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创造性地把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完美结合起来,向人们揭示出人性的冲突,表现了人类悲痛与渴望的强烈主题。她对小说主题的深化,对主人公心理深度的开拓,对别样环境的刻画以及她别出心裁的叙事方法,使《呼啸山庄》超越了维多利亚文学主流,在英国文坛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运动把人提升为"后上帝时代"的新上帝,人一跃成为"万物的尺度";近代工业文明则进一步将人演变成无所不欲的贪婪主体、无所不能的狂妄主体、无所不做的野蛮主体,从此人"遗忘了自然性","遗忘了存在"。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当代美国女作家凯·安·波特《中午酒》的生态意识,指出故事中的现代"文明人"(强者)对"自然人"(弱者)的利用、剥削和欺凌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掠夺和破坏;而所谓的"文明人"的贪婪、狂妄和野蛮最终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这一事实印证了现代社会生态环境失衡和人类生存危机等严重的生态问题。波特通过《中午酒》这个悲剧表达了她深远的生态意识:人只有放弃自封的主体地位,恢复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才能守住自己的心灵家园,才能缓解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的种种危机,人类才能拥有未来。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对现代文明的基本态度决定了他的生态观念以及生态文学作品的创作。《鸟·兽·花》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文本,其展示的不仅仅是“生物圈”的生态,更注重的是通过抒写“生物圈”来思考“精神圈”的生态失衡问题。《鸟·兽·花》的创作,不仅开拓了文学的表现空间,更展现出生态诗人通过文学的力量拯救人的灵魂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4.
也谈《诗经·卫风·氓》的主题及其艺术价值李全祥关于人类的爱情婚姻家庭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一切文学艺术所表现的重大题材。其中妇女要求自由平等的婚恋家庭问题,又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重大课题。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大量的表现,其中,《卫风...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于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牧歌》刻画了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主体神话及家园想象的幻灭,揭示塞莫尔悲剧性命运的根源在于脱离现实的主体价值的构建。主体价值优先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人类社会生活层面的表现,作品因此批判了主体神话的虚幻性和主体伦理的狭隘性,赋予了《美国牧歌》以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层面上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生态发展实情都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基于《资本论》中的生态视角,可以看出资本逻辑的本性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它不仅导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循环断层,而且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矛盾无法得到真正调和:从资本兴起带来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到资本扩张导致国际殖民及全球性生态问题,再至资本霸权催生当代生态帝国主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色,《资本论》在新时代的生态意义就是:为了迎来美丽的当代生态环境,要加强国家对生态的监管与保护,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构建环境正义的空间维度体系,共享美丽生态。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七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规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侵权责任。“造成他人损害”侵犯的客体是《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传统的人身或财产(私)权益,“造成生态环境损害”侵犯的客体则是未被现行《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生态环境(公)权益。由此,广义的环境侵权概念可分为侵犯私权益的普通环境侵权和侵犯公权益的生态环境侵权。无论普通环境侵权还是生态环境侵权,其行为都涉及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事实,因此在责任分担所考虑的因素、惩罚性赔偿等方面应适用形式上相同的规则。而由于普通环境侵权和生态环境侵权在侵犯的权益性质、原被告举证能力上存在不同,因此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第三人责任的规范上应体现出适用上的差异。为更合理地展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这种二元耦合结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七章的七个条文在排序和文字细节上尚有值得调整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七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规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侵权责任。“造成他人损害”侵犯的客体是《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传统的人身或财产(私)权益,“造成生态环境损害”侵犯的客体则是未被现行《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生态环境(公)权益。由此,广义的环境侵权概念可分为侵犯私权益的普通环境侵权和侵犯公权益的生态环境侵权。无论普通环境侵权还是生态环境侵权,其行为都涉及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事实,因此在责任分担所考虑的因素、惩罚性赔偿等方面应适用形式上相同的规则。而由于普通环境侵权和生态环境侵权在侵犯的权益性质、原被告举证能力上存在不同,因此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第三人责任的规范上应体现出适用上的差异。为更合理地展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这种二元耦合结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七章的七个条文在排序和文字细节上尚有值得调整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风俗地理思想认为,风俗的形成和延续因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具有区域差异,因受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而具有相对变迁,并且这两种因素是同时影响、共同作用的。风俗在形成之后,其特征还具有相对稳定性。《史记·货殖列传》与《汉书·地理志》多角度地体现了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0.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他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对东方文化的吸收是其生态思想形成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日增的独特时代.  相似文献   

