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的首要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发现提出和分析思考语文教学问题。通过与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者的对话,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认识语文课程;正确理解和使用选文,构建与运用必要的语文知识,认识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寻求语文教学的支持帮助;调整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了解和适应学生的现状和需求。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3.
1950年以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出引领国语、国文课程向大众化、实用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由于战乱频繁,使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了课程实践史上未能产生效能的一大遗憾。1950年以后,以粉碎"四人帮"为分界岭,此前语文课程标准(大纲)主要体现出培养目标政治化、教学过程程式化等特点;此后语文课程理念出现了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逐渐回归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被确定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内容目标第一次退出课程标准。香港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设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但它在教育理念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在解释理论术语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清晰性,在教学设计(案例)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操作性,已经显示出了很高的境界。台湾语文课程标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一贯性、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性等方面的建树,也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发展铺垫着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本质属性是价值选择性,它决定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具有易争论、易意识形态化和常在常新等特点。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多而难解的根本原因,一是由语文课程教学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决定的,二是由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性质决定的。研究和求解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策略,一是划清真、假问题的界限,二是归类分层,理清问题的头绪,三是优先研究和解决基本问题,四是允许不同形态的语文课程并存。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瓶颈是语文课程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2001年秋季教育部颁布《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写作课程提出新的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旨在转变教师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学生不当的写作方式,对当前中学写作教学显得十分必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中学写作课程改革的八个重要方面,对中学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而深化写作教学改革,对“八要”的理解、把握、实施尤显迫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由多种综合因素构成的整体。语文教育、教学,既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知识的传授,又有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还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的开发,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意向品质的训练及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美感等方面的熏陶,这些综合性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在语文课程实施中只有全面兼顾,才能求得和谐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支离破碎的分解方式带来的弊端,真正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双减”给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五点着力:加强学习,准确把握语文育人方向;厚积卓识,自觉提升语文专业素养;研读课标,“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用好教材,提升语文课程实施能力;借鉴课例,发展语文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品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重视,更多的是漠视与误解。语文课程的本体是什么?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内涵又是什么?透过对语文课程实践性的历史演进,从传统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探索现代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科学化,并从国外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借鉴中获得有益启示。当前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塑造,需要从语文课程的经验本性和工具属性中,回归至语文课程的本体,并运用生态实践观来强化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语文“导练范式”思想的转变,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与学科的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必须从语文课程目标出发,改变教学模式,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10.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界围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主流观点。但淡化并不意味着淡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值得重视,因为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质的规定性,最后则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形态是指语文课程的表现形式。研究语文课程形态主要研究语文课程设计的工作,包括语文课程具体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研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新课标的颁布,语文课程形态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多元化;语文课程结构构成的多元化;语文课程目标实现的多元化;语文教学形态的多元化;语文教材形态的多元化和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可见,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视朗读、情境和生活的特点,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文章意蕴的领悟和品味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完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自近代起历经了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国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材教法并存、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八个主要时期,一路坎坷地成长起来。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先天对教育学的依附,使得它至今难以完全独立;又因为它对语文学的依托,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明显。当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仍为边缘学科,可谓境遇尴尬,亟待有识之士戮力同心,使其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4.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文课程标准》存在不少值得检讨之处。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调整为交际性,语文课程的核心要求应当是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前提下独特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祖国语言,语文课程应当重视语文知识教学。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细节也应当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语文课程的总纲领,对语文教学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界定。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提升。阅读教学正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架”。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不是文本唯一的解读者。学生有自主选择文本的权利,也有选择怎样阅读的权  相似文献   

16.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写作的基础。而快乐写话则是这个基础的核心,能否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作文教学和习作训练。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写话有兴趣”的要求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引领学生快乐地写话。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老师们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对语文课程评价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改赋予语文课程评价以新的理念,但对新理念的把握往往停留于简单图解,主要表现为:评价功能依然是甄别与选拔;命题的改革更注重形式;“学习档案袋”、“记载表”过于繁琐;以各方“评价表”构成的综合评价系统流于形式。要建构新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必须澄清:评价和检测是围绕教学内容,还是围绕学习中的人?评价、检测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还是学生?语文课程到底评价、检测什么?什么样的评价策略最适合语文课程?作这样的反思有益于建构真正属于语文课程的评价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从来不是价值无涉的领域,而是受到意识形态强烈影响的领域。百余年来,我国语文课程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一直存在。国外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普遍存在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语文意识形态教育涉及政府管理部门、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各自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基于此,对我国当前的语文学科意识形态教育,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二是要尊重教育规律,精选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协调各相关方的价值诉求;三是要改进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为学科育人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