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艺术哲学》是谢林关于美学的重要著作,不仅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艺术进行了哲学的研究,而且着重辨析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分析了各种具体的艺术形态。尤其是在针对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谢林持有与以往哲学家或美学家不一样的独特态度。在谢林看来,艺术具有与哲学等高甚至更高的地位,因为艺术比哲学更适宜于把握“绝对”。  相似文献   

2.
谢林的《艺术哲学》在西方具有开创性意义。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考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意义等,是谢林的主要意图。在谢林看来,艺术是"绝对"的自我直观,艺术比哲学更适宜于把握"绝对",完美的艺术品应该表现绝对观念。艺术不仅是美的,也是神圣的、纯洁的。艺术由天才创造。作为脱离功利性的精神活动,艺术能够让人超凡脱俗。谢林的艺术哲学,对当时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 ,涵盖了从原始自我直观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解读这部著作 ,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谢林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谢林在“同一哲学”的体系建构问题上不仅落入了费希特式的先验自明起点疑难,也落入了雅各比式的浪漫主义。但倘若遵循谢林本人在1801—1802年对自己体系的阐述可以发现,黑格尔的指责实际上建立在对谢林的“理智直观”概念的误解上。这一概念与其说指向某种直接被给定的直接知识,毋宁意味着谢林在有意与费希特划定界限而使用它的情况下,与黑格尔在体系建构前提上存在共同之处。但与黑格尔不同,谢林以一种对绝对同一性进行自身折叠的极性方案,阐发了不同于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肯定辩证法,这一结构甚至在他的晚期哲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谢林与黑格尔之争或许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大全一体体系建构的两种不同思辨方案之争。  相似文献   

5.
重新评价谢林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是后现代的一个贡献。后现代探讨了谢林在哲学史上被遗忘的原因,引发了谢林哲学的全面复兴。沃格林和海德格尔对谢林哲学极高的评价是谢林哲学全面复兴中的两个高潮。谢林哲学被认为是后现代思想的重要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康德以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开启了德国的主体性哲学,但康德、费希特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片面化为客体对主体的服从,就远离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唯物主义原则,谢林试图将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补充进哲学。谢林既肯定康德的主体中的纯粹理性的存在,又认为客体中存在同样的客观理性,认为这两者具有"先定的和谐",两者是绝对同一的。谢林认为这种先定的和谐只有少数天才在"理智"、"直观"和"美感"中才能把握。谢林将主客体的矛盾内化为主体内在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在艺术中消解这种矛盾,使哲学和艺术成了一种纯粹个人的东西,哲学和艺术失去客观性和普遍性,走上了通往神秘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至今我国学者撰著及翻译过来的艺术哲学著作已经有十数部,兹谈其中四本。一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者之一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1805),他试图规定艺术在宇宙中的位置,用他在分析自然时所形成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对艺术进行探考,提出艺术是绝对的自我直观,从而建立新的美学。二是丹纳的《艺术哲学》(1865—1869),依据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并从"历史出发"考察西方历史上大量艺术事实,阐述其基本美学观念;丹纳对中国影响甚大。三是杜威的《艺术即经验》(1934),倡导回到日常生活的艺术理论,提出艺术不是用于外在的目的,其功能在于加强生活的经验,而不是提供某种指向外在事务的认识;杜威的艺术哲学在今天看来质朴而亲切,应该研究和借鉴。四是蔡仪的《新艺术论》(1942),以唯物主义认识论阐述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认识,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于真实性和典型性;在当时,它是学术思想的最前沿,处于先锋地位。拙著《艺术哲学读本》深受吾师蔡仪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同一哲学是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的绝对综合,它代表了谢林前期哲学体系的最高成就。基于同一哲学的成熟理论以及对古希腊悲剧的认知,谢林形成了自己的悲剧观:悲剧诞生于自由与必然的冲突,结束于二者的和解。