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从股利宣告的市场反应及股利信息内涵两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在分析股利宣告的市场反应时采用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方法 ,在分析股利的信息内涵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 ,按照分配与不分配、分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进行分组 ,检验股利政策与当期收益以及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我国股市中存在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 ,不同股利政策会引起不同的市场反应 ,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情况好于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 ,但不同的股利类型对未来盈利的预期没有差别 ,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选择上存在随意性 ,没有通过不同的股利政策传递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调查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了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股利支付水平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股利分配动因.2006年5月和8月,我们对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82家上市公司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两期培训班60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进行问卷调查,累计收回有效问卷123份.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决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时,首先考虑公司是否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和持续经营现金净流入量;股票股利高低主要受公司扩张计划、当期每股净利润和未来预期每股净利润的影响;每股资本公积金是公积金转增股本的首要影响因素;支付现金股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当期和以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部分CFO同意公司应设立现金股利目标支付率并逐步调整至目标支付率,反对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支持"一鸟在手"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大股东陶空理论.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分别对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为股东财富效应理论提供了充分证据.  相似文献   

3.
股利政策、盈余持续性与信号显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盈余持续性的概念,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股利类型、股利支付率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大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中派发了现金股利的公司其盈余持续性要强于未派发股利的公司,而且在净利润和营业利润上也表现出更强的增长能力.但在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中.股利支付率的大小与盈余持续性强弱并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股利支付率高的公司在盈余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上并未表现出更强的盈余持续性.最后,大股东对于现金股利的偏好并未显著影响到盈余的持续性.由此,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能够成为以持续性衡量的盈余质量或未来盈利能力的附加信号.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股票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企业价值)由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决定,即由企业的盈利决定,是企业收益的资本化。由于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金股利可以作为内部管理者传递给外部投资者的可以信任的信号,也就是说公司的股利政策可以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该理论在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较多的支持。但该理论是否适应中国的股利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成果,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多,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也显得更加有意义。笔者在对这方面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内地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是否会采用盈余管理避免现金股利下降。研究表明:当管理层预计当期真实业绩不能维持上期现金股利水平时,会试图采用盈余管理提升业绩,这一行为确实能有效避免现金股利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基于真实业绩的现金股利增加能够传递出企业未来业绩较好的信号,而通过盈余管理实现现金股利增加,则不能预示企业未来更好的业绩,甚至可能损害企业未来业绩发展,表明企业采用盈余管理提升业绩的主要动机,是帮助大股东掏空或迎合投资者、监管者等机会主义动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迎合理论的思想,运用Logistic模型来探讨我国社会公众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和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社会公众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需求表现为股利折价,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对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具有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发放行为表现出对投资者现金股利需求的迎合.文章并进一步从制度因素和投资者预期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吕纤  罗琦 《管理科学》2019,32(3):135-147
  当资本市场表现出无效率的特征时,管理者能够通过迎合投资者非理性股利需求获得现金股利溢价。然而,不同公司具有的迎合能力有差别,迎合能力较强的公司更倾向于制定满足投资者非理性需求的现金股利政策。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公司股利迎合的对象展开,发现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投资者、大股东甚至监管政策的要求,但缺乏对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从自由现金流、资产流动性和生命周期阶段3个方面研究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对不同特征的公司具有的现金股利迎合能力进行分析,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迎合能力不同的公司中现金股利迎合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中运用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察不同迎合能力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水平的差异化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检验现金股利迎合能力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资产流动性和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自由现金流充裕、资产流动性高和成熟型的公司中现金股利溢价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更强烈,这些公司更有能力迎合投资者非理性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实施现金股利迎合的同时也会进行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迎合能力强的公司更倾向于运用盈余管理配合现金股利迎合维持股票价格。         研究结果丰富和拓展了已有的公司迎合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行为公司财务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同时,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现金股利监管政策,并引导和规范市场投资者行为,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王曼舒  齐寅峰 《管理学报》2009,6(3):406-412
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从沧州明珠高额现金股利分配入手,对我国一些上市公司高额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从利润流和现金流角度分析,沧州明珠均属于非理性派现,但派现后市场反应平淡,既没有热捧,也没有负面反应.公司派发高额现金股利根源在于限售股股东放弃一些对于非限售股股东而言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从而发放高额现金股利,达到加快回收其投入资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的发放大致有两种选择,股票股利的发放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投资信心,其被认为是上市公司内部资金周转不灵的前兆,进而影响股票行情,相反,现金股利的支付大大减少了公司高层可供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对管理层造成了市场上的压力,用以避免其最大化私利而损害了各个股东的利益的行为。本文就现金股利发放的影响因素做出研究,主要根据上市公司的股权的基本结构与发放现金股利的政策作出分析,本文主要运用的软件为统计学软件SPSS,对所分析的变量进行了简单初步的回归,从而得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正负关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内现有文献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通过股利分配实现股东高回报率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较少,而国外从税收政策变化和税负差异的角度研究股利政策财富效应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为此,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特殊治理结构,以2003-2004年所有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表明,分配现金股利使非流通股股东实现高回报率,流通股股东获得股票股利的较高短期收益率。  相似文献   

