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罗布桑丹彬多密,是清雍正、乾隆年间出现在喀尔喀蒙古地区一位著名的政教领袖。他虽然不比前人德寿兼全,久于黄教,然而一生能致力于黄教的传播,也尽到了一个僧人的职责。需要指出的是在和托辉特部札萨克多罗贝勒青衮咱卜煽动喀尔喀的“撤驿之变”和沙俄制造分裂喀尔喀的阴谋活动中,他能积极维护祖国的统一,平息叛乱,抵制沙俄的分裂活动,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国内外至今看法迥然不同,褒贬不一,为此,不妨将其事迹作一简略的论述,以便对他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14世纪末,以喜乐温河卫为中心的库尔喀人,分布于锡赫特山以东北纬42°-46°的沿诲地区。自15世纪初起,经过自发南迁、战争掠取、内迁编旗,至18世纪初,库尔喀人全部进入了东北内地,南海边地不再见有库尔喀人的活动足迹。17世纪中叶,一部分恰喀拉人曾以“捕貂鼠人” 之名南下,与库尔喀共居于岩杵河等地,并融合为“库尔喀气人”。这部分库尔喀气,也于康熙五十三年内迁于珲春。清雍正年间,部分恰喀拉人再度翻越锡赫特山,以本族固有之恰喀拉族名,进入南海边地,占有了原库尔喀人的活动区域。只是在沙俄入侵乌苏里地区之后,恰喀拉人才逐渐向北退缩。从民族特征看,库尔喀与恰喀拉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从他们生产、生活中与海洋关系的明显差别,可以确定库尔喀即今天的奥罗奇人,恰喀拉则为乌德盖人。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曾被晚清封建统治者誉为“中兴名臣”。这不仅是因为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为清朝的“中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还因为他在强化封建主义思想统治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汉宋兼容思想,便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4.
清代车臣汗部第一代汗乌默客是在战乱中继位的.因清廷在喀尔喀全面推行盟旗制度,尽管保留了喀尔喀的汗号,但在新的体制内“汗”扮演“扎萨克”的角色.乌默客的继位及其在新体制内所扮演的角色,从侧面反映清廷对喀尔喀内政的干涉以及对其征服和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蔡锷“强有力政府论”初探左双文张炳辉著名爱国将领蔡锷曾参与领导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反对清王朝和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起了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这一点并无争议。但对于民国初年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却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在此,笔者拟对他提出的“强...  相似文献   

6.
统一青藏高原的固始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固始汗(1582——1654),又译作顾实汗,是卫拉特(一作厄鲁特)蒙古四部(即吐尔伯特部、杜尔扈特部、绰罗斯部即准噶尔部、和硕特部)中的和硕特部首领,原驻牧于今新疆天山北麓,因受准噶尔部的排斥,方将部众迁徙至天山南麓。他本名叫图鲁拜琥(蒙古语,天资聪颖之意),十余岁时,就以勇武著名。俟后因其和解喀尔喀与卫拉特两蒙古部之间的争执,东科尔呼图克图及喀尔喀汗王俩人共同赠他以“大国师”称号,故叫固始汗(“固始”者即“国师”的转音)。其父名日哈尼诺颜洪果尔(成吉思汗弟  相似文献   

7.
“五四”前后,李汉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特别是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他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十  相似文献   

8.
王庆位 《学术探索》2010,(6):115-119
赵南星是明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东林党的首领之一。面对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赵南星“慨然以整肃天下为任”,进行改革,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及实践,在当时曾起过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宗喀巴大师最重要的佛学著作都和佛教的经典以及前人的论典分不开,为了研究宗喀巴的佛学思想,就必须对他自己的观点进行剥离,以便对大师的佛学体系进行全面定位。本文从诠释学的角度入手,力图揭示宗喀巴于诠释中所进行的重构,以理清宗喀巴佛学思想中的“己意”与“他意”,尤其是理清宗喀巴与月称佛学思想的关系,使我们能在继承与发展中全面准确地把握宗喀巴的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学者。他曾说过:“吾二十五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与国中政治关系,殆未尝一日断。”所以,他的政治近代化思想始终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由于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他的政治近代化思想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戊戌变法时期,他遵循今文经学的路数,主张“托古改制”,虽然受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转向”之中,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可以从“葛兰西主义”一词的流行得到证明.无论是法国的阿尔都塞学派还是英国的新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思潮,都或高或低地举起了“葛兰西主义”的理论旗帜.尽管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并没有一个既成的完整体系,但还是可以在他有关文化问题的众多论述中找出一个明晰的文化政治逻辑,即强调文化对于社会变革的基础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实践哲学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他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为基础的.鉴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历史现实,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从政治经济学转到了文化政治学,并由此而建构起了一种为当代各种新左派运动所采纳的文化政治理论范式.他所引领的“文化转向”集中代表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杰山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一生的政治活动,是同办报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政论文章对清末民初的政坛风云变幻起过巨大作用,他的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有着广泛影响。本文着重对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作一些沦述,以纪念他诞生120周年。  相似文献   

