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瑞 《天府新论》2017,(3):9-15
考察18世纪末兴起的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当前学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研究路径。但是,当学界以“历史主义”作为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时,出现了“两种历史主义”的解释以及由此导致的两方面的理论困难。一方面,是以强调历史的过程性研究,特别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的历史主义解释,这种解释将使历史唯物主义滑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另一方面,是以强调历史的规律性和历史的可预见性的历史主义解释,这种解释将使历史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决定论。因此,要想走出这一解释路径的理论困境,就必须还原历史主义的原像,指明“两种历史主义”的解释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坚持的“历史必然性观念”的内在冲突,以此来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的发展是一部永远不会终结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中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作为解析、建构历史的具体范式,历史主义原则是在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梳理其历史主义原则流变,关照当下现实,期待对时下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历史"的考量,对历史虚无主义、英雄主义、非历史主义等有害思潮进行历史性的批判和拷问.无疑,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原则任重道远,却也是观照中国历史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3.
60年代,我国史学界曾就历史主义进行过专题讨论。在文革期间讨论遭到扼杀,历史主义被认为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文革结束后,在80年代又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历史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研究具体历史对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历史主义,历史主义则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历史主义则是在它指导下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它们两者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4.
启蒙意味着历史意识的觉醒,而历史领域之发现正是人的自由所以可能的前提,自由与历史在启蒙视域中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启蒙思想家坚信历史有章可循,并以不同的理论方式为历史寻找规律,尽管立场迥异,但他们都持历史进步的信念.而历史进步论以及"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在20世纪遭到批判,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是我们重新理解、反思启蒙的重要思想坐标.  相似文献   

5.
林伟 《学术探索》2012,(3):12-14
历史主义是从历史的联系和变化中考察对象的原则和方法,它是一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前提是承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它的基本涵义是:尊重历史的实际,注意历史的演变,以是否推动历史的进步作为判断考察对象的价值标准;历史主义方法论与阶级分析方法论同属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但历史主义方法论更具解释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试论历史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多年来,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在历史研究工作中,不仅历史主义的原则被否定,而且连“历史主义”这个概念也消失了。现在,拨乱反正,是使历史研究工作重新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的时候了。为此,本文打算对有关历史主义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内容和要求历史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一向非常重视对待社会历史的历史主义原则,而且不止一次地论述过这个原则。马克思指出:“在历史科学中,专靠一些公式是办不了什么事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读这个理论,长期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偏颇,历史主义解读是对这种偏颇的纠正.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是被包含在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中的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法论.作为解读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历史主义更具统摄力和剖析力.  相似文献   

8.
巫丹 《理论界》2009,(11):120-121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批评话语,认为历史与文学具有同质性,具有"文化诗学"的特征,都是想象性的修辞。在"元历史"的理论下,没有本质化的历史,文学关于历史的叙述可以有多种,从而否定了庸俗社会学批评的文本实证式阅读。同时,新历史主义坚持文本的"对话性",强调任何一种文学话语都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由此对形式主义的政治冷漠姿态突围。但新历史主义由于其坚持的边缘性及历史的相对论,也显示了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历史观与“新历史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回归的既不是旧的历史主义,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吸收了后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的一些成分,力图把传统历史观与现代文化批评结合起来.它同马克思主义文学历史观既注重对"文本"的认识,又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验与透辟分析是大相径庭的.实际上,它倾心的是"大历史"中"小历史"的存在状况,是以一种"边缘化"的策略将历史带入文学,或者说是一种以"微观政治"取代"宏观政治"的理论方法和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文学批评实践,是一种对历史文本进行重新阐释和解读的"文化诗学"。新历史主义注意强调历史的文本性,否认有真正的客观的历史,而只有站在统治者角度的对历史的宏大叙事。在新历史主义看来,文学和历史并无明显的界限,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印证的"互文性"的关系,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本文就英美文学中的新历史主义理论进行阐述,旨在分析其批评范畴以及其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雪魁 《河北学刊》2005,25(1):79-84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由三部分构成--物质生产力系统、制度生产力系统和精神生产力系统。从理论框架看,它透过经济学范畴孕育了一种历史价值观,并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之谜呈现了三个分析框架--经济分析框架、制度分析框架和精神分析框架。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进而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内在联系。从概念继承关系看,马克思不仅直接继承了李斯特的"生产力"概念,而且他把生产力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来把握也深受李斯特的影响。从内容统摄关系看,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在内容上的相关性也非常明显;最为重要的是,马克思通往"哲学新视界真正前夜"的道路正是通过批判李斯特生产力理论来实现的。在理论观照层面,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对于消解"第二演化图示说"、"经济决定论"等唯物史观理论困境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一个难以超越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释义者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框架去同化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以物质本体论为基点的自然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理论还原为目然理论;另一方面,具有历史主义倾向的释义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框架去同化辩证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点的历史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理论改装成历史理论。于是,我们便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图象:一个是作为自然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心脏是物质本体论,它的骨架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个是作为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心脏是实践本体论或“人类学本体论”,它的骨架是历史唯物主义或“人学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主义批评强调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一种综合性的解读,将被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所颠倒的传统重新颠倒过来,把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作为自己分析的中心问题,从而使历史意识的恢复成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产生背景、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新历史主义批评在操作中的方法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全胜  王立梅 《理论界》2010,(3):99-100
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一书中,柯亨提出了"受到限制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包括一切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两种理论。这是柯亨用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解读。本文主要考察柯亨针对什么提出"两种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两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国内外学者对这"两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如何评议。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主义的兴起主要是基于一种"反启蒙"的历史意识的觉醒,它反对启蒙哲学所宣扬的普遍理性和普遍价值。历史主义与启蒙运动的关系问题是历史主义思潮兴起的重要理论背景,其中浪漫主义对启蒙运动的反抗与决裂在此问题中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历史主义的理论合理性就在于赋予了普遍价值以历史特殊性的维度,但它推崇的个体历史观和价值的特殊性最终走向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专制和排外,结果造成了包括本民族在内的世界性灾难。这需要从哲学上加以反思,而比较历史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待启蒙遗产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廓清“历史诗学”在俄苏与英美文论语境下的意义差异为背景,反思在“历史主义”这个问题下文艺学研究的不同价值取向。我把历史诗学归纳为两套理路,即俄罗斯学派的历史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反历史主义。正是因为“历史诗学”在俄国和英美文艺理论领域的彼此矛盾的使用方式,才更强烈地凸现出它所包含着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精神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在历史真实的个人化书写、历史必然性的质疑、大写历史的小写化、边缘历史抵抗主流历史等方面。但是,中国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没有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复杂的理论渊源和真正的滋生土壤,因而,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对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嫁接”的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是当代中国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和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兵 《学术探索》2003,2(6):13-15
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 ,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批评的立足点就是认为历史不可预测。本文认为 ,波普尔实际上未能正确理解历史中的必然与偶然、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的能动选择性之间的关系。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评 ,是与他的证伪主义原则的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李娟 《青海社会科学》2008,1(2):121-127
学科特征问题是我们开展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必须要予以回答的一个元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但始终存有较大分歧。本文认为,要正确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首先要去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哲学—科学二重性"。文中,笔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发展线索、方法论原则以及研究内容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把"历史"作为新世界观的解释原则,这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又是一项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在对"历史"的理解中,把握住其内蕴的"实践"与"社会关系"两大范畴的一体化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决定了把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阿尔都塞等人"历史无主体"的思想区别开来,以及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解释原则区别开来的基本立足点。而要把握住"实践"与"社会关系"的一体性,首先需要我们返本开新,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这种一体化关系原始发生的解释——人类学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