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格非的《锦瑟》在当代小说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形式——诗词典故的小说再叙事。时间和梦境的时空轮回是《锦瑟》的叙事语法,但格非的叙述智慧总是穿越形式迷宫抵达对存在的形而上之思,梦的召唤也是现实的召唤。记忆与梦幻的超现实书写,成为格非小说世界的一个重要向度,它试图证明“幻想的领域与神智清醒的领域具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性的短篇白话小说,虽为开山之作,却并不显稚嫩,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从《狂人日记》主题的反封建意识和忏悔意识、语言的现代性、以及意识流、象征、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高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来探析这篇小说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设计素描是从素描走向设计的关键环节。在设计素描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既要进一步训练、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更要积极开发、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计素描中运用超现实手法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超现实手法主要有比例逆向、形体转换、质感转换、变形、错觉、矛盾空间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再读《呼啸山庄》,我们对这部素有争议的作品有了新的理解:艾米莉·勃朗特以她那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激情,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超越了现实的世界。小说中充满了激烈而奇异的人类情感,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生悲剧。与世隔绝的环境,人物性格的极端性,突破生死的恋情,和扭曲灵魂的报复,是这部作品超现实主义特征的几个主要方面。同时,艾米莉·勃朗特也借这部作品表露自己的情、爱、梦和追求,呼唤一个人道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内心,"示众"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痛苦意象."看"和"被看"的二元对立和"被围观"的深层意象内蕴着鲁迅最痛苦的人生记忆和体验,这也正是<示众>的创作原点.而"幻灯事件"作为一次直接的刺激,是其直接的创造动因.随着对"示众"这一场景的不断表现,鲁迅内心郁结的痛苦的冲突使鲁迅对"示众"进行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表现,从而使<示众>这篇独特的小说具有了高度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内心,"示众"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痛苦意象。"看"和"被看"的二元对立和"被围观"的深层意象内蕴着鲁迅最痛苦的人生记忆和体验,这也正是《示众》的创作原点。而"幻灯事件"作为一次直接的刺激,是其直接的创造动因。随着对"示众"这一场景的不断表现,鲁迅内心郁结的痛苦的冲突使鲁迅对"示众"进行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表现,从而使《示众》这篇独特的小说具有了高度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进行的并非是简单象征式的批判与控诉,"吃人"的隐喻的迷雾背后,暗含着的是对自身的强烈的反省、嘲笑与否定,"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狂人的出现,代表了中国农业社会家族内部中的反叛者的诞生,他以流星式的闪现和隐没,同时证明了打破家族的封闭性的困难和隐约的希望的存在。在一种构建民族国家的期许下,一切反抗都是建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元杂剧<窦娥冤>作法理解读,认为在古代民众超现实的实质正义观要求下的法律,不能成为纠纷的最终解决机制,而无法具有最高的权威;被涵摄在超现实力量下的法律,与其他因素混合作为裁判的依据,必然丧失自身的独立性而更加羸弱.  相似文献   

9.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第一篇的地位,正在遭受质疑。同时,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已经被从五四前移到晚清甚至更早。其中"现代性"是一个根本的内在理路。《狂人日记》自发表以来,大略经历了短篇小说、反封建及现代性的问题架构的阐释。这也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研究的基本方法、逻辑前提及其内在限制所在,需要以一种反思的态度,寻找一种更宏大视野下的"现代"小说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当代写作学非构思性写作思维理论中写作思维模型之一。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材料运用、结构安排、句段、词汇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赋形思维中重复与对比操作模型的运用,其运用的确很好地渲染、强化、清晰了作品中国民性格形成及其原因,“吃人”的原因、本质与前路等方面的主题立意。用当代写作思维理论解读大家名作对写作与文学研究都是个值得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一些评论者认为:《狂人日记》是意识流小说,鲁迅是意识流作家.有的同志甚至提出:“《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标志着“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第一次崛起”.这是笔者不敢苟同的.在此略述浅见,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2.
庹政2018年创作的长篇商业小说《商藏》,在人物、情节、价值观等方面,相较网络上其它类似的商业小说,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但与文学经典相比,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作为现实题材作品的《商藏》,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化,塑造了主人公叶山河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出现实题材作品的独特魅力;但作为类型小说,其同样具有类型小说的先天不足,很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佳作。《商藏》的创作,为研究网络时代现实题材类型小说的创作局限和未来发展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3.
张承志的<黑骏马>是一棵文坛上的常青树,其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在于该小说的民俗底色.小说民俗生活的成功描写,具体表现在:(一)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二)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以上二者不仅为作品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而且形象别具一格地揭示出社会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身体写作研究是巴赫金狂欢理论在美学领域的延伸。随着哲学、商业和个体因素的发展,身体写作文本也变异为两个审美概念:"为文而性"的写作文本和"为性而性"的身体文本。前者追求建构而不是颠覆,崇尚身体和精神的同步升华;后者寻求颠覆而不是建构,以"性"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前者属于美学范畴,深化研究将推动文学评论发展;后者属淫秽之列,肆意泛滥将带来道德伦理的沦丧。  相似文献   

15.
文学文本实际上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显在的文学文本世界,另一个是潜在的文本世界,包括社会、政治、作者、读者、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狂人日记》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实主义白话小说,在“改良社会”、“改良人生”、警醒和改变国民的精神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狂人日记》文本之外“狂人”的人生历程的角度,动态地延伸出一个潜在的文本世界———“狂人”成为“狂人”之前和痊愈之后,以此从“狂人”思想斗争史的角度来讨论“狂人”形象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6.
分析"医生"这个形象在文本中的作用,以及作家创作这个艺术形象的思想根源,从而揭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的多维意义.指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出现的位置及其言行,不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左右着狂人的命运.认为鲁迅先生把治病救人的医生写成"吃人的人"和其人生阅历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密切...  相似文献   

17.
身体书写是萨尔曼·拉什迪小说的重要创作策略。作为后殖民文学大师的拉什迪受困于身体的不断移位和身份的反复错位,其文学书写展现一幅广袤的身体图景:混杂的身体、罹患疾病的身体、创伤的身体、规训的身体。身体书写体现了拉什迪的文本创作理念,折射出编码于文本的政治文化意识。拉什迪的小说借助身体的多层次呈现,反思后殖民印度社会的生存状态、政治疾患、民族创伤和文化殖民等现实问题,产生广阔的文本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18.
巫鸿《物尽其用》这本书,具有阅读文本和成像文本双重属性:成像文本所坚持的观看性像似原则,使得该书始终与赵氏物语或人类学田野性源点保持高度真实关联、以及不断前台化的符号叠加关系;阅读文本则使这种关联通过理论反观而获得,使得赵氏存在物和宋冬摆放物具有了人类学的真理性。文章把这种人类学的类文本写作原则概括为:在对"物"层累地符号反观中重建其物证性。它进一步告诉我们:唯有在文字反观目光之下的人类生活才是本质性可见的,而书写的真理唯有在不断地向人类学的田野源点的复归中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19.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写作理论著作,全书各部分均有应用写作理论方面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应用写作理论.<文心雕龙>中所阐述的关于应用写作理论的一些观点,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于韩少功的赞赏和批评,往往归因于其小说写作蕴含的三大言说矛盾:一是在言说文体上,跨体写作的先锋性与现代读物的大众性相结合;二是在言说方法上,叙述节制的理性化与思辨冲动的激情化神奇共生;三是在言说立场上,非文学性知识分子的批判性与文学知识分子的描述性此消彼长。这三大矛盾是韩少功小说的魅力源泉,也显示了韩少功及中国当代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