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考查现代汉语中源自日本的和制汉语词,明确其类别、特点及影响,运用语言统计学方法对这部分词汇进行量化考察、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汉语中的和制汉语词具有明显时代特征,与近代社会、科学、技术等领域关系紧密,其应用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使现代汉语成功适应了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印证了语言的相互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94-103
通过对北部草原地区游牧行国的内涵及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游牧行国和王朝藩属一定程度上能够概括分别以游牧和农耕为主要生业的两大族群。游牧行国有一个以游牧为生业的族群作为行国凝聚的核心力量;拥有一个被称为单于或可汗,类似于中原农耕王朝皇帝的行国权力核心;拥有一支以骑兵为主体的军队,维持和发展着行国体制的运转;拥有一套维持行国体制运转的以十、百、千等数量为单位设置的管理体系;具有以一定继承关系的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游牧文化等构成了游牧行国的主要特征。游牧行国的发展轨迹:最初分布着星罗棋布的众多小的族群,之后不断凝聚、壮大,发展成为一些规模不等的,以某一族群为核心的游牧行国。在不同时期,草原上游牧行国的存在数量取决于游牧行国实力的对比,变化是其常态,但游牧族群的凝聚却是一直在进行着。至蒙元时期游牧行国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游牧族群逐渐蒙古化是其凝聚结果。 相似文献
3.
曾昭聪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4-118
明清俗语辞书的范围可以认定为明清时期(兼及民国)编纂的记录并诠释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汉语方言俗语或俗语词的辞书;明清俗语辞书收录的"俗语"可以分为"熟语"和"俗语词"两类,俗语词即比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方言俗语中俚俗性质较重的口语词;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具有口语性与俚俗性、同时代性、丰富性的特点;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有益的前期研究成果,对今日权威语文辞书的编纂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0,(2):32-38
调查显示,新疆乌鲁木齐中小学民汉合校后,维汉中学生的交往具有广泛性、表面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影响其深层交流与互动的因素主要有制度因素、文化因素、语言因素、心理因素等。针对此积极作为,不断完善制度和克服障碍,相信会有一个较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刘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6):53-57
宋玉赋的“问对”结构、“韵散相间”的语言、“铺陈”“卒章见义”的表现手法、多元的题材,标志着散体赋表现方法的成熟与定型。它对汉散体赋以及赋体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宋玉是赋体文学特别是汉散体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7.
高寿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3):60-69
对于同一世辈依其出生次序用数目字加以标示或称呼,这种现象早就存在.但直到唐代,以行第相称才成为流行风气,这可能与唐代嫡庶观念淡化而宗族观念增强的社会变化存在内在关联.但需要注意,行第不等于名字,唐代真正以数目字为名者为数尚少.从宋代到元代,以行第相称的风气逐渐消退,但随着宗族意识和宗族组织的进一步扩展,行第所用数字较唐代却明显增大,同时以数目字为名也变得日益普遍.明朝建立后,或许受到清除胡俗政策的影响,数目字人名明显减少.自明代以迄现在,数目字人名仍然一直存在,但已经不能视为一种流行习俗了. 相似文献
8.
李无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35-41
从公元7世纪开始到幕末、明治初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汉语音韵学形成了独有的学术传统。它不同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学者的传统汉语音韵学,充分展现了日本学者进行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从训释汉字读音入手,赋予汉语音韵学以日本"汉字音"的丰富内涵;汉字音解读与"悉昙"语音理论结合,使理论与方法更为系统化;汉日外语音的多重比较"考据",形成了东方特有的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比较"思维方式;日本传统"汉学"名目下的音义书、辞书、韵图等与汉语音韵学相关的著作异彩纷呈;汉语音韵学的标记理论十分发达,具有明显的日本化研究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推广了行列式的余子式,代数余子式的概念;定义了行式的特征余子式,代数特征余子式;证明了行式的依行依列展开定理,同时给出了行式的一种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48-50
流行音乐作为 2 0世纪的一种世界性的艺术种类 ,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不容被忽视。流行音乐植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它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使它能够在广大民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流传。对待流行音乐应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只有做到内容健康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走民族和流行相结合的道路 ,才能促进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引进西方文明的过程中,由战前的汉字译语转变为战后的音译外来语,并呈不可逆之趋势。随着音译外来语的使用日益广泛,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浮现,不同来源的外语,译成日语片假名时往往被误以为是同一个词,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片假名外来语有滥用之嫌的说法持肯定态度。可见,对片假名外来语的引进进行反思和适当的限制对规范日语的使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艾红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2):104-106
潜词分为两类:N潜词和R潜词。N潜词虽然从来都没有在显性词汇层显现过,但是根据语言学、文化学及哲学等相关理论,也可以构拟出N潜词的面貌特征:N潜词的构词规律和显词基本一致,但是数量要比显词大得多;N潜词与N潜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N潜词的词汇层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且这种运动变化和显词的变化有关。N潜词显化基本遵循四项原则:需要原则、择优原则、求新原则、文化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孙艳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59-161
本文从日汉外来语的来源、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汉外来语有很多相同之处:大多来自英语;词义通常缩小;多为名词。不同之处是日语吸收外来语是采用音译,汉语多采用意译;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使用外来语的心理因素也不同。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自古以来,日语和汉语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外来语,互相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姜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93-96
俄语外来词借用问题曾一直是词汇学中最矛盾的问题之一。本文着重研究外来词借用的原因、外来词构成特征和同化特征,以及根据同化程度把外来词划分为没有完全本族化的外来词,表示异国风情的外来词和借用外来词。 相似文献
15.
吴未未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1):138-142
英语为汉语和日语提供了大量外来语。在分别考察汉语和日语中的英源外来语的基础上,通过汉日对比分析,从发音、词义、词性以及复合方式等角度描述了汉日两语中英源外来语在对源词忠实度方面的差异,认为此差异植根于中日民族性格差异和语言借用经验差异,并且为汉语和日语今后的英语词汇借用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刘齐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57-59
中日两国虽都使用汉字 ,但其含义却不尽相同。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对词汇的准确把握是学好外语的关键之一。通过对中日之间相同的汉字词义进行比较分析 ,以加深对中日两国语言及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王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88-188
本文从东北方言中俄语借词的角度论述了俄语借词的汉化现象.东北方言中的俄语借词在进入到汉语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反映了外来词的汉化现象.希望本文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詈语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方言詈语的特征表现在结构形式、语体、语用三方面:结构组成形式中含有“动物语素”、“外来语素”、“儿”音尾;富于狂欢色彩的口语语体;独特的语用特征表现为象声性、会意性和表意整体性。 相似文献
19.
虞建新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2):70-72
日本是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日语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语寒暄语虽有一些固定用法,但在同一场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寒暄语,此外,同一寒暄语又可以用在多种场合。所以要想掌握并正确运用日语寒暄语并不容易。以日本人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和与熟人间见面时常用的寒暄语为例,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所使用的寒暄语,粗略地分析了日语寒暄语的一些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汉语高频连动式双音词的研究发现,连动式双音词内两个动词性语素具有不同的论元结构特征。根据论元的数量,连动关系可分为以下类型:包含一个论元的、包含两个论元的、包含三个论元的。其中,包含两个论元的连动关系可细分为3个小类,包含三个论元的连动关系细分为7个小类,而且词语的数量分布与子类型数量分布之间不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