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 ,稳定压倒一切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稳定和发展要靠人来进行 ,非理性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观条件、主观前提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系统内部 ,人的非理性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涨落深深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发展 ,非理性与社会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非理性即人的精神现象中“不是理性”的方面 ,是具有非条理性、非规范性、非逻辑性、非程序性和非秩序性的精神现象。非理性不可能完全被人的理性所控制。当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主要受腐败、贩毒吸毒、道德滑坡、封建迷信、邪教等问题的影响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非理性脱离理性的规范和…  相似文献   

2.
非理性因素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剑民  唐伟 《学术界》2004,(4):175-181
非理性不是“反理性” ,是和理性相对应的人的精神属性 ,是人把握世界和自身的一种方式 ,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和主观需要。自科学管理以来 ,理性主义是现代管理中根深蒂固的传统 ;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现代管理并不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随着提高员工生产率的需要和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作用的上升 ,非理性因素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彰显。非理性因素在管理决策、管理创新和学习型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在管理工作及未来发展中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并不因此归结为理性主义;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肯定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因此而归结为非理性主义。事实上,在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无论是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是在理性认识阶段,都是既有理性因素的作用,也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因此,人的认识过程总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协调地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理性、非理性两种因素,而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展开过程,因此,非理性因素必然要通过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影响社会发展。解构非理性因素的内容,分析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非理性研究在社会管理、社会教育与智力开发、经济及社会超常规行为等方面的社会学意义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西方理性主义受到非理性主义的严重挑战,但非理性主义反对的其实是机械论的唯理主义,真正的理性主义精神仍在继续发展。本文对此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等四个方面作了概括和论述,认为理性与感性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方面,我们应努力平衡之。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认为非理性是一种派生和构造世界的特殊的唯一实体;认识论主张非理性是人的主体意识形式和各种主体心理形式;价值论意义上的非理性,指的就是在价值认识和评价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性和集体性的非逻辑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非理性是指在实践中形成、发展、丰富,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属性,是一种非规范化、非逻辑化的社会精神现象。对非理性含义进行哲学思考,从非理性因素积极作用出发,建构和谐的阶层关系,提升国家社会治理水平,或者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王成兵 《江淮论坛》2006,42(6):57-60
认同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讨论了理性和非理性在当代认同中所起的作用。文章提出,理性主义的精神是当代认同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作为人的精神现象的一部分,非理性在当代认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和谐和合理的认同观念必须是理性与非理性合理张力和恰当整合。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包括具有理论形态的社会意识的精华,也包括不具有理论形态的,但也反映社会存在的起积极作用的非理性。非理性是一种日常社会意识,它渗透在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反映着精神文明的水准。扬弃、优化非理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一、强化非理性积极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不外乎通过如下几个途径和方法:(-)通过社会实践。非理性是第二性的,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其能动作用的实现也要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因而…  相似文献   

9.
高家方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I0001-I0004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和谐社会与人性和谐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和谐社会要求人性和谐,人性和谐要求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统一。然而,当前,无论在理论还是现实方面,都存在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失衡的现象。对此,应增强人的自我意识,以理性为主导,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既要消除理性极端化的"理性人"现象,又要消除走向非人的极端非理性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性和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面向实践和现实生活,真正理解理性和非理性。把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看作是抽象之结果,是社会生活本身的分裂和人的自我异化的必然产物。随着实践主体对自身本质及“完整性”的认识不断完善,理性与非理性必将在现实的对象化活动之中达到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他的认识,不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既然非理性认识是一种社会产物,那就必定有它形成的社会基础.我们认为,非理性认识的社会基础主要有:其一,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其次,构成非理性认识的要素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体现;其三,非理性认识中的偏见,也是一种社会认识现象.  相似文献   

12.
非理性与社会历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非理性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性链条的展开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活动作为内在环节的。个人和社会都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的情意欲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趋于一致的过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透过人的情意欲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通过无数个体的意志、欲望、理想、兴趣、动机、激情、本能的相互冲突为自己开辟道路,这也就是黑格尔所谓的“理性的狡计”。离开了人的情意欲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就成了空架子,人们带有各不相同的情意欲…  相似文献   

