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因缘 中央民族大学施联朱教授在《民族识别工作的进程和意义》一文中写道:以前畲民在服饰、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认定畲民既不是汉族,也不是‘瑶族的一支’,而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
畲歌是记述历史的工具,是畲族自身教育的手段,是增强畲族内聚力的工具,是畲民社交工具和文化资本,也是他们情感表达的主要载体。畲歌在畲族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畲族文化的建构和繁荣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保护和继承畲歌文化传统对于重建和复制畲族传统文化之价值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3.
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畲族村畲民苎麻种植与夏(苎)布制作,是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很好发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畲族是潮汕地区的土著民族,潮汕凤凰山是畲族的策源地。畲民吟唱的歌谣畲歌,是最纯粹的地方性潮汕歌谣。潮汕歌谣咏叹社会百态,是一部潮汕民间史诗。从1929-2012年,潮汕新老民俗工作者收集整理20多种(一万多首)潮汕歌谣本子。这些潮汕歌谣,语言婉约清丽,保留着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时遗风。在分析这些潮汕歌谣艺术特色的同时,探索畲歌、潮歌的内在联系,揭示畲歌对潮汕文化的影响,并就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笔文化遗产等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序言 福建畲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分布大势已趋稳定,并呈现出区域特征,而作为畲族社会基本组织细胞的畲族社区,也因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有学者依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将福建畲族分作四大板块,大致勾勒出福建畲族的地域特性。 位于闽西永安市的青水畲族,由于历史上迁徙路线的特殊性和所定居区域汉族地域性文化影响的差异,显现出自身的特性,其中最为显著的则是宗族观念在青水畲族民众思想观念中的积淀。这种宗族观念既受汉民族宗族思想的影响颇深,又是畲民族情结的隐性表露。 作为一支脱离主体群落的散居畲民,青水的钟姓畲族几百年来始终以一个完整的群体生活下来,严密的宗族社会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尽管语言、服饰、习俗等民族特征已不显著,但是民族的认同感一直未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沙溪村畲族收养汉族为个案,分析了这种公开、友好、洒脱,呈"透明式"特征的收养关系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功能.该收养关系是畲汉之间长期互动以及畲族洒脱的民族性格所孕育的畲汉之间的互惠行为,它有利于族群间的良性互动和人格的健康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学师”是浙江畲族内部世代相传,带有古代男子成丁仪式性质的原始宗教活动。解放前,它的分布颇广,影响较大,又极为畲族人所推重,故在畲民的宗教生活中占有核心地位。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政策,造成较深的民族隔阂,畲族人在举行“学师”活动时,过去是禁止外族人参观的,因此外界对此知之甚少,即使偶有记述,既不全  相似文献   

8.
"郎名"是古代畲族和客家先民中常见的一种命名方式.长期以来,"郎名"被认为是源于畲族,或者是闽粤赣边畲族和客家先民所特有的一种命名习俗.本文从史料的考证出发,结合对谱牒资料的分析,提出"郎名"系由数字名转化而来.唐宋时期,"郎名"曾在汉族中盛行.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这一命名方式被传播到了闽粤赣边的畲族地区.畲民在接受郎名之后,又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了部分改造,使郎名的使用更加规范,从而形成了畲族的郎名文化.  相似文献   

9.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畲族乃是从唐代开始 ,历宋、元、明、清各代陆续从广东、江西、福建等地迁来的。在今景宁畲话的语音系统中 ,保留了一些与畲族发祥地粤方言相似的语音特点。这不但印证了畲民的迁徙轨迹 ,而且也揭示了景宁畲话复杂的历史层面  相似文献   

10.
1953年,中央民委向浙江、福建派出第一个民族识别调查组——畲民识别调查组。调查组到达上海后,当时华东军事行政委员会和福建、浙江省委统战部的领导又调派了雷关贤、雷恒春两位当地干部担任调查组的翻译和向导。他们深入到浙江景宁、福建罗源、上杭及彰平的畲民村寨。  相似文献   

