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人口问题的新表现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快速地实现了人口的两个转变:一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二是南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中国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阶段开始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极大地促进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同时,罔家义通过大力投资于教育和健康,极大地改善了人口的素质,推动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人口发展新趋势,在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转变过度理论,并认为当前人类人口转变远未完成。随着各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类人口发展表现出“较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正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蔓延,我们将这一人口发展模式称为“人口转变过度”。首先,人口转变过度这一人口发展特征的存在意味着传统人口转变中出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并不是人类人口发展的最终形态,但人类社会又不可能永远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下,人类自身再生产水平终将会回升到更替水平左右,因而人口转变过度又可以分为“人口转变恶化”和“人口转变回归”两个子阶段。其次,虽然人口转变过度是在传统人口转变基础上形成的,但与传统人口转变存在明显差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口发展阶段,最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持续负增长。再次,人口转变过度形成的原因在于维持高生育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发生了改变,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人类走出人口转变过度的关键是人口再生产水平回升并长期稳定在世代更替水平左右,这依然要有赖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后,世...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转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性转变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和目前所处阶段还有不同观点。从人口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已完成人口转变;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现程度分析,人口转变还没有完成;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口转变不仅已经完成,而且进入后人口转变期。2l世纪,伴随人口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化,中国人口转变问题将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既为中国人口发展提出挑战,也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人口转变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否完成了人口转变,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题目,从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人口转变过程。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人口转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极大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压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宝贵的“人口红利”期,也为世界的人口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巩固来之不易的人口转变成果,是摆在广大人口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拟从微观人口控制的角度、并联系浙江近年来开展的“新家庭计划活动”对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家庭计划与家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家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这一角度,对新家庭计划活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作了探讨,指出新家庭计划活动这种形式很可能是一条引导家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最终走向完成阶段的希望之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钟逢干 《南方人口》2010,25(3):20-27
我们应当建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以“两种生产革命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较全面的理解是建设这一理论的关键一环。当前,这个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特征作理论分析,论证此阶段中诸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等的人口社会管理政策措施和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应对人口社会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这了两种人口再生产模式———强制性人口再生产模式和适应性人口再生产模式 ,并提出了我国由强制性人口再生产模式向适应性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和湖北省的人口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人口计生委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新要求,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敬莉 《西北人口》2006,(2):45-48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使三农问题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三农”问题是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制度的因素,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关注农村人口的问题,需要体制创新、需要结构调整、需要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2.
S X Feng 《人口研究》1982,(3):12-7, 22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ory has experienced some setbacks.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establish a socialist population theory based on science. During the 1st 30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a population theory can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 1) stage one was from 1949 to 1957 -- belief in population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sociology; 2) stage two was from the late 1950s to early 1960s -- represented by Mr. Ma Yinchu's "New Popul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the opposing side; and 3) stage Three began after the 1960s. Throughout the 1960s, studies of population theory remained stagnant, and no progress in this field was possible. In the 1970s, especially since the downfall of the "Gang of Four," the development of a population theor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3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ory discussed by the author are: 1) an evaluation of Comrade Mao Zedong's thoughts on population, 2) the division of different schools in population theory, 3) the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ory since 1949. Mao Zedong did change his thoughts on population control, but he was in favor of family planning and supported studies in population theory. Besides Ma Yinchu, Chin Da, Fei Xiaotong, Wu Jingchao and others also had their own population theories.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Mao Zedo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population theory. New accomplishments and experience are expected with the downfall of the "Gang of Four."  相似文献   

13.
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吉林省在"三结合"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状况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移民出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始于19世纪60、70年代,在近150年的历史中,远走他乡的中国人活跃在商贸、建筑、采矿、农业等各行各业,为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然而这一历史事实不但没有得到肯定,反而衍生出“中国人口威胁论”。通过具体分析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状况不仅可以客观反映中国人在该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也是对俄境内“中国人口威胁论”的有力驳斥,有助于促进中俄关系更加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钟逢干 《南方人口》2007,22(4):1-12
论文从"社会发展史一定程度上是人与生物圈关系史"和"文化是人实现人同自然之间双向适应关系的方式"的认识出发,论证了中国人口理论研究是高层次的文化活动;继而,以追求人与生物圈关系和谐的理论为工具,透视生育文明从古到今的发展.生育文明的本质,就是人通过在婚育方面的文化创造,既增进人自己生命素质又促进人与生物圈关系的和谐,而这也属于中国人口理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人口革命"在21世纪的显著特征是老年人口和高龄人口迅速增长。通过对20世纪西方国家应对第三次"人口革命"挑战所采取的政策的反思和从第三次"人口革命"对21世纪带来的冲击看,社区发展是应对第三次"人口革命"对21世纪挑战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第三次"人口革命"与社区发展紧密相连,二者共同构成21世纪人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论题。  相似文献   

17.
人口现代化和生育现代化是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目标。计划生育就是为了实现生育的现代化,进而来推进人口的现代化。如果说人口现代化是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那么生育现代化就是计划生育事业的战略目标。从政策的角度探讨两大命题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三合一"工程。  相似文献   

18.
“五关爱”是实现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多赢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五关爱”活动是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载体的创新,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在探索人口自身发展规律,计划生育工作规律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基层“三结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关爱”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城乡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孙瑞 《人口学刊》2003,(3):48-53
在我国周代的版图文书中,包含了大量的人口、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通过《周礼》中版图文书制度研究这一视角,展示了奴隶制社会周代人口、土地资源管理状况的一个侧面,为完善先秦文书制度的研究、为补充先秦人口、土地资料管理的研究提供一点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