13.
“车王府曲本”指的是清代北京车王府内收藏的一批曲本,包括戏曲、杂曲、鼓词、子弟书等。“车王”全称李登巴咱尔王,清代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人,成吉思汗直系子孙。明清之际,我国西北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  相似文献   

14.
(一) 黑龙江上游鄂嫩河和尼布楚河下游一带,这里居住着我国蒙古族的茂明安,布利亚特、喀尔喀等部。他们历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和中原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明朝政府管辖这里蒙古族主要通过在鄂嫩河流域设立的斡难河卫,管辖鄂嫩河流域一带的喀尔喀等部。随着明朝对故元残余的征服,明成祖永乐帝四次远征的成功,在鄂嫩河地区击败本雅失比,蒙古汗阿鲁台遣使至明献马,并亲自来北京入贡,明政府封他为和宁王,每年向明朝贡,从而使明朝政府在该地区的统治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5.
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是中国古代首创私人讲学的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大约从三十岁左右起就开始他的教育活动。在他的一生中,除了短期直接参加政治活动以外,其余时间——大约有四十年都没有离开讲堂。据史书说他的学生有三千人,其中精通六艺的高材生有七十二人,这就是所谓“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当时在鲁国与孔子同时办私学并且能同孔子竞争的还有少正卯和王骀等人,他们的声望也很大。少正卯讲学也很有吸引力,使孔子的门庭曾出现“三盈三虚”的状况;王骀的学生人数也与孔子的差不多。然而他俩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远远不及孔子。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晚年政治活动中提出的“以党治国”的主张,是他整个政治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党治国”的主张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也有其缺陷流弊;而且,它对后来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和日后整个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制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科学地探讨和总结这一思想主张,将有助于我们对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周作人在《新青年》的思想与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旗帜下的一员骁将 ,周作人在《新青年》的活动 ,对于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鼓吹文学革命、思想革命 ,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介绍欧洲文学和俄罗斯文学 ,宣传新村主义 ,等等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与活动。虽然他后来附逆 ,与他同时代的人也没有抹杀他的贡献。周作人的经历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8.
成仿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中较早的文艺理论家之一。他在1921年7月,与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田汉、张资平等人一起发起成立“创造社”,这是“五四”时期继“文学研究会”后的主要进步文学团体。在创造社活动中,成仿吾起了很大的作用。 成仿吾,原名成灏,曾用笔名石厚生、厚生、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后十年的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青壮年时代是一位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倡导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对近代文坛有极大的影响,并推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化。其中有些论著如《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饮冰室诗话》,不仅对推动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倘以1920年为界,将梁启超的文学活动分成前后两期(这里是为叙述方便所作的假设,并非梁启超一生文学活动的分期):前期的文论多侧重对文学外部规律的探索,政治色彩比较浓重;1920年后,他在文学方面的论著则多属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与西方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督教的信仰始终是孙中山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基督教的信奉重在精神而轻形式,不甚信仰神化的上帝而崇信作为革命救世者的那稣,不恪守基督教义中的神学信条而取其济世救众的积极内容。他对基督教在文化思想规范方面所起的积极影响与作用给予重视和肯定,而对其中某些组织形式与成员充当列强爪牙进行的侵略活动则持批判与否定态度。他指出基督教在为近代中国传播民主思想,开创社会风气与改良国民道德人格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但不可过高估价它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他一生的革命活动,始终有一批教徒志士追随其间、参与其事、同情其志。孙中山与基督教及教徒的关系,总体上有助于他进行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