产力经济学不研究交换,否定生产力存在交换范畴,对于生产力经济学的发展,是有害而无益的。 一、否定交换范畴,是与生产力的性质不相容的 生产力的性质是什么?这是生产力经济学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即把生产力看成纯粹是人对自然的关系,视为技术范畴。最近几年,理论界一些同志先后指出,生产力是社会范畴。有的学者更是明确地提出,生产力“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范畴和…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1):59-65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有着鲜明绿色意蕴的科学理论。自然物质条件是劳动合成生产力的基本前提,而且在其构成要素和物化形态上,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它本质上是作为要素被劳动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来扩大自然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为发展生产力而滥用和破坏自然力的倾向,合理的农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这是由资本的逻辑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中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而且使土地肥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递减。深刻领会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绿色意蕴,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是什么?”过去,这个问题的探索表现为对个人命运和使命的抽象思考。在今天科技革命和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理性时代,这个问题就转变成下面这些问题了:“机器能思维吗?”“机器能比它的创造者更完美吗?”“人本身仅仅是一部复杂的、通过自然途径产生的、能在分子水平上将信息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17.
1 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改革开放思想的核心。他一贯倡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1950年5月就提出:“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在60年代初,又提出了著名的“猫论”,更体现了他主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但是,他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过程中,是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战略转移而实现的。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地使用“改革”一词,把“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直接相关地提了出来。1980年8月,第一次使用了“开放”的术语,把“开放”作为“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8.
龙观华 《社科纵横》2006,21(3):19-20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生产力发展动力时,既继承前人,又有新的突破,提出了“改革动力论”即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创新动力论”即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动力论”即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社科动力论”即社会科学是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巨大动力,“人民动力论”即人民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这就构成了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思想的基本框架。掌握这一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国昌 《社科纵横》2004,19(5):14-15
立足国情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出发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生产力标准是衡量一切革命工作的标准。毛泽东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但是在人和自然对立基础上的生产力发展会导致“再生产”,使得“工具理性”大行其道,并给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乃至文明的根基造成致命威胁。整个西方文明建立在自我持存原则的基础上,它恐惧自然,走向工具理性,陷入到同一性逻辑之中。在这里,人的肉体和精神对立起来,人类的文明被束缚在再生产的困局之中。为了走出困局,我们必须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的文明形态从形而上学的核心来说就是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精神领域来说就是要重构理性,从社会体制上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免于生存斗争永恒化的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