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二元本体论”。即既是本原意义上的物质本体论,又是社会历史领域本质意义上的实践本体论,二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丰富的唯物辩证的本体论思想,是一种辩证本体论。其中,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世界的一般前提和基础;人学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一般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哲学界对于本体论问题的误解可以说是普遍性的。想当然的认为本体论就是关于本体的学问。"实践本体论"就是基于以上观点,同时借助实践范畴在人化世界的功能性作用,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文针对这种对本体论问题望文生义的理解,将尝试着从本体与本体论,以及经典著作文本出发,来澄清本体论的画像,提供一个共同的本体论话语境域。并将对于"实践本体论"所走入的误区予以剖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只能是物质本体论,不可能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的难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在新时期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向:一次是由“物质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的转向,一次是“实践本体论”的生存论转向。第一次转向确立了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二次转向则将哲学的视野转向人类的生存状况,从而把实践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确立了实践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诠释主要有三种见解,即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社会存在本体论。本文在分析、评论这三种见解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见解,即成熟时期马克思哲学乃是一种实践—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这一新观点的提出使马克思本体论的全幅内容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但传统的教科书体系仅从物质本体这个意义去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根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实根源和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方法论根源。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局限对从理论层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任何时候 ,本体论都是哲学的主流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化 ,也必将涉及本体论这类元哲学问题 ,这是不能否定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唯物主义哲学 ,其本体又只能是物质 ,而不能是其他。实践、生存、历史等虽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但它们都不能取代物质的本体论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活本体论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存在诸多误解,其中有的固然是出于ontology汉译的原因,有的却是由于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扬弃”性质,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扬弃了的本体论思想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思想。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就属于后一种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生活本体论,它是对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一方面缘于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主题、本质和功能的不同看法;另一方面则缘于我们对“本体”范畴本身的不同理解。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新世纪对马克思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对看法各异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观点进行述评,对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建设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知识论哲学并不采取全盘否定、完全抛弃的态度 ,而是采取扬弃、超越的辩证否定的态度。首先 ,马克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抛弃了“世界起源论”,并不自觉地开始否定从抽象到抽象的思想方法 ;其次 ,在实践认识论的思想方法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了以假设世界不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起源论 ,代之以世界统一性问题的世界本原、本质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在科学的实践论基础上将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人论以及人的价值论、历史观、人生观和理想追求内在结合起来 ,对一切旧哲学进行批判性地改造 ,为满足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所创立的一种崭新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自古希腊哲学产生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问题一直面临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困境.古代形而上学本体论从追问世界的本原中探寻世界的本质,因主体与客体的混沌不分而遭遇困窘;近代形而上学本体论在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交锋中,因主体的理性本体论无法获得普适性证明而陷于困境.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视域的根本转向,把对象当作实践理解,实践视域使主体与客体真正统一起来,从而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实践论的新哲学,实践与物质的关系取代了近代哲学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成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实践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它已不同于物质,又由于实践的实质是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和改造,它又高于物质,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因而实践并不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实践本体论也不是以某种具体物质形态为本体的古代思维方式的再现。  相似文献   

13.
存在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论问题就是本体论问题,在各派哲学中,存在一词的含义差别很大,标志着它们在本体论问题上的不同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虽使用存在这一范畴,但并不赋予其本体论的性质,它不承认有和认识论相脱离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革命变革,就在于它通过对传统哲学形上本体的批判、消解与重构,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奠定了哲学发展新形态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一切旧形而上学,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弃关于“解释世界何以可能”问题的物质本体论寻求,而是更着力于“改变世界何以可能”,以寻求现实解放的道路。这一寻求“改变世界何以可能”的本体论诉求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是一种本体与认识相分离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造成了哲学本体论的"人学空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认识与本体有机契合的本体论思维范式,在这种思维范式中,人才真正具有了本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是刘纲纪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这一思想体系的建构具有特定的历史语境:国外历史语境主要表现在对葛兰西实践一元论、卢卡奇社会存在论以及南斯拉夫实践派的考察和批判上;国内语境则表现为同朱光潜、李泽厚等国内实美学家和哲学家的研究成果的碰撞和影响上,同时,接连不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的争鸣与讨论,也在客观上为这一思想的构建营造了浓厚的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