11.
在江西生活的76500多位畲族同胞是全国畲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赣北、赣中、赣南地区都设有畲族自治乡。在数百年的岁月里,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卓越的才智,开拓出一块又一块民族生存空间。赣北地区的畲族同胞主要分布在资溪、贵溪、铅山这三个县。唱民歌是畲民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婚礼、祭祀、丧葬等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选取了33首赣北地区的畲歌,立足于音乐结构和歌词结构,分别从调式音阶、曲式结构、节奏节拍、旋法特征、歌词特征、词调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赣北地区的畲歌具有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的文史学者都把惰民列为浙江的"特殊民族",与"九姓渔民"、"畲民"并列为少数民族.惰民,是否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本文试从惰民的起源、名称、职业以及风俗  相似文献   

13.
畲族原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是个世居山区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过着刀耕火种式的原始游耕生活。自唐朝设置漳州、汀州两郡并把封建的生产关系移植到畲区后,由于不堪忍受残酷的封建剥削,部分畲民开始进行频繁的迁徙、流动。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封建政府实行“招民垦荒”的政策,使大批畲民迁入闽东、浙南等地山区,开荒垦种。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畲族对闽粤浙赣山区的开发作一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拥有18万畲族人口的闽东是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村落遍布闽东各县市。但城镇里几乎没有畲族社区。尽管家族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仍然存在,但家族行动已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施展,家族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地处偏僻的畲村,经济总体上欠发达。尚未融入城市化,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虽然家族文化的某些外显象征符号模糊或消失,但与家族文化相联系的家族观念与网络也仍或隐蔽或显现地存在着。家族文化在适应畲村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发生自我调整与功能演化。本研究在对闽东畲族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借鉴功能主义的文化分析理论,从社会关系这一视角入手,考察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畲民家族文化在畲民两性关系、代际关系、族群关系等社会关系中的功能演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浙江遂昌三仁乡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及畲民族文化的传承状态和途径的探寻,指出休闲教育和休闲旅游对传承畲族文化、保护和利用原生态畲民族文化、构筑富有民族个性的健康快乐的生存状态、促进人类自由和发展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并指出加强和推进休闲教育、扩大休闲教育受众面、将畲族文化纳入休闲旅游的框架,是拓展畲族文化传承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明代以来,畲族开始大规模迁移到汉族地区,在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中,汉族地区的民间俗神、世俗化的各路尊神进入到畲族的信仰世界.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地处海边的厦门钟宅畲民接受妈祖信仰,开始供奉妈祖神灵.清中期以后,闽东靠海的个别畲族地区也出现了妈祖信仰.此外,在福建山区也发现畲族妈祖信仰的例子.受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畲族的妈祖信仰偶发因素较多,传播面不广,一般而言,畲族信奉妈祖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17.
近代闽东一个畲族村落的茶叶商帮(1874—192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民初,闽东一个人口规模不大的畲族村落——猴墩村,凭借有利的地理条件与人文优势,兴办荼庄,营造茶市,取得半个世纪的成功。他们主要依靠“民族一家族”的力量支撑荼业经济的发展,并以畲民家族经济伦理精神支配茶市的运作,成为封建时代福建省少数民族商品经济运行的一个典型范例。分析猴墩茶市对于研究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畲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畲族的族源问题,解放前后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中央民族学院学报》自1980年以来接连发表了王克旺等同志《关于畲族来源》、石光树同志《从盘瓠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吴炳奎同志《梅县新石器遗物与畲族历史》、费孝通教授《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中提到的已故潘光旦教授对畲族族源的意见,以及施联朱同志《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等文章①。除潘光旦教授提出苗瑶畲与春秋战国的“徐夷”有密切关系意见外,  相似文献   

19.
明代开始有少量畲族从闽北流入浙南。入清以后更有大批畲民蜂拥迁浙。这些勤劳朴实、以农为生的畲民,含辛茹苦地在那里开山劈岭,为发展山区农业生产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本文就明清时期畲族的入浙与对山区的开发作些探讨。 在明、清之际,由于满、汉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在清初是严重的。繁华的江南就呈现出“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的现象。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  相似文献   

20.
区域畲族史该怎么写?———读邱国珍《浙江畲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随着大量畲族地方志书与各类畲族研究专著的出现,学术界对畲族的研究已经有了较深入的推进。作为我国第一部区域畲族史,邱国珍教授的《浙江畲族史》的出版,有着特殊的意义。浙江是我国畲族主要的聚居区,其畲族文化的发展与研究都有自身的特点。解放初,畲民族成分的认定,浙江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