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优秀精神成果,对学生骨干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拓展学生骨干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话语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运演与实践运行上体现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内在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实现现实联动。只有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静态支撑、动态联缀,才能更好构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向度,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有着内在的三重逻辑机理.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收借鉴了苏联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其理论逻辑;在具体实践中坚持文化建设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良性互动是其现实逻辑.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障自身历史逻辑与现...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有效传播是促进边疆地区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此,应当以边疆地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为逻辑起点,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构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边疆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蕴得到深化和拓展。在新时代边疆地区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要理清边疆区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促进当地居民的“适应性转型”,推动传播过程的“交往交流交融转向”,注重传播结果的“亲生活化趋向”,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传播的适应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5.
发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现代文化建设,需要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区别“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于把握文化传统的精髓,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对待和处理文化传统的“传”与“变”是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前提。使传统服从现实、更新传统是解决现实与文化传统的矛盾,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本途径。现代文化建设的实质是文化的再创造,既不是抛弃传统,也不是照搬传统,而是融汇古今,再塑现代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智慧成果及精神财富。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有极其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在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强大功能,从而在传统优秀文化中找到帮助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的特点王景科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不仅是中国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好教材。中国传统节日从它们的产生与演变中形成了中...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丰富而深刻,是新时代新征程理解把握二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人民至上的立场原则、和谐共生的思维理念上建构起彼此相契合的同一形态;就实践逻辑而言,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和建设之路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确立了批判继承、守正创新的辩证思维理念;就价值逻辑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根”“魂”渊源的内在关系,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展示中国气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方面的独特价值作用,向世界传递当代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文化自信与自强。  相似文献   

9.
闫紫薇 《国际公关》2022,(7):136-138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以独具匠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收获了国际友人的一致赞赏,一场科技与文化碰撞的冰雪盛会联结着中国文化自信与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让世界看到海纳百川、自信从容的中国姿态。从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回顾以及国家形象融入中,解读极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天人合一”生态文明智慧和“天下大同”政治文化格局中探讨北京冬奥会中传统文化之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党员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实承受者,其思想意识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理性分析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党员传统美德消解的原因,构建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有机结合的教育机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模糊、方式单一、环境欠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革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策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德育现代化的现实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德育现代化具有现实转换的价值。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文化是实现其现实转换的实质。实现其现实转换的目标是 ,德育现代化必须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 ,塑造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途径是加强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使其在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上得以升华 ,实现现代的创造性转换 ,变成具有现代生命力的美德。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新追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也体现在中国历史上众多杰出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与实践的求索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我党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新发展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依托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逻辑基础是深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前提是准确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境遇,要求科学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建设,致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以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使之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案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通过对古代儒家义利观的吸收借鉴,从“原则”“标准”“党员个人利益”等方面,论述了正确处理党员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极大提升了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透彻性与说服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指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要深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增强其文化内容的理论魅力,继而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多元文化场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传统文化场域与主流文化场域、现代文化场域、域外文化场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明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域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人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然而,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机械、片面、静止地认识传统文化与其他三者间的关系,破坏了多元文化场域共生共荣的格局,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影响了国人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唯有厘清关涉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三大关系,纠正其中的思想偏向,化解人们对于多元文化场域的分歧,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风采,成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民族文化传统作为爱国主义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二者如此和谐地辩证统一,形成了当代爱国主义的崭新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为爱国主义培根固本,而且是中国人民实践当代爱国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