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教育史》计三大卷,洋洋200万言,堪称湖南教育古往今来的全景式扫描。说到湖南教育,不能不提及湖湘文化。在研究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的因果关系时,我们不必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泥淖,而应着重注意湖南教育的主导作用和这种作用所致的内在规律。一、湖南教育的“先天”优势催促湖湘文化的发展一般地说,湖南教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从澧县城头山出土的老城、稻田和谷物,说明湖南先民早在8000多年以前就初步掌握了种植、陨铁锻制和烧陶浇铸的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湖湘文化的雏形———独具特色的荆楚文…  相似文献   

2.
浙东学术的地域文化渊源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学术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是植根于浙东地域文化基础之上的。古越文化中那种自强不息、励志图强的人文精神是浙东学术文化经世务实精神的根基;从与湖湘文化的比较中可见浙东学术文化更具有注重经济民生的精神;从与岭南文化的比较中也能见浙东学术文化在追求思想“自得”中的特点和局限。明清以来浙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使浙东学术的“经世务实”精神渗透着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诉求。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的人格精神与近代湖湘士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代湖湘士人通过对船山人格精神的理解、诠释,而对湖湘士人的人格精神建构产生重大影响。诠释船山人格精神,成为近代湖湘文化史上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一个世纪情结,也是湖湘人士一直引以自豪高高擎起的一面旗帜。不管在其它方面有何分歧或异言,但一说到“经世致用”,研究专门家便一致认为这是湖湘学派的基本宗旨,湖湘学派就是宣扬“经世致用”和“通经致用”,反对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也反对学而不去力行,主张从现实的政治、经济、生产活动出发,问天事、问地事、问人间事,立足于现实而有所作为。中阳先生对此的诠释是:“文化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结构特征的完形.尽管我们在分析文化时可以把它分解为许多的构成元素,但它并不是这些元素的简单相加,把这些文…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留给后人一个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既是回归传统又有超前意识的思想文化体系。船山思想为不断演变发展的湖湘文化提供了充实的、多样的文化资源,而迅速崛起、不断演变的湖湘文化则通过对船山思想的多元性诠释而实现自身文化体系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6.
吴晓春 《云梦学刊》2011,32(3):67-69
湖湘文化对外宣传必离不开湖湘风景名胜和其他具有浓郁区域特点的文化遗产。它们引人赞叹,却不具有为其他区域、民族认同和效仿的影响力。从湖湘文化中发掘、整理出那些具有优秀地域和民族特点,并能将之提升到具有普世精神价值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自觉。湖湘学术研究多从文字典籍中探究湖湘文化。在关注典籍、精英人物体现出的官方文化系统的同时,关注与官方文化系统相对应的草根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自觉。当代湖湘民众多为湖湘"吃文化"、"洗脚文化"、"歌厅文化"等津津乐道。以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为出发点,探求并营造一种把精神追求放在首位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全体具有"文化自觉"的湖湘士子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湖湘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湖湘文化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主要涉及到湖湘文化的界定、起源、及其本质特征的研究;湖湘文化与湖湘人物、特别是湖湘文化与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关系的研究;湖湘文化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包括湖湘文化现代转型问题的研究。应当指出的是,上述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远古湖湘水文化的时空透视与洞庭湖船文化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民科 《云梦学刊》2002,23(3):55-57
洞庭湖远在华夏文明伊始之前即为汪洋大泽。居住在水边的湖湘远古各族先民们所创造的灿烂水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湘文明孕育出了洞庭湖船文化 ,它是世界船文化和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轩辕作舟”之说不可靠。它同视洞庭湖地区为蒙昧的“南蛮”地区一样 ,都是受了所谓中原正统文化观念的局囿。湖湘远古居民的灵感、智慧、思维和创造力 ,对中华文化构成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54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其第二峰名云麓峰,又名灵麓峰,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 一,号“洞真墟福地”,峰上有云麓宫,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系明代吉简王就藩长沙时倡建。  相似文献   

10.
邓洪波 《船山学刊》1996,(2):242-243
1995午11月30日至12月1日,湖湘文化与书院学术研讨会在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会议由湖南省书院研究会、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山学社联合主办。省内外从事书院和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87人到会,正在岳麓书院从事湖南近代书院改革合作研究的美国访问学者纽约市立大学教授ChanltonM,Lewis(中文名字卢其(?))先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8篇,并听取了43位代表的发言。讨论的主题有四个:湖湘文化的源起、内涵、特征及其影响,书院的文化特质与现代意义,湖南书院与人才群体兴起的关系及其对湖湘文化所作的贡献,湖湘学派在湖湘文化中的作用,兹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辨"齿、牙"     
田树生 《殷都学刊》2002,6(1):99-101
一些大型字典、辞书或齿、牙不分,或认为牙是臼齿。依《说文》、古文献、动物形态,牙实为尖锐的犬齿。  相似文献   

20.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其交往关系中,合作是一种不同于协作的行为模式。然而,人们往往把它们混同起来。其实,在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框架下,所造就的只是一种协作的行为模式,在对工业社会历史阶段的超越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的是合作的行为模式。人们的合作关系以及行为模式的建构,将意味着人们交往活动中出现一种更高形态的“差异互补”机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更高级的历史阶段。因此,在社会治理模式建构方面,需要根据合作社会的要求去建构起一个合作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