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领导干部要广泛深入地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用“心”联系群众。远而诚心引之近如今,一些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已经不是当年的鱼水关系,而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群众不知领导的心思,领导不明群众的实情,领导成了瞎子和聋子。要改变这种状况,领导干部必须胸怀诚心,倾注真情。以真情推倒心理围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没有热爱群众的真挚感情,群众就不会与你接近,你也无法…  相似文献   

2.
“会来事儿”原本是对能干工作、会干工作的同志的一种肯定性评价,但随着语言的演绎进化,这一评语已超出并远离了这一本意。领导干部亲昵地褒奖某某同志“会来事儿”,多半是因为他办的事办到了领导的心坎上;一般人员称某某同志“会来事儿”,多半是指其善于拍马屁、投领导所好。当前,“会来事儿”的人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从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轨迹来看,身边那些“会来事儿”的人可谓“功不可没”。因此,领导干部在面对下属动人的笑脸时,切莫思想麻痹、丧失警惕。其一,“会来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不负责任的乱告状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本来没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也可能一不留神便被个别心术不正的部属泼得满身“污水”。领导者被部属泼了“污水”,尽管在人格和尊严上受到了伤害,但却不能头脑发昏、感情用事,否则就会在部属面前“输理”,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利,同时还会使领导与部属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使问题越来越复杂。那么,领导者应怎样去对待和处理这类问题呢?克制情绪,保持常态。被部属泼了“污水”,对领导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领导者很容易在情绪上产生较大的波动,一旦头脑不冷…  相似文献   

4.
现实工作中,“做领导很累”似乎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无论是做行政领导工作,还是做企业领导工作,无论是资深的老领导,还是新提拔的年轻领导,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特别是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在经济转型期间总感到事难办、人难管、问题难解决、任务难落实、关系难处理,由此感到“做领导工作真的很累”。产生“做领导很累”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些领导干部受传统的领导思维方式影响太深,其领导行为没有较好地适应现代领导工作的特点,而是习惯于较为直接、较为简单的领导行为,习惯于以控制为主的管理方法和强迫…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单位内部,总是有少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逐步被集体“边缘化”,成为“边缘人”。这些人或由于自身性格原因,或由于工作能力低等原因,在集体中不被重视,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自己也情绪低落,工作缺乏积极性。如何正确对待“边缘人”,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对其领导艺术、领导水平的一种考验,必须慎重对待。克服双重心理惯性一要克服新单位的干部群众所带来的集体心理惯性。这些人与“边缘人”相处时间长,甚至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其被“边缘化”或多或少起了一定…  相似文献   

6.
日前,武汉市政府正式通过《武汉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其中明确规定了这样一条内容:“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一律不得为商业性匾牌、产品和商业活动题词。”这一规定击中了领导干部队伍中一个由来已久但又司空见惯的弊端。现在的领导干部中,确有不少书法不错的人,他们很乐意为一些商业性匾牌、产品和商业活动题词,而不少企业也都千方百计求领导的“墨宝”。所以,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某领导的题词。领导干部喜好书法无可厚非,但领导干部毕竟不是单纯的书法家,其特定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商务题词”将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其一是有失商…  相似文献   

7.
一提及“防身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是用来防备坏人侵袭的。但是,我们所要说的领导干部的“防身术”却是用来防备所谓的“好人”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诱惑特别是物质金钱方面的诱惑越来越强烈,什么高级轿车、舞榭歌台、灯红酒绿等,都对党员干部特别是每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干部构成了严峻的考验。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总是暗地里打领导干部的主意,并且这些人总是笑眯眯地走近你,使你不易分辨是好是坏。因此,领导干部须用好自己的“防身术”,防止“披着羊皮的狼”式的“好人”。所谓领导干部的“防身术”,就是党中…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委办公厅前不久发出通知,要求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必须严守规范,不得利用领导职权迈进谋私禁区。同时规定从5月1日开始,领导干部身边的秘书、警卫以及驾驶人员都要实行定期轮换。(见2005年4月23日《现代快报》)领导干部的“身边人”涉嫌犯罪是当前反腐败的一个新动向。其实,领导“身边人”本身并无多大权力,他们闯反腐禁区,主要还是打着领导的旗号,属于“借权谋私”。对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对于减少“借权谋私”固然有一定作用,但笔者以为此举不是堵塞腐败漏洞的关键。领导“身边人”定期轮岗、频繁变动,势必增加…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以“一朝君子一朝臣”来形容主要领导更替后单位内部的人事变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主要领导干部的变动频率明显加快。作为被领导者,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正深受领导赏识时领导的位置却被新人取而代之的情况。面对新的领导,有的“前朝宠臣”企图以曲节折腰、重金贿赂邀“宠”。这些干部极力讨好巴结新领导,看起来找到了“捷径”,事实上多数人是在被人利用,最终结局可想而知。作为“前朝宠臣”,对新领导应采取以下对策。坦然对待“新主”。领导也是人,由于人的思想境界、管理方法和用人态度不尽相同,“前朝宠臣”…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理应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人民谋利、助人民解困,但有的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灰色化,当成了为自己、为亲属、为身边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民生福祉改善,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领导干部灰色权力的表现 领导干部的灰色权力有很多表现形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用人不问规则.根据《公务员法》、《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等规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用人必须坚持“凡进必考”,领导干部选任需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但有的领导干部视这些规定为儿戏,随心所欲用人,包括“身边人”和“同僚人”.前者如其亲属、司机、秘书和志趣相投的人,后者如上级、同级、下级或其相关人员等.随心所欲用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本地指定”安排,即领导通过授意,违反程序、原则,不避嫌地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安排到领导“说得上话”“说了算数”的指定单位指定岗位上;“相互交流”安排,即两个不同地区或不同单位的领导,出于避嫌的考虑,你把“我的人”安排到你单位、你辖区,而我把“你的人”安排到我单位、我辖区.而且,领导干部安排的人通常情况下会在分工、待遇、考核、晋升等方面受到特殊关照,普通干部群众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11.
报载,某县的一个乡领导在会上公开要求各行政村不要集体订阅某报,理由是免得群众看了报纸就对照政策到处去告状.我对这位乡领导的"精明"感到悲哀.我想说--  相似文献   