11.
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4-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实际控制人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实际控制人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采用金字塔控制方式同现金股利显著负相关。而且,与通过非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相比,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加显著,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控制方式为金字塔时发放的现金股利更多。  相似文献   

12.
上海股票市场股利政策信息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采用累积超额收益法对上海股票市场的股利政策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沪市股利政策信息传递效应存在性及其特征。实证研究的结论对揭示我国股利政策的信息传递效应和规范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税"双重红利"假说的综合性税制改革是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针对中国当前环境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两个突出矛盾,本文基于"双重红利"假说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就生态税对两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预期效果和限制因素.本文的研究表明,生态税能否达到双重红利的效果与多个因素有关,特别是与企业所处行业的污染治理成本紧密相关,并不能一概而论,在政府征税能力不强,企业逃税比较普遍的环境下,政府的直接补贴未必能实现补贴的初衷.建议在引入法律意义上的生态税税种之前,先在一些地区或行业进行试点,基于我国实际状况的财税改革措施可能会有更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引入股息期货合约这一概念,得出考虑了非连续不确定时间股息的欧式权证定价模型,并结合我国市场上通行的权证行权价格修正条款,研究出适合我国市场权证的、考虑非连续不确定时间股息和可修正执行价格的欧式权证定价模型。并以阿胶EJC1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的模型较经典的Black-Scholes模型能更优地对中国权证进行定价。研究还表明:权证的行权价格修正条款并不能完全消除股息发放对权证价值的影响,权证价值仍然因为股息发放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It is often examined in the literature whether the dividend yields of stocks correlate with their total retur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dividend yield on return as well as on risk and on performance of stocks and stock portfolios on the German market. Not only the influence of dividend yield but also of dividend stability is subject to our analysis. Furthermore, tax aspects are considered. However, this study should rather be seen a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dividends as a capital market anomaly than a theoretical based validation approach. Our data set comprises daily adjusted stock prices and dividend payment data from the German capital market over the period 3 January 2000–31 July 2008. This 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volatility of the stock market. In addition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examining mainly the long-term influence of dividend yields, we also want to find out whether stocks with high and stable dividend payments are able to reduce the risk of a stock investment in short time periods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conditions. We use blue chips (DAX), stocks of medium-sized companies (MDAX), and stocks of technology firms (TecDAX).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ock performance generally improves with an increasing dividend yield, where this result is actually based on risk reduction instead of a higher return. However, this risk reduction diminishes with an increasing degree of diver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6.
We present a new method for solving asset pricing models, which yields an analytic price–dividend function of one state variable. To illustrate our method we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Abel's asset pricing model. A function is analytic in an open interval if it can be represented as a convergent power series near every point of that interval. In addition to allowing us to solve for the exact equilibrium price–dividend function, the analyticity property also lets us assess the accuracy of any numerical solution procedure used in the asset pricing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
曹裕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3):141-148
利用我国沪深两市的4093个公司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查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控股股东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具有偏好现金股利的显著倾向,并且这种倾向不受股东性质的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偏好现金股利的倾向在高产品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更加显著,控股股东要求支付更多现金股利的倾向随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掏空"理论对结论进行分析,表明产品市场竞争起到了良好的外部治理机制作用,可以较好地抑制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控股股东通过其他方式对公司进行"掏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