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来源于俄国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认为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跨越"设想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在同俄国、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实践中不断扬弃矛盾,从而得到发展与完善.苏联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是"跨越"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从"设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认识不断走向成熟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李云智 《学术论坛》2005,19(3):42-47
"跨越式社会主义"是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建立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跨越式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成功地解决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探索历程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质,也以新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决不是说可以任意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而只能在政权性质和所有制形态上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上,不可能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较成功地、初步地解决了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设想这一历史性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4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两个必然"就成为贯穿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主题要求,马恩提出了两个设想一是"同时发生"理论;二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跨越了资本主义这个"卡夫丁峡谷"基础上实现的.这就揭开了社会主义辉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波匈事件、"文化大革命"、苏东剧变三次重大挫折;同时,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发生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制度;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创立过程中又经受了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考验;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及党的十五大前夕中国举什么旗的考验,使全党同志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更加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实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实践,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了艰辛的探索:党的第二代、第三代和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探索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填补了马克思设想所留下的空白,重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把俄国"农村公社"这一独特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作为其设想的起点,得出俄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恩格斯把这一设想扩大到其他类似的国家,指出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跨越;列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在一国胜利论指导下的中俄等国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这一方面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极端不幸,但这种先天不足的弊端又给我们出了一道历史性难题,如何建设现实社会主义?通过实践的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这道历史难题下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论述了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到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再到"三个代表"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的思想历程,着重评述了马克思的第三个伟大发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阶段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9.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一个理论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形态理论分析,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漫长而完整的过程,该过程由"生产关系跨越"和"生产力跨越"两个阶段构成,只有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跨越,才是实现了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目标.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跨越过程论"为思维起点,从现实定位、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三个方面体现其与"跨越设想"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否经过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是否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此,建国以来理论界曾有多次论争。本文试就上述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引起大家对这个重要问题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中国以特殊形式经过了资本主义的不充分发展阶段;因此,中国并未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在资本主义已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其主要理由和根据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半东方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狭谷。但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是这些国家必经的阶段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和优秀成果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成了 2 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基本内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课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理论上破解了这一课题 ,而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解决着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历史“跨越”,包括理论“跨越”与实践“跨越”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较落后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后者是指俄国、中国等较落后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事实。非科学地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理论“跨越”与实践“跨越”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正确地判断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导致现实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屡次出现“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资本主义理论建立在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并且在分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得到丰富与发展,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和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产物,系统地回答了在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应对资本主义进而扬弃资本主义的问题,对于解决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诺族的"跨越"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基诺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基诺族的跨越,不仅为多民族国家成功解决后进民族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基诺族的跨越表明,只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政策措施,前资本主义民族就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其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卢衍昌 《兰州学刊》2006,3(4):97-98,101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为人们从源头上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立论依据。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只能说明中国选择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却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且,我国至今也远没有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更没有完全扬弃资本主义的弊端,只能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最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刚刚踏上资本主义生产道路的国家,能否大大缩短它必然要经过的资本主义阶段的行程,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1)的问题,恩格斯1894年写成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以下简称《跋》)作了最明确最系统的阐述,为我们正确地观察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否意味着“跨越”的完成,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来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恩格斯在《跋》文中坚持认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不是所谓"跨越论"旨向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伟  任振涛  习成孝 《理论界》2008,19(6):21-23
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跨越论”为我们科学认识和分析苏联、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轨迹提供了理论指导。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了跨越要达到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跨越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指明了东方国家巩固并完全实现跨越的基本形式。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论”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批判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早产论”的同时,论证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确定了文化在“完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阶,设定了文化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具体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在印证列宁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列宁的文化思想,进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指出了东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并且在中国成功地实践了这一思想 ,他特别指出要用科学态度对待资本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不能也不会走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