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艾青诗歌鲜明的时代感并不能掩盖其个性和自由意识,诗论家艾青试图贴近时代的兴奋和壮烈与诗人艾青对于时代的敏感和疑虑都杂揉在了《时代》中:顺应时代的光明的一面成了主流,而对时代的怀疑和焦虑则被潜藏在意识深层。艾青诗歌的价值,或许正在此意义上凸显出来:艾青诗论及诗歌的新的阐释空间,可能在于诗人追求时代和自由的心理及身份焦虑之间的缝隙。  相似文献   

2.
张瑞杰 《晋阳学刊》2022,(2):125-129
清代山西诗歌丰富多彩,是继唐代、金代之后的又一次繁荣。清代山西诗歌作为一种区域性的诗歌创作,以整体面貌显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对乡贤元好问等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尊崇,创作上对乡里先辈作家的接受和模仿,注重地域名山大川、特有风俗民情的描写以及地域形态商品经济对诗人观念、诗坛生力军、诗歌刊刻传播等的影响。其原因的形成,既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有地域文化与诗歌自身传承的影响,呈现出地域文学特征自觉意识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姜夔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深刻独到,自成体系.高妙说是其诗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高妙"是诗歌艺术的至境,由文而工,由悟而妙,是通向诗歌创作颠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江西诗派诸诗人对诗歌创作思维极为重视,而其理禅兼修的学术渊源使其观照外部世界的“活观”成为其诗歌创作思维论的核心.这种兼具儒释特色的活观照物的方式进入诗歌创作思维,使其诗歌明显倾向于书写创作主体所感悟到的生命本真存在的自得与欣然,此种书写内容上的转变,使其诗歌呈现出自在平和的整体风貌,也使“气象和平”与“贵富”成为其诗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从小冰"写诗"事件开始,人类的确正在走向人工智能诗学时代,旧的文艺学、旧的狭义诗学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得不重新书写。在诗歌主体重置的话题方面,人工智能写诗软件抹消了诗人这一诗歌创作主体,同时随之抹去了诗歌创作环节。在小冰"写诗"事件中,不存在诗歌创作主体的新旧替换,存在的是科技对诗歌创作主体的扼杀。在诗人消失的地方,出现的是非文学性质的主体如计算机程序员或软件用户。小冰"写诗"事件在文艺学层面所造成的诗人之死具有一种崭新的意义,它既动摇了文艺学整体的基础,预示着人工智能诗学的诞生,又成为人类自身之存在本质在今天发生新旧蜕变的命运启示,人类或将从此步入后人类时代。在后人类时代,人凭借人工智能技术获得对世界的崭新感觉,在新的世界感觉中,人的命运只能是从旧人蜕变为新人。  相似文献   

6.
王世海 《兰州学刊》2012,(1):156-159
"作用",是皎然解决"如何作诗"和"如何创新"问题最为核心的概念。与体用之用相比,作用更强调主体的意识。皎然将其引入诗学,认为主体通过积极发挥"意的作用"——苦思,和成篇时的"自然感发"才能在诗歌创作中实现"自然";认为主体发挥"意的作用",才能使古事、古语融化到自我的整体意涵中,复古而创新。皎然提出作用概念,就是让人明确诗歌创作中"人意创造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诗人和评论家戴那·乔亚的诗歌因多有传统格律的回归而被称为新形式主义.然而,在当下诗歌体裁和诗歌功能单一化的文化生态中,乔亚诗歌以沉思式抒情、抒情式叙事、歌剧脚本等为代表的诗体扩展性尝试更具有新形式主义之"新"意.这些文体诉求反映的是大众化的读者意识,也有开放性的诗学理据;而开放性和大众化正是美国诗歌传统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对清初诗坛贰臣诗人群体的评价多失客观.近年来,随着学术气氛的宽松与研究视角的转换,上述现象逐渐得到改变,但对贰臣诗人的研究仍有大量的空白领域,如清初的京师贰臣诗人群体,这是一个在清初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对清初诗歌发展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诗歌群体.因此,本文力求立足历史与文本,以期还原这个群体在清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谭显宗 《学术月刊》2012,(6):104-111
唐诗发展经过盛唐高峰期后,承接的是中唐诗人,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求"新"、求"变"。所谓"中唐新变",是指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学说出现崭新面貌,如韩孟奇险,元白平易,形成一股创新潮流。这些诗人,既是诗论家,亦大多是有功名官职的政治家;其诗论有承接杜甫现实主义带有儒家诗教色彩的"风雅"论,也有继承王昌龄饶富创作艺术的"诗境"说。在承先启后之余,更有一些思想上的突破。例如,中唐诗人宗儒尚"风雅",然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突破性地选取女性诗及僧人诗;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下开辟"雄肆险怪"诗风;白居易主张较为"意激"的"讽谕美刺"说;还有别具一格,由诗僧皎然、权德舆等倡导诗心禅趣之"意境"说,都是唐人新创。其贡献价值不仅在于古典诗歌,也在于现代诗歌之尚意韵味流。如此,中唐诗论确有它的底蕴内涵,在乎挖掘者深度。  相似文献   

