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一十八世纪欧洲发生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又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这次运动声势更为浩大,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其批判锋芒,直接指向封建统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作了舆论准备。启蒙运动在法 相似文献
2.
罗光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正> 《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有着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的人物。在小说的开头,作家借用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天生有煞星”作为题辞,表明了他的主人公是一个不祥的造物。拉摩的侄儿也自认为是自然“草率地制造他”,正象手里捏着一块面粉团,将他捏成各种奇形怪状,然后将这奇异的偶像远远扔开。拉摩的侄儿的这个怪诞人物,在他的社会里,在他的生活中,“打破了教育、社会习俗、礼貌的惯常观念的常规,使真理显示了出来,把恶棍的假面具揭穿了”。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与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拉摩的侄儿生活的历史环境,是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的法兰西社会,资本主义关系的蓬勃发展,封建社会的迅速解体,以及二者之间的日趋剧烈而深刻的矛盾,是 相似文献
3.
谢应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这种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峰。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总体上是机械唯物主义,而体系中又包含着较丰富的辩证法因素的狄德罗哲学。狄德罗并没有写出系统阐述辩证法的宏篇巨著,他的辩证法思想是散见于他 相似文献
4.
殷明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5-17,32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此,他虽焦虑却又无力对抗。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此,他虽焦虑却又无力对抗。 相似文献
6.
赵晓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启明星不是太阳,但启明星升起之后,必将出现一次光辉的日出。然而当太阳的光轮吻遍了大地的时候,却淹没了启明星的智慧之光,于是,人们便把启明星遗忘了。这就是狄德罗这颗美学的启明星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时玲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4):104-107,128
狄德罗以细腻的情感,缜密的逻辑及戏剧化的语言,运用描写、观察、比较、想象和解析的方法,构画了绘画的艺术境界。狄德罗认为,艺术严格地模仿自然,把握每个人的气概,远离虚假和做作,为现实主义绘画高扬了旗帜;艺术表现黑暗、寂静、孤独、荒蛮、崇高、运动、豪放、恐怖的情感,被后人誉为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派绘画的播种者;狄德罗对画面的光线、表情、布局等细节特征的要求,也给后来的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以启发。 相似文献
8.
李培湘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4)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它光辉的战斗业绩载入人类史册,德尼·狄德罗就是这一战斗唯物主义的卓越代表。他于一七八四年逝世,至今已两百周年了。狄德罗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恩格斯指出:“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就这句话的正面的意思说)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末,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金嗣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6)
伟大的启蒙学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丹尼斯·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人民的伟大儿子。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学家们,积极要求变革社会,向往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反对中世纪的农奴制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经院哲学、禁欲主义和宗教迷信。这股强大的思潮,进入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后,严重地动摇了天主教和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促使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迅速高涨。 相似文献
10.
王洪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0-62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虽然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范畴,但是他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分别表现在他对自然、认识论和文艺学等问题的认识上.他的辩证法因素,是辩证法发展史上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和表现.但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是对形而上学的一种动,对辩证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曲家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关于《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过去论述不多,本文着重谈谈《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要求,在观察、分析任何事物的时候,必须首先把对象分析为两个部分,找出事物的对立方面,认识它们同和异的矛盾关系,才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我们在阅读《论语》的时候,最突出的感觉是孔子很善于分析事物。他几乎把任何事物都不看作混沌一体,而是尽力找出它们的对立面,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德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6)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的法国。这些矛盾和斗争的中心,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资产阶级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在1789年的革命中,资产阶级依靠了广大农民的力量,取封建贵族而代之,确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这次革命亦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一样,以思想的和哲学的革命作为自己的前奏。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虽然是来日无多,必然要灭亡了,但是,它还蒙披着罗马天主教的神赐的圣光。所以,要反对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要首先揭掉这层“神圣”的纱幕,剥夺它的“无可争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雍成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4):46-49,87
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内容角度总结其具体的经济思想 ,而立足方法论角度的研究则显得较为薄弱。邓小平经济思想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突出的批判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李双翼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1):116-117
卢卡奇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它的辩证法 ,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键就在于对总体性范畴的强调。只有从总体性范畴入手 ,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5.
王毓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3,(1)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客观要求,又是中国革命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既是马克思、列宁辩 相似文献
16.
韩茂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决策者在决策中能否进行科学决策,关系到决策的成功与失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渗透着辩证的思维方法,因而都富有创造性.一、决策中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与部分,亦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极其古老而又使用极其广泛的辩证法范畴.现代系统论中的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就体现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系统论观点出发,立足整体,统观全局,全方位的运筹帷幄,是邓小平决策思维的特征之一.面对中国这个庞大系统,… 相似文献
17.
杨广林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30-32
《老子》中的辩证法思想十分丰富。老子认为规律就是"常道",就是"常"与"变"的统一,"变"是有"常"之"变","常"是"变"中之"常"。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突破"正点"时,就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从而回到自己的原点——"归根""复命",开始了新的矛盾统一体的运动。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其辩证法思想,以此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马新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6):30-31,78
《易传》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易传》中描述辩证法的话语有:"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谓之道","刚柔相推生变化"等等。可见,《易传》的辩证思想可谓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王占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1):14-16
《老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是我国奴隶制时代哲学发展的逻辑终结。它以其丰富的辩证思维 ,对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并凝成了一定的理论结构。本文通过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辩证分析 ,分别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其辩证法思想的优点与不足 ,体现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关于《文子》的政治哲学,还未见到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就《文子》政治思想的精华——政治辩证法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文子》的成书年代、作者及研究价值《文子》一书,在唐代的柳宗元作《辨文子》之前,一般都没有怀疑其为老子弟子文子所作。柳文出来以后,许多人都认为它不是先秦古籍,而是后人抄袭众书而编成的一部伪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古帛书和河北定县汉墓《文子》竹简的出土,推翻了伪书之说,确证其为汉初已有的先秦古籍。此后,有的学者又大致推定它是老子弟子文子所作。笔者认为,就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