11.
书名:《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作者:(美)丹尼斯·来都斯等李宝恒译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环境与生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大计,《联合国环境方案》曾经引用了美国科学家莱斯特·布朗的一句话:"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且借用了儿孙的地?..  相似文献   

12.
茶壶·年轮     
正茶壶的产生"壶"的概念有一个发展、演变和定型的过程。在我国商周时期"壶"字已经出现在容器上。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中对"壶"的解释:"壶,盛水器也"(《周礼·夏官·司马》);"壶,酒器也"(《周礼·秋官·司寇》)。由此可见,壶在当时用途上就是一种容器,用来盛装清水、茶水、酒水等液体,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用途一致。从制壶的材料来看,壶有陶质、石质、瓷质和金属质地之分。陶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这与当时人类已开始了定居生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环境哲学研究的理论开拓──《自然环境价值的发现》评介孟宪忠生态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尽管这一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特点,但是在今天这一问题却超越了人类种族与肤色的差异,成为人们共同参与的、涉及人类命运与未来的世界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爱伦·坡的《我发现了》是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他在宇宙形成与消亡过程的设想中,赋予了人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人类不仅以其精神物质的双重属性连接着物质宇宙与精神宇宙、自然界与上帝,而且还具备巨大的潜能和接近乃至成为上帝的神性。人类的这种特殊属性与传统“存在巨链”的宇宙观对人类的地位与作用的阐释不谋而合,而爱伦·坡认为人类具有成为“上帝之心”这种近乎于神秘主义的力量,也反映了18世纪进化论思想对于“存在巨链”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的视角看,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方式。人类文化从诞生伊始便与"自然"、"生态"紧紧地勾连在一起,须臾不可分离。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一种新的学术概念——生态文化,并从两种学术理路对之作阐释,一种是将生态文化视为一种人类应当采取的新的文化形态,另一种则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将生态文化视为一个历史范畴或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生态文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生态环境交往的漫漫历程中,以特有的生态观、文化观和宇宙观为指导,以调适生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落脚点和归宿而形成的生态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观念(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与生态文化既有显著的区别,又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女性主义吸收了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养料,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点,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文化系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D.H.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以生态环境和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索自然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同为"他者"的身份地位,进而表达对父权制世界观的否定,以及构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7.
寻求·呼唤·渴望─—读张洁的散文《拣麦穗》刘慧珍张洁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拣麦穗》就是她的散文佳作。张洁曾明确表示过“文学对我日益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渴求:愿生活更加象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我的船》)她又认为“人类...  相似文献   

18.
自《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和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哲学家也出版了一些与此有关的著作,如《大自然观——关于绿色道路的哲学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导论》、《生态智慧论》、《生态哲学》等,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研究》上,开展了关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但是,总的看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还是不够的,涉及的问题面较狭窄,特别是还缺乏对不同意见的争鸣。为了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9.
徐利明 《金陵瞭望》2010,(28):90-90
“文化”一词,在《辞源》与《辞海》中的释义,大致为三层意思:①在古代指文治与教化:②今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③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唐书·北狄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晋书·北狄传》《隋书·北狄传》《旧唐书·北狄传》《新唐书·北狄传》中所记载的北狄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族观;《新唐书·北狄传》继承了《史记》对民族进行识别的历史传统,反映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对各民族发展的关注;而《新唐书·北狄传》中对相关民族的民族志记述,则是我们今天认识古代阿尔泰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