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9世纪末期的东亚各国中,有能力经营大规模汽船航运公司的只有中国和日本.中国1872年成立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对中国的海运业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业务不仅局限在中国的水运和海运方面,还曾扩大到海外,开通了日本航线,进行了数次航行,以期扩大贸易.通过对轮船招商局汽船航行日本情况的分析可知,对轮船招商局汽船在日本沿海的活动,日本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抵制措施,使其经营并没有造成之前以为可以影响日本航运业的情况,并最终无疾而终.  相似文献   

2.
李传利 《理论界》2010,(8):117-118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旗昌轮船公司为代表的美资,在长江航运业中占有垄断地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旗昌轮船公司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理念、方法运用于长江航运中,客观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沙船是中国三大传统船型之一,是明清时期东部沿海商品流通的重要交通工具,对上海近现代城市化进程发挥过主导性作用.近代,随着北方口岸的开放,特别是1862年取消“豆禁”,西方航运业侵入北方豆货运输业务,严重威胁沙船业的生命线.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前期,北方最重要贸易地烟台、牛庄步入“轮船时代”,宣告沙船业的完全衰落.不过,沙船并未就此绝迹,直到20世纪初仍有一定的市场.在轮船压倒性的优势面前,沙船通过改变货物运输结构顽强生存,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不仅如此,部分沙船商人及其子弟顺应历史潮流,跳出传统行业的框框,转型为资本主义企业家,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百四十年前,洋务运动如火如茶之时,中国首家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宣告成立,次年即在长江中上游枢纽,素有九省通街之称的汉口设立分局,同列强的轮运公司逐鹿沪汉线,继而在川鄂咽喉要地宜昌、沙市设立支局,投入汉宜、宜渝航线营运轮船招商局湖北各分支局在维护长江航运利权和促进湖北地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招商局与湖北从而结下了百年之缘。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上海航运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航运业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近些年来已引起史学界的注意。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就当时航运业的发展情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提出一些极不成熟的意见,求教于读者。 (一) 上海原是由于海上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它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在中国创立的第一个近代民用交通企业。在1872~1873年由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领导期间,招商局的处境十分艰难,发展也非常缓慢。而在1873~1884年由著名买办商人唐廷枢、徐润等领导期间,招商局却呈现了一派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景象,除了不断增加的码头、货栈外,其资本额由最初的六十万两增加到二百万两,轮船由最初的1艘增加到26艘,航线由最初的长江航线发展到沿海及远洋航线,业务范围由最初的装运漕米发展到揽运各种货物。十余年间,除付清官息、股息、折旧费以外、尚盈利四十万余两,可以说这是招商局历史上发展最快、经  相似文献   

7.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贸区立足面向港澳深度融合,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机制,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航运业现状和上海自贸区成功的经验及制度,从影响航运业发展的因素入手,分析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对广东航运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广东航运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67-173
学界通常认为,近代以来,随着长江流域被迫对外开放,西方近代轮船大规模地介入内地市场,其凭借技术优势与不平等条约护航给中国传统民船业以致命的冲击,进而导致原来依赖民船为生的大批民众失去生计,甚至成为近代革命的重要后备力量。然而,由于近代中国贸易格局演变、条约口岸制度安排、劳动力过剩、资本短缺以及区域航运,特别是内河航运区域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影响,面对航运业近代化变迁,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民船业不但没有被近代轮船所取代,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呈现出一定的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早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三种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产生于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业中。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建立了他们的近代企业,进行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方式的经济侵略。英、法、俄、美等外国列强相断在中国开设船舶修造、轮船运输、轻工业加工和公用事业企业,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久,外国资本所设的工业企业共达100余家,雇佣工人约34000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30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把近代中西文化的撞击与合流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天津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僚活动的主要基地,在洋务运动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对中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企业。过去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大多着重关注天津洋务企业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等等,而专门论述轮船招商局与天津城市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文章拟就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社会环境、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以及对天津城市近代化的影响作粗浅的探析,以求认识轮船招商局在中国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这一移民城市中,宁波移民集团是一个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优势群体。对于成千上万从世居之地迁至上海的宁波移民而言,迁移不仅意味着空间地理位置的变更,也是时间概念上的改变,他们来到人地两疏的上海,面对新的社会情境.既激动新奇,又惺恐不安。如何尽快适应迁入地上海的一切.并尽可能地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宁波移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是近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代上海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外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塞法迪房地产商人,他们对近代上海房地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近代上海房地产近一个世纪的活动,使他们参与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对这个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近代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对外通商口岸。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看来,上海是五处通商口岸中,最有利于它们入侵中国内地的桥头阵地。因为上海地居中国海岸线的中心点,扼长江出海之咽喉,有广大而富饶的长江流域作腹地,可以捷便地掠夺江浙两省大量丝茶;并且,也可以借助于水陆交通的便利,向华中与华北广大地区推销进口商品,以摧毁中国农村自然经济。所以上海开埠后,它们便把经济侵略的重心,由广州移至上海,  相似文献   