10.
艾青诗歌的悲剧意识——评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创作的悲剧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作品的综合性考察,整体地分析诗人诗歌作品中诸种基本情感要素,揭示出这些情感要素内在逻辑关系的构成,并对他的最具有代表性诗歌的具体把握,以论证艾青诗歌整体意义上的特殊审美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王若虚《尚书义粹》解经有鲜明特色,于章节之中每每分纲领条目,阐说铺陈敷衍,辞非体要。提倡义理解经,以探究《尚书》经世价值为宗旨。训诂方法上注重上下文内在联系,释辞义不以义界而往往排比事类为解,并于训诂中融入个人思想,反映出鲜明的宋学特色。王若虚经学方法与思想与宋儒展现为同一脉络,由此《尚书义粹》可以揭示宋金文化交流之面向。  相似文献   

12.
王宏林 《殷都学刊》2008,29(4):67-70
王安石晚年创作在宋代即深受推崇,但两宋所论各有侧重。北宋人强调其风格的深婉不迫,南宋人则特意强调绝句这种体裁的典范意义。严羽《沧浪诗话》以“王荆公体”来代指王安石晚年绝句,乃是立足于南宋习论。“王荆公体”的诗学渊源主要是老杜和晚唐诸家,由此导致严羽认为“王荆公体”不如唐人,这也体现出严羽诗论“宗唐贬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周欣 《云梦学刊》2012,33(1):102-105
释敬安是清末民初湖南著名的诗僧,早年作诗多出于苦吟,中年应邀参加王闿运创办的碧湖诗社,受王闿运诗歌理论的影响,取法汉魏六朝诗歌华丽的特点,辞旨清远,虽为僧人而作诗不乏性情,在湖湘诗人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瓯北推重元遗山原因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赵翼,在其遴选严苛的《瓯北诗话》中,将少数民族诗人元好问纳入其中,体现出集史家、学者、文人于一身的作者独到的美学眼光,在元好问诗歌传播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瓯北推重元好问的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上:一是一直受到正统文派排斥的辽金诗文,在清代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甚至封建帝王亦厕身其中;二是交往圈的影响,瓯北朋友翁方纲对遗山诗艺术风格把握独到,恩师汪由敦亦倾心遗山诗。主观上:一是元、赵二人,对史学研究有着共同的喜好;二是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们都能避开前人套路,吸收历代诗家之长,成就个人之风格,并自觉承担起诗家之责;三是瓯北在诗歌创作主张与取材方面,与遗山颇多相似之处,且他们都有学杜之倾向。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是明代最具魄力的思想大师,同时还是一位被哲学名声所掩盖的性情诗人。虽也曾"溺志辞章之习",但进德修业却是更为核心的人生关注,诗文始终被其视为"道德"余事。追慕狂者品格、豪杰精神的王阳明虽以"讲学明道"为志,但对"本于性情"的应酬文字亦有一定认可,良知学说中本就包含着对个体志愿的积极关注,而此,正是阳明心学对于诗歌的最大宽容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丁国祥 《殷都学刊》2007,(4):100-102
金末诗人元好问,不仅是诗坛旗帜,更是穷途而为道奔走的仁人。他为崔立功德碑撰文,出于存民之想;上书耶律楚材,只为存续衣冠礼乐载体之性命;谋修金史广辑史料,乃是惟恐道亡礼逸的力图保全之举。所以,虽说诗人晚年穷途,却是为道忙碌终身。  相似文献   

17.
杨晓彩 《晋阳学刊》2009,(2):122-125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虽命短,但才长。细致梳理王勃的生平、创作,是全面研究王勃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王勃短暂的一生中,任职沛王府是重要的时期。考察此时前后王勃思想、心态、创作的变化,探讨其内在原因与意义,不仅可以客观地认识王勃及其作品,而且可以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势和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张宏生 《社会科学》2012,(2):168-178
王次回在明清之际受到较大的关注,他的诗对纳兰性德很有影响,纳兰的不少词都是借鉴王氏的作品而写出来的。纳兰对王次回的学习,有时是直接的引用,有时则是经过精心的安排,有所转化,无论是字面还是命意,往往都有自己的追求。纳兰之所以如此明确地向王次回学习,原因之一是因为他的词和王次回的诗一样,都属于艳诗的传统,有着相似的情感指向,但纳兰用词体来写,仍然有着特定的文体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这位前辈的敬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时代的特色,即借鉴前人作品而为当代文学,巧妙地把那些资源化为自己的声音,由此,也可以对人们探讨明清文学之间的传承接续关系,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9.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李强 《阴山学刊》2003,16(1):39-44
王安石在南宋的身后名誉地位较低 ,官方多次诏令贬斥。南宋诗文大家陆游却十分尊敬王安石 ,在他的心目中 ,王安石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学养深厚、诗艺高超、交游审慎的长者。陆游的这些看法 ,一方面渊源有自 ,另一方面也与他自身的人格追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