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质行为的总抽象──释《论语》中的“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豫 《齐鲁学刊》2001,(2):20-24
“德”是《论语》中的重要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一、“德”是人的内在品质和这种品质所外化的实践行为的总概括和总抽象;二、“德”被孔子视为赖以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根据;三、“德”的形成要靠主体的修养;四、“德”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思维的全过程通常被划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性具体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第二阶段是从抽象规定上升到思维具体,再现感性具体。按照这种划分,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是前后相继、交替出现的,至于这两个阶段各自所包含的逆向思维运动,则完全被忽略了。这种观点无法全面揭示思维活动的复杂机制。笔者认为,在具体到抽象的阶段,贯穿着“抽象下降到具体”的运动,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阶段,也包含着具体到抽象的运动。因篇幅限制,这里只能就第一个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李巍 《中国社会科学》2023,(10):141-161+207
理解古典中国思想,首先要理解中国古人表达思想的概念语言。但中国哲学的概念研究通常只关心“天”“道”之类的抽象术语,这是将概念语言限定在抽象语言的范畴,以为只有从抽象表达中才能洞见思想的哲学性。实际上,中国古人更倾向以描述具体经验的方式运用其概念语言,其典型如文献所见,许多描述身体、时空与运动的经验词汇,可以超出其日常语义,被挪用于说明精神、政治、人伦、价值等领域的问题。这种说理策略即中国古人推崇的“能近取譬”,实质则是以特定经验素材为模型,构造表达思想的概念语言。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乃我于1981年出版的《朱熹思想研究》中所提出。哲学逻辑结构自身是抽象的,在它的发展行程中,不断被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丰富起来,便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两者并非直线上升,而是错综相济,构成了一个整体性螺旋式发展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蔡剑锋 《兰州学刊》2006,1(7):19-23
萨特吸纳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因素来构建他的所谓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力图以此来克服形而上学二元分立的基本困境。但是,由于萨特仅仅着眼于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形而上学的抽象以及这种抽象所造成的外在的对立,却没有对形而上学抽象本身进行批判,因此萨特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只是通过经验的直观达到了个别存在者的无关的联合,其存在论仍然局限于理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之内。在这个意义上,萨特对胡塞尔现象学乃至黑格尔辩证法因素的吸纳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种外在的拼接。  相似文献   

6.
田耕滋 《江汉论坛》2006,(6):114-117
“中正”是屈原建构其政治思想体系的指导思想。名为“中正”,意味着其政治思想合乎政治规律,同时,也体现了屈原追求唯一合理性的思想方法。这种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屈原把自己的生命与其所认定的道德价值绝对同一。这种道德与生命的绝对同一就是屈原的人格精神在根本上异于儒家而“过于中庸”之处,也是他在道德责任被剥夺后走向自杀的最根本的内在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7.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问题,曾引起我国理论界的激烈争论。但是,这一问题是否真正从理论上弄清了呢?我认为,并没有。 科学体系的创建是从最简单的抽象规定上升到复杂、具体的抽象思维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其描述的不仅是既与的、具体的、生动的社会历史整体的抽象规定,而且在体系建构的进程中还导致具体的再现。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国家是不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他们的科学文化高度发达又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和六十年代,其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速度比以前快得多,被称为第二个黄金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9.
一、亟待清理的20世纪思想学术发展脉络我国20世纪历史,有太多的人和事成了秘密,太多的史实被不真实的东西所置换,人和事常被筛选和涂抹。社会历史如此状况,思想学术领域,其史同样如此。相当长时间内,思想学术史曾由一批奉诏而动的人来写的,缺乏任何史都必备的精神上的诚实,他们拿政治的普洛克鲁斯忒斯之床①去裁量实际的思想和学术,隐匿、贴标签、按需筛选拔高棒杀等手段无所不用。这种“史”里,除了居于至尊地位的钦定“学说”,多是些依附于权威的东西。独立思想被剔除得不留痕迹。这种“史”是不可能提供它本应提供的思想学术领域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说抽象力     
张伟 《阴山学刊》2014,(6):108-109
抽象力,即超越经验的维度,飞抵思想的天空,不沾滞于有形的世界,作形上性的冥想。思维穿透的是感觉所不能把握的对象的深层、远区海域,透过表层的遮隔察知深层状态,冲破距离的阻隔察知远区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有了合理的成分,而不至于粗暴地扣一顶"唯心论"的帽子了事。抽象力是高蹈的,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经验固然有益,而经验倘不能被概念化,我们就只有信息而没有知识。经验上升为概念,才好用概念来统摄世界。"形而上学"在西语中的构词方式内含着这样的理念,在一切存在物之外存在着某种绝对不同于一切存在物的东西,人可以站在一切存在物之外思考这种东西。柏拉图表述为“理念”、老聃名之为“道”的,就是这种东西,对它的思考,就是抽象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的具体——抽象——具体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但这一思想,同时又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对逻辑科学的探讨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本文特就这一方面,对马克思这一重大贡献试作扼要的论述。一马克思在《导言》中,关于具体——抽象——具体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如下的一段话中:“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一段话不但具有方法论的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同时又具有认识论的丰富内  相似文献   

