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朝政府鼓励赫哲族从事农业生产,曾给予各种优惠条件来发展农业种植,但是早年的赫哲族农业经济却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仍旧固守"夏捕鱼为粮,冬捕貂为仓"这种传统的渔猎业。终究原因可见:早年的赫哲族社会农业经济具有诸多包括主观和客观在内的因素制约着该民族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等,为适应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必须采取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耕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科技进步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等等。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是历史、制度、思想、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略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充分认识和突破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制约因素,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政策推动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中国农业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大幅增产,结构性调整也正逐步推进。但多年来,要素投入而非技术进步是支撑中国农业增长的根本要素这一状况并未得以根本改变。通过测度省际间农业生产力成长水平可见,技术退步是造成近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力趋于下降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定量考察影响农业生产力变动的结构性因素时发现,部分旨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未能够达成政策的初衷,有必要做出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6.
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承保面狭窄以及险种不全、农业保险人才数量和质量均欠缺、农业保险相关业务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的人员素质和积极开发新险种等措施,有利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行为理念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较差;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环境不利;经济实力薄弱,产业化启动资金、技术、人才奇缺;产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严重不健全等。以此为基础,提出山区农业要想突破制约,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良性轨道,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要选择好优势产品,加强主导产业的培育;三要努力提高山区农民被组织的程度;四要搞好服务、搞活流通;五是政府要为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受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是农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难点,地方知识和民间参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当前条件下,探索一条既能消除贫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又能够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尚需进一步的努力。本文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制定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发展农村能源工作,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着力探讨如何消除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反复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是多种原因所致,由于传统管理制度的制约与就业政策覆盖面所限,优化就业环境的相关政策出现了效应滞后性,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得农民工转移就业面临着多种风险。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三种类型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制度与政策变化风险、实际收入变化风险、合法权益受损与社会保障缺失风险是农民工跨地区转移就业的主要风险影响因素,也是导致用工短缺的深层原因。体制创新、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应对跨地区转移就业风险并且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就业机会有重要影响,也有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就业的稳定。这一分析结果可为解释刘易斯拐点与劳动力短缺现象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根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用工调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现象背后的制度原因,即户籍制度的存在造成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过高,以及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低劳动力成本获取利润。从劳动力市场的演变趋势观察,本文提出了改革的紧迫日程: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迁移成本,通过发挥工会组织功能发育新型的工资形成机制,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改善整体劳动环境和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由区域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辅助竞争力三者构成,不同区域在提升综合竞争力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路径,也将花费不同的时间。本文通过三维模型,分析出各种不同路径选择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并通过实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相对最佳路径安排。最后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由区域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辅助竞争力三者构成 ,不同区域在提升综合竞争力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路径 ,也将花费不同的时间。本文通过三维模型 ,分析出各种不同路径选择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影响 ,并通过实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相对最佳路径安排。最后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立足未来20~30年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经济带和中国崛起互动共进的战略背景,提出大珠三角地区应发展成为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经济带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中心,并从思维转变、地缘拓展、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力结构的泛珠江区域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力结构差异程度将影响地区之间的合作范围与效率。本文从资源配置能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技术发展能力、贸易发展能力和经济开放能力五方面综合评价了泛珠江各省区在能力结构方面的现状与差距,分析了在能力结构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以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合作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港澳地区的直接投资在缩小地区直接能力差距、扩大地区合作范围与深度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强调了形成泛珠江区域合作机制和提升不发达地区吸收能力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 ,珠江三角洲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现了 2 0年持续高速增长。今后要继续维持这种发展势头 ,就必须克服“小富即安”的心理和人才方面的劣势 ,主动迎接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 ,选择好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制度化建设 ,确立以应用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开发路线 ,提高国民素质和推进生产组织网络化 ,为早日完成珠江三角洲在广东范围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 ,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站在人类历史的新高度 ,立于世界经济和社会高速推进着的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汹涌大潮之头 ,高瞻远瞩地对我国进军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和行动纲领做出的实事求是的充满着创新精神的英明决策之一。信息化不仅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风起云涌的大趋势 ,也已成为我国的时不我待的必须要抓住的历史机遇。而突出主题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和…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两大区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个三角洲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在于比较两个三角洲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市场化进程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