谢林悲剧理论的实质是一种悲剧哲学,先验唯心论从历史的视角初步展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同一哲学体系建立以后,悲剧理论成为艺术哲学构建的重要内容,表明了艺术与历史哲学的内在关联,进一步论证自由和必然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林反时康德和费希特哲学的理性至上,第一次把艺术和神话纳入到哲学的轨道,并把它放在哲学大厦的“拱顶石”的位置上,建立了完整的神话哲学;第一次把神话作为人类意识的一个发展阶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沿着谢林的神话哲学的方向,运用文化现象学的方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肯定了神话在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中的独立价值,摒弃了谢林神话的形而上学的神秘主义色彩,揭示了神话符号所体现的人类生命的创造性意义;第二,对神话的文化学阐释,肯定了神话是人类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在现象学的视域中,使神话研究完全建立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上 ,方东美和谢林许多从形式上看来极为相似的观点 ,只要放到各自的文化系统中加以分析 ,就会发现他们观点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概括为“哲学的艺术”和“艺术的哲学”两种艺术哲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风格分析是西方艺术史中比较成熟的方法,通过关注艺术作品及具体艺术家的风格演变并将其运用于艺术史的分期和具体作品的断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方闻将传统中国视觉结构和西方风格分析的方法相结合是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次有效尝试;说明通过对西方中国美术史方法的了解有助于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获得更广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时代背帚,分析了其题材、诗意、音乐、伴奏、发展,可促进中国艺术歌曲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民间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精神生产,是俗民观念、情感、意识的传承。从民俗学角度诠释山西威风锣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反映出俗民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的演变和民众的生活感情。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审美现代性问题,当代美学和社会理论都进行了不同的理论回应。这些理论回应为我们解释现代主义和先锋派艺术提供了某种参照和可能。《作为一个美学问题的艺术“命名”》关注艺术在现代情境中是如何被命名的。《“艺术体制”的批判性反思》则从3种关于艺术体制理论的比较入手,着重分析德国美学家比格尔的体制理论。《先锋派的形式意义》探讨先锋派艺术的风格逐新和形式主义倾向。三篇文章都把现代艺术所提出的美学问题作为对象,集中讨论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的不同美学理论,从而达到审美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一部集中体现了其人生观的作品。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王尔德主张戴上各种面具伪装自己、在艺术和生活中追求唯美以及认同同性恋的复杂人生观。王尔德的人生观折射到其作品中就成为王尔德式的艺术观,也因此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审美现代性"专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审美现代性问题,当代美学和社会理论都进行了不同的理论回应。这些理论回应为我们解释现代主义和先锋派艺术提供了某种参照和可能。《作为一个美学问题的艺术“命名”》关注艺术在现代情境中是如何被命名的。《“艺术体制”的批判性反思》则从3种关于艺术体制理论的比较入手,着重分析德国美学家比格尔的体制理论。《先锋派的形式意义》探讨先锋派艺术的风格逐新和形式主义倾向。三篇文章都把现代艺术所提出的美学问题作为对象,集中讨论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的不同美学理论,从而达到审美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公共艺术设计要避免空间无内涵的城市美化设计,强调与自然规律的结合,强调特定场所精神的挖掘延续,特定场所的历史文脉,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体验和满足人类心理需求为最终目的,简而言之,公共艺术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场所精神,尊重人。特定环境氛围中的公共艺术应该把尊重场所精神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瑞士洛桑"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的回顾分析,强调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应特别关注纤维艺术的存在价值.同时联系纤维艺术的各相关因素,对纤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时尚。然而在兴旺发展的背后却隐含着种种忧患,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部分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严重阻碍了美术专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准确地把握美术教育发展的脉搏,确定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让美术教育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欣赏和创造某一门类艺术应溯本求源,进行图案艺术的学习、研究、创作应对中国传统的图案艺术美进行全面地剖析。中国传统的图案艺术是当代图案艺术的源头,蕴含着图案艺术所有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