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5、60年代的传记文学基本上属于"英雄传记",到新时期则呈现出多元的发展势头,除"英雄传记"外,开始多有写普通人及历史上有争议的复杂人物的传记.一般而论,传记文学的价值与传主的人生价值和知名度不无关系,但又不能将这二者简单等同."英雄传记"自然能从正面积极影响世道人心;而那些写普通人和复杂人物的传记,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方位地考察人生的可能性,也许更能启迪人们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入思索.易竹贤同志的新著《胡适传》(198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在传记文学多元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后期,即16世纪和17世纪的上半叶,传记文学观出现了新的突破,突出的表现是在一部分传记文学中市民成了主角,传记作品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这一传记文学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具体表现?对传记文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有值得研究的必要。一、明代中后期市民传记产生的社会背景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批以市民为传主的传记作品,因为这些传记的主人公都是城市居民,我们称这些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5、60年代的传记文学基本上属于“英雄传记”,到新时期则呈现出多元的发展势头,除“英雄传记”外,开始多有写普通人及历史上有争议的复杂人物的传记。一般而论,传记文学的价值与传主的人生价值和知名度不无关系,但又不能将这二者简单等同。“英雄传记”自然能从正面积极影响世道人心;而那些写普通人和复杂人物的传记,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方位地考察人生的可能性,也许更能启迪人们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入思索。易竹贤同志的新著《胡适传》(198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在传记文学多元发展进程中涌  相似文献   

4.
肖凤1980年以其《萧红传》一书打开了新时期传记文学相对沉寂的局面,探讨了传记写作的新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传记作品可读性与史料性的结合点上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这一方面奠定了肖凤在现代女作家传记写作方面的地位,一方面带动了整个作家传记创作。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道教祖师传记不过是一种传记文学。但是对于道教徒而言,祖师传记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净明祖师许逊之传记,对于一般道教徒、南宋净明道以及元代以降之"新"净明道徒而言,亦产生不同之阅读体验,出现不同之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传记文学作为古典传记到当代传记之间的过渡,其对古典传记的继承与对当代传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史料的推崇、对史鉴功能的强调和对作品抒情性的注重是其承前的具体表现。而当代传记作品中涌现的数量可观的革命英雄和政治伟人传记、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自传繁荣景象,以及当代传记创作对西方传记的借鉴,则是现代传记文学启后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在十几年中取得新的实绩,具体体现在:传记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传记文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传记文学研究中国际对话格局业已形成;传记文学研究队伍壮大,新人辈出;传记研究者对当代传记现状更加关注,力图产生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古文大家柳宗元在传记文学思想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柳宗元认为 ,传记的写作宗旨在于辅时及物 ,经世致用 ;传记作者的神圣职责在于敢于秉笔直书 ,以撰写一代史事为己任 ;在传记材料的搜集上 ,强调实地调查 ;而在传记文学的立传标准上 ,柳宗元主张拓宽传记文学的创作空间 ,并以一批优秀的人物传记实践了他对传记文的创新与开拓。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现代传记文学披荆斩棘的开路人,他最早用科学的概念规范"传记文学",从体例、写作内容等方面比较中西传记文学的差异,指出中国传记文学的缺憾,论述传记文学的特殊功用。他提倡写传记,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理论上总结了传记文学写作的原则。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的传记文学理论体系,也对当代的传记文学写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记文学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记文学有许多创作理论问题,迫切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诸如传记文学的艺术性、传者与传主之间的关系、传记与私生活描写、传记的小说化抑或散文笔调等。这对于风头正劲、良莠混杂的传记文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它有助于唤起人们的传记家意识,以共同推进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给传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传记呈现图像化、媒介化、商品化、娱乐化的特点。在当代语境中寻找和建立消费文化与传记文学二者之间互动互补的内在关系,是传记研究的新课题,更是传记美学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与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适一生提倡传记文学,理论与创作并举,对发展、推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和实现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适是从发展“新文学”和革新旧体传记文体的要求中把“传记文学”独立出来的,而他提倡传记文学的目的不只是介绍西方传记文学思想。而是“发现”中国的传记文学传统乃至建立中国的传记文学。传记文学应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传记小说是近年来英美小说创作的新倾向,越来越多的作品运用小说技巧讲述真人真事。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成功地将传记和小说这两种文类有机融合,在故事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特色鲜明。戴维·洛奇传记小说体现了他对小说形式和题材创新的思考,反映了他的传记小说观。该文主要通过分析、引证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探究归纳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观。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并不是一位以写作传记而闻名的文学家,但在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传记作品.在接受启蒙教育和“自由”读书的过程中,他积累了良好的传记写作素养,逐渐形成了对中国传记文化的认同感.随着政治革命、教育革新等活动的展开,他更是积极写作各种人物传记,其中的革命家传和亲友传最具特色.晚年在胡适的影响下用年谱体写作自传.尽管蔡元培的志向并不在传记写作及研究上,此外亦无十分深刻的传记理论见解和非常自觉的现代传记文体意识,但对中国传记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转型始于19世纪后期,现代意义的传记文学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热潮中诞生.集中出现在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的自传作品不仅摆脱了"史传"的影响,且以充分的文学自觉丰富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表现技法,标志着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创作第一个丰收季节的到来.他传的重要收获比较集中出现在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但过于追求历史事实的本相、注重叙述的依据,影响到作品的文学性.中国传记创作的现代转型是一次由借鉴模仿到最后脱胎成型的文体转变过程,也是一种崭新文体从萌芽到收获的生命成长.文学性的不断增强和史传特点的渐渐减弱,终于使中国的传记文学彻底告别脱胎于经依附于史的昨天,而成为一种独立于史学著作和记叙散文之外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崛起与大众文化新症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与全球性蔓延态势,新媒介为大众又开拓了一块极具诱惑力的空间,创造出许多信息传播、娱乐和社会交往的新形式,催生了许多新的大众文化形态,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内涵,形成一种大众文化新症候。这种大众文化症候主要表现为虚拟交往、文化拜物教、负价值迷狂与政治参与。新媒体一方面促成了大众文化的人性化回归,另一方面又促成大众文化成为了商品;新媒体既导致了一种社会负价值迷狂症、一种人性的异化,又将社会带入一个弱议程设置的新传播时代,带来一种政治民主狂欢。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初期,各种英雄传记蜂拥而出,一时形成英雄传记创作的热潮。本文着重探讨这类传记出现的原因,并以几个作品的分析对此作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以小品散文、长篇小说写作著称的林语堂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传记文学作家。特别是在海外期间,林语堂用英文创作《苏东坡传》、《武则天传》两大历史传记,引起了海外读者的强烈反响。本文结合林语堂各个时期在传记方面的所为,并以海外时期传记创作为主体评述内容,试对他的传记创作思想进行总体归纳与评价。认为林语堂在追求传记文体形式、笔调改革以及人格意识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取向。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有关传记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并未受到深入的、充分的认识。在传记文学的理论提倡方面,郁达夫具有文学自觉,主张把传记文学与史学彻底区别开来。在他传写作方面,他对传主的选择包含了某种身份的认同,除与传主进行直接的交流或单独的抒发外,作品一般也体现了作者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意向。在自传写作方面,他注意选取关键性事件,侧重表现"内心的变革过程",有意回避宏大的历史叙述而注重重要生活画面的描绘,对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的运用也体现了进行叙事实验的艺术自觉。总之,郁达夫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并且身体力行,大胆尝试,这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