14.
鴉片战爭之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約”,上海被迫开放为对外貿易的通商口岸,从此,上海港就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大据点。一八六○年前后,外国轮船开始侵入我沿江和沿海,上海港的轮船航运迅速发展起来,以美、英为首的各国侵略者,又在黄浦江两岸强占土地,建造了大批轮船碼头,为他們的侵略活动服务。外国侵略者最初建造的轮船碼头,主要集中在苏州河以北虹口沿江地带,后来逐渐扩展到浦东、杨树浦等地,沿着黄浦江两岸,  相似文献   

15.
简论华侨参与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生产经营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军 《兰州学刊》2006,(6):57-59
晚清时期,华侨参与中国早期工业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侨居地工业化进程中,海外华侨自觉不自觉地投身其中,在矿冶、铁路建设、轮船运输、香烟制造、锯木、罐头等行业中大显身手,比国内大多数人更早、更深入地接触到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因而也掌握了一些新式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这是他们参与中国早期工业化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上海港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码头占全港71%,仓库占79%。英帝国主义的公和祥(Shanghai and Hongkew wharf Co.Ld.)是近百年来上海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码头仓库托拉斯。公和祥拥有五个码头:浦西虹口、顺泰、老宁波码头和浦东其昌东栈、其昌西栈码头。这些码头全长5,596呎,占全港码头总长的20%左右,可以同时停靠十艘远洋巨轮。仓库和货棚面积2,505,079平方呎,可以同时堆存117,200吨货物。为了适应上海港驳船装卸的特殊需要,虹口码头还专门建筑了周长822呎的 U 形港池。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之初,帝国主义轮船到达上海没有码头可以停靠,只得抛锚港内,用小船驳运。但岸壁太浅,虽小船也很难靠泊。于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粉粉在黄浦  相似文献   

17.
王列辉 《江汉论坛》2012,(10):69-77
从港口吞吐量、航线设置、商业辐射范围、金融经营范围和海关等级等考察上海与香港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来看,上海是中国中北部的经济中心,香港是中国南部的经济中心。这种双中心格局的形成基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两地处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门户地位为两地崛起为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开埠之后区域经济中心开始由苏州、广州向上海、香港转移。上海由贸易带动商业的发展,进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香港则在近代凭借区位条件和自由港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两地的发展路径不同,但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政策、法律等安排也为两地成为经济中心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规模涌入我国,外资轮运企业也在中国相继创办起来,并不断扩张,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业。他们不但打开了上海以北的沿海贸易,而且把中国最大的内河长江变成了他们任意驰骋的商船通道。英国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美国的琼记及旗昌洋行都先后在上海建立起轮船公司,控制了长江及我国沿海的航运业务。 当时各国侵略者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主要渠道即为商船运输。其中贩运鸦片、走私偷税、拐卖人口等罪恶行径无所不用其极,这  相似文献   

19.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英、美等西方传教士涉足香港和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东南沿海城镇,传播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他们从传教的目的出发,出版介绍西方文化的图书,创办新式杂志,同时建立了一些近代新型学堂,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展示了一种崭新的西方文化,使一批有识之士眼界大开,并产生了新的思想追求。值得注意的是,传教士主观意图是向中国人嫁接他们的宗教文化,而客观效果则与之相反,接受基督教者寥寥无几,倒是那些非常有限的西方科技、教育文化成了先进中国人求之不得的睁眼看世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0.
丁日昌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的重要成员,1967年由江苏布政使升任江苏巡抚后,始正式涉足洋务。丁日昌在苏抚任内,曾经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并处理收买美商“旗昌轮船”一案。他在当时敢于将洋人在上海架设的电线及福州已经商订的电线合同全部拆毁撤销。首先提出在中国建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以及开拓台湾,创办铁路、电线、矿务、垦务、茶务等近代企业。他虽未曾建树过象林则徐抵抗英国侵略和左宗棠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