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松年、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锒蓝旗人。姓鄂觉特氏,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六月廿九日(见《奉直同乡齿录》)。其祖上系驻防天津的八旗四翼蒙古人。幼年入八旗“官塾”读书,在三十二岁那年才正式拜当时名画家如山(字冠九、满族)为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他是否应过举,抑或是“捐纳”得官,现不可考。据《榆园画志》中说他“曾官汶上知县”,《八旗画征录》则说他“官游山左,曾任范县知县”,而《奉直同乡齿录》说他“清光绪间以知县来山东候补,曾睾单县”。《八旗画征录》又说他“不阿权贵,不久罢官,流寓济南,以书画自娱”。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殁于济南,享年七十岁(《奉直同乡齿录》作享年七十五岁,恐误)。六十一岁(光绪丁酉年即公元1897年)脱稿所著《颐园论画》一书,多甘苦有得之言。  相似文献   

2.
李贽小时苦读儒家经典,29岁开始做官,在官场中度过20几个春秋,54岁那年,在他有可能得到晋升时毅然辞官离任.辞官后,他并不回归故里享受天伦之乐,而是流落在外当个“流寓客子”,59岁时,干脆着人将妻子护送回家,3年后自己在湖北剃头出家当起和尚,直至76岁被害致死.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么做,其产生影响又是如何?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功业文章,彪炳青史;人品道德,壮志情操,传颂千古。但也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一生学问、思想根基,是在有“副岳”之称的山东长白山下的邹平县打下的。范仲淹两岁丧父,四岁随改嫁的母亲来到邹平县长山镇,在邹平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至今邹平境内还有着许多范仲淹的遗迹、民间传说和轶闻。他“画粥断齐”、  相似文献   

4.
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三十四岁以前)除短期的外出游历外,都是在河南度过的。他生于河南,学习成长于河南,死后又归葬于河南。他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三吏》、《三别》也是在故乡河南的土地上酝酿创作的,河南可以说是诗圣杜甫成长的摇篮。 青少年时代的杜甫,在故乡读书习作,受到家教的严格训练和社会风气的浓厚熏陶。“奉儒守官”的世族观念、“诗是吾家事”的传统家学,给了他以深刻的影响。对杜甫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在功名事业方面,是他的远祖西晋鸿儒名将当阳侯杜预,在诗歌方面是他的祖父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和天宝三载(744)在东都一见倾心的大诗人李白。此三人的影  相似文献   

5.
李顒,字中孚,时人尊称为二曲先生。1627年(明天启七年)生于陕西省周至县,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老死于原籍土室之中。他中年以后,曾东游东辅、南游湖襄、直下江苏,主讲于关中书院,广泛地进行讲学结友活动,与亡明遗老名士公开倡言“会讲切磋,复兴东林遗绪”,振兴廉耻节操,唤醒忠君爱国之心。四十七岁以后,两次坚辞清政府的“山林隐逸”、“海内真儒”之征;七十七岁时,又以垂暮之年,坚决拒绝康熙西巡陕西时的亲自诏见,被顾炎武誉为“吾道所倚为长城,同人所望为北斗”,“立节冠清流。……独行长千  相似文献   

6.
何其芳(1912—1977),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以1938年他进入延安为分界线,他的文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以前,“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在他是最“可珍贵的东西”;而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和文艺观,开始指导着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更  相似文献   

7.
王宏 《兰州学刊》2008,(11):74-76
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经历了三个显著的阶段。早期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以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后,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形成并得以发展,其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并认为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天生的国际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得阶段发展理论受到强烈挑战,中小企业“快速”国际化的观点盛行。  相似文献   

8.
<正> 湖北省西部荆山山系的余脉,延伸到襄阳古城西郊,形成一片低山丘陵。丘陵中有一座山“隆然中起”,这便是隆中山。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17岁至27岁时,在这里度过了10年的躬耕读书生活。诸葛亮(181—234)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时代,父母早亡,他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为了避开家乡战祸,他的叔父便带着他们姐弟四人“往依之”,来到了刘表治所襄阳。后“玄卒”,诸葛亮就到了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躬耕陇亩”(《三国  相似文献   