13.
一、从以理节欲到以理杀人人是理性非理性的统一。尽管理性非理性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但从伦理道德意义上讲,人对理性非理性概念又有着共同认识,人们共同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就是理性的象征,而人的情感、本能和欲望等则属于人的非理性因素。没有理性,人就会倒退为动物;没有非理性,人的感性生活世界便会陷入严重危机。任何时代的人都要面临如何处理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问题。中国历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作为社会文化主流的儒家伦理道德则反映出一种特殊的理性精神,为中国国民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14.
非理性因素与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瑛 《江西社会科学》2003,43(11):246-247
在人的思维过程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而且理性因素也就是逻辑的、自觉的思维占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而创新思维是一种跳跃性、反常规、创造性的思维,要求打破思维定势,打破条条框框,建立起事物间前所未有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常大,它推动着甚至直接激发出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创新思想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而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理性、非理性与相对理性研究--兼论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逻辑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并应用于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研究。本文认为 ,经济理性是一种精于算计的逻辑结构决定的心理动机 ,非理性则与习俗、传统、道德、社会价值观相关。它们两者共同作用 ,一起成为调节社会资源的“心理”媒介。通过分析经济理性和非理性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机制 ,本文推导出一个重要概念“相对理性”。在由经济理性和非理性整合而成的“相对理性”的逻辑结构所决定的心理动机的影响下 ,企业家从事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推导出 ,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只能引导企业家进行日常的、必要的经营活动 ,而要从事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活动 ,则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源于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的逻辑结构 ,但又超越此类结构 ,它是一种特质型才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对中国传统社会庙会及娱神活动中狂欢精神的考察向“中国人把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压缩到最低限度”之说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庙会及娱神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狂欢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原始性、全民性、反规范性的特征。庙会狂欢具有心理调节器、社会控制安全阀以及维系社会组织、增进群体凝聚力的良性功能,因而,它不但反映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也反映了表现形式的非理性行为具有理性意义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与"立人"相区别的"立知"取向、在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区分前提下的纯粹立知态度和求真精神以及与实践方法自觉相区别的立知方法,是西方纯粹立知观念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支点,也构成西方科学精神中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立人"的致思取向和西方传统文化中"立知"的致思取向尖锐对立,使我们很容易忽视或误解这些观念,这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科学的反思,进而阻碍中华民族科学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文学接受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发生作用的过程.其中,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层面的一个方面也要参与到文学接受的过程中,而在以前的文论与批评中,常常忽略或把它看成一种不合理的文学接受的方式,认为它只是在某些非理性主义的文学类别中存在.这样一些认识显然不合乎文学接受的事实.本文从对理性的剖析入手,揭示文学中的非理性的表现,同时对文学接受中的非理性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并认为非理性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层次,应该被理解为文学接受中的一种常态,同时也应该作为文学理论对文学接受的一种基本方式来看待.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性语境中,韦伯展开了对"理性"和"理性化"的讨论,他认为现代文明的全部成就和问题都来源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紧张和对立,导致现代社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人沦为非人格化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麦当劳和麦当劳化将韦伯的理性与非理性带入后工业时代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更加深刻地阐释了韦伯的理性化理论。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既是麦当劳化高度理性的表现,也是其非理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的深度张力:浪漫性与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维多层的人学研究中,人的精神张力的探讨是颇具意义的话题。浪漫性与现实性是人的精神中的两种基本意向性,浪漫性是人类精神中,基于非理性的涌动,从主体精神生发、喷射而出,力图摆脱客体对主体的限制,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意向;现实性则是人类精神中,基于理性力量的正视现实、遵循规律、整合内心非理性冲动的崇实、务实的意向。这两种意向是主体深层的精神矛盾,它们不仅分别呈现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斗争,构成了人类生成和发展的深层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