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评价活动和自我意识的自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我评价就是主体对自身的评价活动,可分为个体主体的自我评价活动和群体主体的自我评价活动。自我肯定以“我是什么”为前提,以“我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为基础。自我意识既有“个体”形态,也有“群体”形态。与自我认知相比较,自我评价对于自我意识由自在到自觉的发展意义更大。自我评价是“自由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自从人走出动物界,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存在时,就开始思索自己的本性了.人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这个永恒而又常新的“司芬克斯之谜”,不知引起过多少哲学家的深思.在西方哲学史上,早在古希腊时期,人就成了哲学家们注意的中心,正如瑞士著名古希腊罗马文化研究者安·邦纳所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 ,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三种形式。认识对象是指自己的身体、动作行为和内心活动。自我意识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在与人交往中和认识外界中产生的。它的萌芽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无自我意识。幼儿玩自己的手与玩外界的玩具一样不能认识到手是自身的一部分 (有时他们会因为咬痛自己的手而哭 ) ;第二阶段 ,认识自身阶段。可以区分自己与外界事物 ,学会用手、脚去探索外物 (例如 ,6个月的幼儿开始喜欢玩各种玩具并会摇晃或敲打。) ;第三…  相似文献   

5.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关注与把握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重视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把面上的工作引向同学们的内心世界,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之一。 什么是自我意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所谓自我意识,乃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即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觉察。如我漂亮吗?有风度吗?我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它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等。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之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态,两者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司以简称为社会主体,自我价值的主体是自己个人,可以简称为自我主体。前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社会主体的效用关系,后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自我主体的效用关系。当人同外部自然界发生价值关系时,外部自然界是纯粹的客体,人是纯粹的主体。当人同自身发生价值关系时,主体和客体就都由自己来承担。作为人自身的主客体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意识。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个人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大学生自我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但是形成和确立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心理条件,而且也是制约大学生自身人格发展的中介因素。所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及其原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克服自我意识的矛盾,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自我意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之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态,两者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可以简称为社会主体;自我价值的主体是自己个人,可以简称为自我主体.前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社会主体的效用关系,后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自我主体的效用关系.当人同外部自然界发生价值关系时,外部自然界是纯粹的客体,人是纯粹的主体.当人同自身发生价值关系时,主体和客体就都由自己来承担.作为人自身的主客体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历代哲学家关注、思考的中心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活动、各种方式处理着这种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的多样性,使人能以不同方式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在对种种关系的处理中实现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掌握。艺术是人在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时所发生的一种活动与方式。本文试就人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作一浅要的分析。祈识者赐教。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曾是一个历史之谜。在人类认识史上,历代思想家们为揭示这一谜底,苦苦地思索,经历了一个螺旋式前进运动的认识过程。人类对自身本质探讨的圆圈,在西方是以古希腊哲学为开端的。古代希腊哲学家们,一开始是以回答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的思维方式,提出和解决人的本质问题的。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把人看作某种具有感性外观的自然物,认为,包括人  相似文献   

12.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复杂的心理现象,不能把它归结为对自己品质的简单认识或自我评价的总和。“青年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特点是自我意识的分化,这种分化就是把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②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的观点看,“理想自我”是一个人自我的主体——“I”;“现实自我”是一个人自我的客体——“me”。说得明白些,“理想自我”是一个人按照道德规则和社会要求形成关于他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的总观点,其中最重要部分是一个人的志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实自我”是一个人按照道德规则和社会要求形成的关于他是怎么样的人的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自我的兴趣和能力,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体把自己当作认识的对象来理解自身;认识自己.通俗地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看法和态度.自我意识强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个特点包含着两重含义:良性的自我意识,诸如恰当地自我评价、竞争观念、开拓精神及自尊、自信、自强的独立性等;恶性的自我意识,诸如自大、自恋、自私和自负等.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两重性是由传统儒学两重性决定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选择的结果.因为。儒家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传统历史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的积淀,在现代人的自我意识当中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党员自我意识是党员对自己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特殊的主体地位的一种确认,是党员对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所应尽的社会职责、所应有的阶级立场、所应取的人生态度和所应确立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一种自觉,它是人的自我意识在其社会历史内涵上的扩展和升华。人是世上唯一的自为存在物。唯有人才能从浑为一体的自然界中分离出自我并意识到自我。人的这种对自我的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一种相应的动机和确定的目  相似文献   

15.
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异同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主体意识已是哲学研究的热点。但是,不少论者都用自我意识的概念来界说主体意识,把主体意识简单等同于自我意识。我认为,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不能直接划等号。认识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和联系,这对于科学地界定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各自的含义以及将主体意识的研究引向深入都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在产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反省意识,是人对自身的属性、个性、状态,活动以及自身与外界关系的意识,即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主体意识则是人自立为主体并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从时间的序列看,自我意识先予主体意、识而产生,主体意识则是后起的,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简言之,主体意识并不是任何现实的人(包括那些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有的。个体意识和人类意识的发展史都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小说《身份》发表于1996年,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遗忘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小说里,昆德拉借一对情人迷失彼此身分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存在的思考。这种思考主要集中在人的自我意识上,即人如何认识真正的自我,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种存在之思是在他人之镜、自身之谜、及爱情归属三个层面展开的。一、他人:存在的镜子后结构主义者拉康在论述人的自我意识时提出了著名的“镜子理论”:人是受镜子里的影像启发而开始认识到自身的。“镜子理论”表征了人存在的本质:人的自我意识不自足,人必须借助于他人的眼光才能认识他自己。在昆德拉的小…  相似文献   

17.
人们做事,总要受思想支配,而思想则往往由沉淀在脑海深处的意识所决定。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是在动物心搜发展的自然基础上,通过社会劳动和语言的作m而产生的人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自我意识是意识构形式之一,它是人询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表现形式。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红少年向青年过渡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渐趋复杂,个性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也…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知识?知识如何获得和保持?人类如何使用知识?这些问题一直为西方哲学家们所感兴趣。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在本质上有求知的欲望。对知识的追求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与社会主义是否相适应?适应程度如何?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 1 就其原始观念来说,宗教是一种自我意识,一种心灵轨迹,一种心理活动。它原本是内在的、内省的,是人的心灵之梦。这是宗教的自然性质。此意义上的宗教,仅是人与神的关系,人之自我—自我之心灵与人之外部自然的关系,而  相似文献   

20.
正时下,青少年行为失范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青少年自身的问题,也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有关。有些青少年之所以行为失范,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状态有关。有着良好自我意识的人可以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明辨是非,并在遇到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时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调节自我内心深处的冲突,保持心态平衡;反之,拥有不良自我意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