9.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贵胄子弟,生于长安元年,卒于上元二年蓝田辋川别墅(701—761年)。开元九年奉使出塞,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他是一个知音律,能弹琴,具备多种技能,才思横溢,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艺术家。他工佛画,长于青绿山水和水墨画,他的诗和书法也都很好,为历来论者所称道。《新唐书》本传说他:“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713—755年)间”。他二十岁以前就写了 《洛阳女儿行》长诗。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这时写的。是唐代重要的画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10.
杜甫不是山东籍作家,他一生的主要经历也不是在山东度过的,但杜甫与山东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厚的感情。杜甫青年时期,曾经两次游历山东,时间长达五六年之久,其间写下了许多首诗歌记述这两次北游的所见、所闻、所感。直到晚年,杜甫追忆起这段生活,仍然饶有兴味,十分向往。杜甫第一次来山东,是在公元七三六年,时年二十五岁。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远祖杜预的武功及“好为后世名”(《晋书·杜预传》),祖父杜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与孔经纬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经纬先生在他先后发表的“中国民族市场形成问题”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否形成了统一市场”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他的主要论点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不能形成“民族市场”;中国的“统一民族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形成的。我对他的这种看法是不同意的。我认为:中国自秦汉以后就已不存在象欧洲那样的“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已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所形成的市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市场,而不是“民族市场”。现在提出我的很不成熟的意见,与孔先生商榷,并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2.
苏轼论画     
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在诗、词、散文、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苏轼还是一位大书画家,是唐代颜真卿以后的巨擘;他的书法被称为“苏体”,他又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善画古木丛竹、顽石乱绦,也画过动物如螃蟹,人物如佛像等等。苏轼画竹,风格最与文与可相似,所以属于“文湖州竹派”。而苏轼对于当时北宋艺坛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同李公麟、王晋卿、米元章等人一起,发展与壮大了文人画,以  相似文献   

13.
<正> 抗战前,韩复榘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他统治山东达七八年之久(1930年9月—1938年1月),在山东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外号:“山东土皇帝”和“韩青天”。由于过去山东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一些真真假假的传说、笑话、蠢事,以致将他弄成一个“大花脸”,在群众中甚至一些上层人士中留下一个头脑简单、鲁莽可笑的形象。这不是真实的韩复榘。那么怎样认识韩复榘这个人?本文拟从以下几个侧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人物,“五四”以前,长期被称为“圣人”,受人崇拜;“五四”以后,却成为打倒、批判的对象。同是一个孔子,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如此悬绝呢?我认为“五四”以前,崇拜孔子是有道理的;“五四”以后,打倒、批判孔子,也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从政治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五四”以前,中国社会是封建、半封建社会,孔子思想能为这个社会服务;“五四”及其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孔子思想已成为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哀祭是哀辞与祭文的统称。柳宗元的哀祭作品见于《柳宗元集》共三十五篇,其中祭文二十八篇,吊三篇,诔两篇,哀辞和哭辞各一篇。他在世四十四岁,处外则有十四年。悲惨的身世遭遇,囚徒般的政治地位,不仅使故旧大臣不肯以书见及,世人“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所以尽管他文名颇高,来找他作祭文的人却甚少,又加上不屈的性格使他不愿向归天的达官贵人自作多情,这就决定了他祭文的特点:一、哀祭的对象一是自然神灵,一是人;就人来说,不是亲属,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为数不多,但大都情词恳切。三、哭声与  相似文献   

16.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悲剧小说。《灭亡》的创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巴金为了发泄刚到法国时内心的痛苦而写的,第二阶段是写有关凡宰特、沙珂和朋友来信的部分,第三阶段是收到大哥的来信以后写的,第四阶段是他最后整理、抄写的时候插进去的内容.第一、二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在”时期,第三、四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为”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杨春时  朱盈蓓 《中州学刊》2007,1(2):230-23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适应现代性以及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要求的产物。在现代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对现代性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于是就形成各种文学思潮的流变: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是对现代工具理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动;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和批判;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理性的反叛以及对生存意义的反思。“五四”以前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滥觞阶段,形成了三种倾向: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争取现代民族国家的新古典主义,反思、超越现代性的审美主义。这三种文学潮流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端,也影响了“五四”及其以后的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余昌谷  江飞 《江淮论坛》2004,1(6):113-116
鲁彦周拥抱时代,感知时代,短篇小说创作是他追踪时代的艺术足迹。“文革”以前,其主题是“歌颂”,“文革”以后则转向带有“反思性的批判”了;进入80年代以来,他更注重对时代生活和社会人生的理性审视,更注重主体选择和审美升华,因而也就能做出对时代的形而上精神实质的把握和表现。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与李白齐名的诗人,公元七四六年第一次来到长安,他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公元七五一年,杜甫费大劲写出的三篇《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赞赏,由于这时口蜜腹剑、害贤忌能的李林甫当权,只让他到集贤院去等待进一步考核录用。直到公元七五五年,他四十四岁时,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就是负责看守兵甲武器的小官职。 这一时期诗人在长安的生活是很窘迫的,他  相似文献   

20.
一顾恺之是中国古典画论的奠基者,他流传下来三篇画论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在中国绘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顾恺之艺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传神论”,这也是他对中国画理论最杰出的贡献。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受魏晋玄学中的考核名实、品鉴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