12.
理论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不同于宗教艺术的和实践精神的对世界的把握,其特点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形式,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对客观对象进行间接的、抽象的把握。理论思维的把握方式虽然从形式上是远离了对象,但实质上却是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接近了对象的本质。只要我们所进行的抽象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避免被对象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更正确地反映对象。 一切实证科学研究乃至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理论思维的指导。恩格斯指出:“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13.
使认识论逐渐形成具有科学品质的认识论,这本是认识论研究的必然取向.因为,这种科学品质一是保证认识论思想的科学性,二是哲学上的认识论思想只有被科学化才能应用于人类发展.然而,这种认识论研究旨趣直到如今才初显较为成熟的迹象.现当代大部分哲学家都认为,依托传统的心理学、新生的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实证研究成果,人们对认识的研究已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认识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而应拓展到对认识具体的科学解释与模拟的应用层面.这种横向的拓展与纵向的深入呈现出认识论的自然化气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阶段,"人类"这个词不再是从西方传统哲学曾经设想为历史统一体中抽象出来的一般观念.任何单一的民族文化,甚至希腊-欧洲的精神性的文化本身在其有限的经验统一性中也不足以建立世界历史统一性.相反,标志世界历史形成之现实基础的总体事实,会遇到理论家们在纯粹精神领域的认识中的成就将其遮蔽起来的危险.而且,真正能够引起这种一般化哲学抽象活动以及被科学和文化所覆盖的世界历史统一性,恰恰是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奥义所揭示的生产的历史统一方式之上的.生产方式是我们共同人类性的最终基础.马克思充分揭穿了那种欧洲人的精神必然会成为普遍的文化精神这样一种信念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的辩证方法,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有些同志却断定,只有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才是科学的方法,而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具体(对事实的表象的具体)是多种关系、属性的规定(即混沌的表象),思维不能从这种具体出发,而只能从简单关系(即抽象关系)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思维具体……等等。并且认为这是符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意的。吴传启同志就是抱着这种看法来解释《资本论》中的范畴上升的过程的。我认为这是片面性的看法,是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又因为这种思维方法是辩证逻辑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所  相似文献   

16.
文化之于人犹如水之于鱼:人往往知道自己具体的在,而并不了解自己作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犹如水)的在.我们中间有人关心自己何以这样想和做而不那样想和做,因为这牵扯到我们的文化背景。这样做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它会使人怀疑到我们赖以生活的基本准则,倘若生活的基本准则被否定掉了,我们将会陷入无穷的痛苦的深渊。试图做这样尝试的人,多是我们中间那些不知趣的人,他们被一种外在于自身并且高于自身意志力的力量所吸引,为我们的社会承担了这种苦难,从而为我们从一个未知的世界争取到了更多的思想材料,这些思想材料之所以…  相似文献   

17.
陈卫平 《社会科学》2013,(5):111-116
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是对日丹诺夫的教条主义哲学史定义的质疑;然而,值得重视的是,"抽象继承法"所蕴含的问题,即传统哲学何以具有当代价值。贺麟等人在当时对此作了初步探讨,但被关峰予以否定。实际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一些思想家认为传统与现代具有互补性;马克思、恩格斯更以历史的辩证法论证了这一点。他们的观点对于我们回答传统哲学何以具有当代价值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杰斐逊是分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呈现出"立体制衡"的特点。这种近似完美的思想之所以为世人所瞩目,为很多政治家和思想家所推崇,是因为其有着产生和存在的坚实理论前提——自然权利学说、人性论和公共权力观。  相似文献   

19.
“抽象——具体”的问题,随着对认识过程的深入探讨,越来越被理论界所重视,并且已经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争鸣。但是关于“抽象”和“具体”的概念,在讨论中似乎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正确理解经典作家的论述,给解决理论问题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弄清马克思所说的“抽象”与“具体”概念的含义。 在思维过程里,“抽象”概念是指认识的一种初级状态或阶段。总的来说,它代表那些混沌的、不确定的、现象的和片面的认识,这种认识通过人的感情和理性,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最终实现对自身的扬弃而达到具体的、本质的认识。当然,这还仅仅是“抽象”概念的抽象描述,它作为一个自身具体的概念,还具有下述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考察黑格尔《自然哲学》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法以及恩格斯对它的革命性改造。一、黑格尔神秘主义形式下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结构体现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在这里,这种方法表现为从无机物上升到有机物、从非生物上升到生物的形式中。但是在黑格尔看来,有这种发展能力的并不是自然界,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仅仅是自然界的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