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情商--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学研究情商与心理学研究情商有着不同的视野.从社会学的观点看来,情商是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感能力,是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素质和情感水平.情商包括认知性情商,道德性情商和审美性情商.情商不仅是情感质量的内在规定性,而且对情感有着直接的调控作用.情商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个人有情商,社会也应具备情商.社会情商就是指社会对其成员情感的合理化调控和管理能力.它具体表现为一套对情感调控的社会机制.社会的"情商力"是维持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试论情感文明的四个基本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文明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可以从四个基本维度来阐述:其一,情感文明的经济维度,主要关注情感文明形成和表现的社会经济动因,焦点在于如何形成文明的生产情感和消费情感;其二,情感文明的道德维度,主要关注情感道德他律与自律的统一以及情感的内在道德价值和外在道德价值的满足;其三,情感文明的审美维度,主要关注以满足人本身的价值为最高境界的审美情感;其四,情感文明的民主维度,主要关注社会和个人对情感的控制状况以及情感的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看,情感文明理论包括情感控制论、情感释放论、情感道德论和情感民主论.上述理论涉及到情感文明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路径、社会文明与情感文明的关系、情感文明与情感控制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这些张力较大、观点各异的理论交织出一幅复杂的情感文明发展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被社会现实使用的思考情感文明建设的理论参照框架.  相似文献   

4.
《乐记》蕴含着系统的情感社会学思想:一是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社会学的核心议题出发来认知情感现象;二是始终围绕着情感的社会属性、社会功能来探讨乐的应用;三是对情感的产生、变化、结构与乐的关系提出了准确和富有远见的认知。同时,《乐记》从乐对身心关系的情感整饰、乐对人伦关系的情感道德、乐对天人关系的情感和谐三个维度提出了情感社会学的实践路径。《乐记》充分显示了中国情感文明的早熟轨迹,对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和现实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理解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视角。抒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近代以来情感的政治化更为明显,情感既是政党或政府宣传与治理的技术和工具,也是民众进行社会抗争的资源和策略。情感的政治化过程,体现了如下逻辑:倾向于将社会问题情感化,个人情感集体化,其中隐含着"我们—他们"的二元对立色彩,情感被政治立场裹挟;情感政治化的表面是情感话语表达,背后则是意识形态运作。被政治化的情感,在进行政治动员、获取社会支持方面效能显著,但若利用过度,则会造成公众情感透支和社会治理的非理性化。  相似文献   

6.
情感社会学三题三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景萍 《学术论坛》2007,30(6):155-160
文章探讨了情感社会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按照关系主义方法论原则,我们认为情感既有个人自主的一面,又有受社会决定的一面;其二,情感的私人运用意味着“为个人、为自己”,因而受社会的限制,而“为社会、为他人”这种情感的公共运用则受到社会的鼓励;其三,在理性与情感关系问题上,要注意克服“强理性弱情感论”与“弱理性强情感论”各自的片面性,看到理性与情感既是分化的、对立的,也是融合的、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陆雯  惠悲荷 《理论界》2007,2(6):127-128
随着教育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认识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在情商(EQ)的管理下才可能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因此,情商教育已成为全球面向21世纪的教育重点。体育教学中的情商(EQ)教育是由体育教学特点所决定的,它是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通过运动形式和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本文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着重阐述人的EQ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以及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如何激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商。  相似文献   

8.
情感力是指情感主体之间以感情的形式发生联系,相互间能够影响和改变其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情感力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它在管理中直接影响到员工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关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企业领导者充分发挥情感力在管理中的作用,用情感凝聚人心,对于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向心力,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情感社会分层是资源导入情感世界所形成的有差异甚至不平等的一种特殊的主观社会结构,其形成是人们体验到的正性情感或者负性情感长期累积的结果。财富、声望、权力是情感分层的重要机制。情感的分层既可以是一个常量(根据身份确定),也可以是变量(根据互动确定)。合理的情感分层有利于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但负性情感如果积累度过高,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动感情"的冲突更为激烈并难以调和。情感分层的加大还会带来奢侈浪费与情色之风,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10.
高校员工情商素质及其开发培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90年代以来,情商理论在心理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情商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尔曼在《情商能力》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情商能力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即人的情绪智力。我国青年心理学家唐映红对此进一步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智力,指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觉察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可见情商素质集中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性格与能力。戈尔曼进一步提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能力(EQ),而不是智商能力(IQ)。本文…  相似文献   

11.
12.
情绪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根本。积极的情绪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推动力。俄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其它良好的情绪和情感。良好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方法、学生满怀激情的参与是大学俄语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何云 《学术研究》2003,(3):50-52
本文对情感性劳动的含义、具体内容及其对企业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指出发生在服务人员与顾客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的情感性劳动 ,可划分为自发的、表层的和深层的情感行为等三种类型 ,这些情感性劳动会对顾客、服务人员自己及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的情感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它既是汹涌澎湃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在网上,你可以任情放纵自己、享受自己、欺骗自己,尽管有的时候你也许很难找回做"我"的真实感觉,然而谁又能否认这种梦幻、迷乱、自由不拘不是现实生命最真的意义呢?网络时代流行的时尚情感既是一种私人性话语释放,又是一代情感的共鸣写真,无疑网络文学正是这种情感的精致包装。一、 网络文学不是“网络”文学,二、 也不是网络“文学” 将网络文学看成是当下时尚情感的文字承载有着很大的冒险性和臆断性,因为在它的背后一直潜隐着两个悬而未决的命题,这…  相似文献   

15.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即音乐既是情感的唱响,又可节制情感。在孔子的视域中,音乐情感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其所谓“成于乐”,即道德人格的实现与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的逐层推进。  相似文献   

16.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such as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sk their members to contribute money as a part of membership and rely on these contributions for their survival. Yet often only a small cadre of members provides the majority of the contributions. Past research on congregational giving focuses on cognitive rational processes, generally neglecting the role of emotion. Extending Collins’ (2004) interaction ritual theory, I predict that individuals who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s during religious service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gi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ir income to their congregation than those who do not. Moreover, I argue that this effect will be amplified in congregational context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ggregate levels of positive emotion, strictness, dense congregational networks, and expressive rituals. Using data from the 2001 U.S. Congregational Life Survey and multilevel modeling, I find support for several of these hypothes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oth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processes underlie congregational giving.  相似文献   

17.
推崇直觉并赋予它把握生命世界的独特权利,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根本要义。从这一点出发,柏格森将他的直觉主义认识论应用到艺术领域,得出结论说,由于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必须依赖于直觉,而这种直觉从根本上讲,只是对人的内在情感的一种领味,所以,依赖于直觉的艺术其最终使命就是成为情感的连通器。柏格森理论启示我们,艺术的真正目的只在于传达情感,唯有借助情感,作家与读者才能够实现交流;唯有依赖情感,艺术才可供认识与教育。  相似文献   

18.
19.
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教师的消极情感与积极情感、学生主体是否有成功的体验、师生间有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一些学生由对物理感兴趣到对物理失去兴趣的变化原因,并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情感在历史思考这一心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感因素和历史思考中的认知因素存在内部相互关系.在历史意义生成中存在一个前认知范畴,它超越了将之转化成认知结构的任何一种可能性,它同时为历史意义生成最终实现的观点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