12.
王泽龙 《领导科学》2003,1(19):26-27
邓小平同志说过:“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45页)这里的“用笔领导”,当指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作以及亲自主持起草有关领导工作的重要文件。“用笔领导”能够充分体现领导水平,准确反映领导意图。写作活动具有极强的个体创造性和目的指向性,由于人的身份、经验、知识、能力、思想、意志等个体因素的不同,写作实践及其成果也必然会千差万别。一个人的感知、运思和行文,任何人都无法与之绝对一致,因而对它的替代也往往…  相似文献   

13.
谈到副职的困难之处,许多副职领导干部往往是一肚子的苦水,连说自己真“难”,还说正职领导如何难以相处。如何当好副职,让遗憾远离自己,笔者认为还是要多从副职领导干部自身找原因,把握好副职领导干部的“三忌”。忌位置摆不正。副职领导干部的首要大忌便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副职往往摆不正位置,认为自己分管的工作自己说了算,自己拍板就行了,没必要事事向正职汇报;也有的生怕事情做过了头,干脆遇事赶紧躲、责任别找我、问题找正职,让干我就干、什么也不管、有事问下边。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不正自己…  相似文献   

14.
蒋勋功 《领导科学》2007,(12):20-21
在领导工作中,无论是作决策还是落实决策,既能“打得开”,又能“收得拢”,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能否做到既“打得开”又“收得拢”,是对一个领  相似文献   

15.
强恩芳 《领导科学》2006,(19):30-31
一个正式组织,在对正副职不作区分的情况下,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普通员工,中国人习惯上分别将其称为“大领导”、“小领导”和“当兵的”。本文中的“小领导”,就是特指一个正式组织中上有领导、下有下属的中层领导。“小领导”在一个组织体系中既是普通员工的领导,又是“大领导”的“兵”,位置居中,身份特殊。“小领导”在组织中通常是多种角色的结合体。其一,“小领导”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要准确而迅速地将“大领导”的指示和意图贯彻到基层,又必须如实而简洁地将基层的情况和意见向“大领导”汇报,并提出相应的对…  相似文献   

16.
耳才     
《领导工作研究》2001,(11):24-2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什么叫领导?简单地说,“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自己满脸脏东西,怎么号召人家讲卫生?你在台上讲人、人在台下讲你,你讲的还管什么用?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真正做实事求是的表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由于一把手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中处于“带班人”的核心地位,担负着“富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带一支队伍”的责任,因此,加强一把手自身建设,提高一把手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笔者认为,一把手要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关键是要念好“三真经”。真懂。真,是事物的本质,求真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一把手只有“真”字当头,求真务实,对所在部门、单位的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对涉及的业务有充…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我们从新闻媒体中可以看到或听到有关领导干部被“左右”所左右的报道。比如,某市的一名副市长带队去泰国考察,竟被“左右”拉去嫖娼,在国外“潇洒玩一回”,回国后就“东窗事发”,被绳之以法;某主任挡不住诱惑,把“希望工程”当做“欲望工程”捞,与“左右”一起进入牢房;某厂长损公肥私成了蛀虫,犯了罪还以为“月亮走我也走”,走错了还怪是“左右”牵住了他的手。“左右”,古书中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如《左传·昭公六年》中所言:“左右谄谀。”现实中的“左右”,当指领导干部身边的下属。一般来说,领导身边的人出好点子的居多,但也…  相似文献   

19.
李一 《领导科学》2007,(2):36-37
“领导”这个词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这个词不同的意义。在过去,由于教育、信息和实践的限制,有些人掌握了更多知识,获得了更多能力,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成为上级,成为领导;而另一些人则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为下级和群众。在这里,领导具有上级、指挥、高明、权力等意义,领导就是自上而下靠指挥链和行政链推动工作、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显然,这里的领导者,是一个有优势的领导者,是与下属有“位置差”的领导者,是一个具有“势能”和“惯性”的领导者。同时,谈到领导,就会使人联想到“…  相似文献   

20.
以什么为本     
“以人为本”,是近两年使用率较高的一个词,是一个能给人温暖和憧憬的词。但在工作实践中有些领导干部又是以什么为本的呢?领导方式,以“命令”为本。领导本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在有些地方,却成了领导干部单方面的“命令”。上级要求下级完成某一项工作,下级一琢磨,这项工作的安排是瞎指挥、是形象工程,不切实际,便如实地向上级说明情况、提出建议。不料上级“龙颜”震怒:你什么都不要讲,我只要你的结果!完成任务来见我,完不成任务撤你的职!这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被有些人当成有魄力的表现。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执行不好就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