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亚洲现代法治是一种“追赶型”法治。本文在论述西方法治的普适性与局限性、现代法治类型划分之后,通过对转型社会的亚洲现代法治在产生溯源、体制障碍、社会背景、法律文化的会通与整合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联系亚洲金融危机,提出了亚洲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寻求真正的法治秩序等问题。旨在对亚洲现代化的研究建立在较深入广阔的宏观比较与分析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确立"法治中国"的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法治中国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三位一体。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建立完备的法治体系,其中的基础与前提是有"高质量的法",即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包括:合宪性、合民意性、可操作性及合民族性。为实现科学立法,需要建立与科学立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地方立法体制,二是建立完善的人大立法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的法案起草机制,四是建立有序的公众参与立法机制,五是完善法案的表决程序,六是完善我国立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治建设滞后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深入分析东北地区行政法治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行政法治环境必须树立的现代理念以及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立法质量、完善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部地区法治运作实践来看,立法薄弱滞后、法律实行困难、法律监督虚弱无力等问题普遍存在。这既有思想观念上的原因,也有经济基础建设落后的因素,更有与中西部地区法治运作实践直接关联的体制因素和人的要素。要完善中西部地区的法治建设,就应当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法律问题,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的法治经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完善立法、行政、司法体制和法律监督机制,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须面对公民法治意识薄弱的现实。究其成因,主要与司法腐败、司法执法队伍素质较低、普法教育成效不显、立法缺乏科学规划及相对滞后有关。此外,封建残余的影响,人治现象大量存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生产落后,商品经济欠发达是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级,省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顶层,是国家治理在地方的基本单元,市县治理和乡镇基层治理都是以省域为边界展开的。地方人大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具有双重角色,合理调整“地方性事务”是地方立法的宗旨,地方法治扩散的对象通常带有“先行先试”的试验性质,“地方法治扩散”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驱动和外生性驱动。在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体制变迁方面,经历了从全国人大为唯一行使立法权的立法体制,到推行设区的市的立法权的地方立法体制,再到《立法法》赋予地方立法机关“变通立法”和“先行性立法权”的不同发展阶段。立法能力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根本保证,立法协商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立法是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在依法治国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不详尽、执法不规范、司法不独立、守法不自觉。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社会急剧变迁且地域差异大,法律滞后;行政权力膨胀,缺乏行政权力清单;司法体制不完善;人民法治意识淡薄。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公正独立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的主要问题及其反思——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立法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权力机关缺乏必要权威、政治生活中的行政主导模式以及公众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自觉等因素,地方立法存在僭越中央专属立法权、地方立法权限范围模糊、地方立法主体之间立法权限不明、地方权力机关立法主导丧失等问题。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应最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出现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这一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在经历了确立、发展、缺失之后逐步得到加强,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主党派成员主要通过提出立法建议、提交立法草案和参加座谈会与论证会的方式参与立法,有效促进了我国立法的民主化和理性化。但是在立法中也出现了民主党派代表性较弱,参与立法的过程缺乏制度与程序性保障,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存在行政立法不统一,法律疏漏,执法追求经济收入,缺乏透明度,部分机关缺乏必要编制和经费,领导人员法治观念差等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应当采取完善立法制度,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建立行政公开制度,保证必要的编制和经费,强化领导人员法治观念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立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逻辑起点,法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水平和成效。立法辩论制度作为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立法原则。律师参与立法辩论,有其职业特殊优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立法辩论制度,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立法程序,探索地方立法途径,特别是对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在 ,中国已初步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无法可依的局面。但有法不依的情形仍然普遍存在。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人们法治信念的缺失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有必要深入剖析当代中国法治信念缺失的社会历史成因 ,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改良传统法律文化 ,弘杨现代法治精神 ,提高立法质量等方面确立和加强人们的法治信念  相似文献   

13.
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为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重在营造自由贸易港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和法治秩序,构建优质法治环境.自由贸易港创新立法体制,推动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立法先行,促进形成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营造一个便利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形成优质的法治环境的基本目标.贸易自由化、营商便捷化、政务高效化、市场公平统一化、市场竞争有序化、社会信用化等,成为构建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的根本内容和重要领域.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明确了自由贸易港未来30年法治建设和法治创新的思路方向,紧扣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成为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重点领域,并先行先试法治新体制新机制.充分运用自由贸易港授权立法,打造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秩序的自由度和特色度,探寻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路径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的法律制度打破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秩序,但由于缺乏法理念的精神支撑,现代法治秩序并未能有效形成,中国社会明显具有后乡土社会的特质。法治视域的后乡土中国不同于乡村中国,它强调的是传统社会对现代国家的认同。今天依赖现代国家的权威推进的法治现代化仍在继续,通过法治启蒙消除传统观念形成的障碍显然十分必要。后乡土中国的法治启蒙,不是观念上的普法教育抑或法治宣传,而是要通过对多元利益的调整来充分的保护权利,通过宪政制度的建设来有效的限制政府权力,以强大的利益召唤力来唤起全社会对法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我国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弊端愈益显现出来 ,并且有背于与市场经济相伴形成的契约精神的要求。传统人事档案的主体缺乏独立自主的人格、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人事档案缺乏法治作为保障 ,这些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 ,探讨我国人事档案契约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行政行为公定力质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行政行为公定力与现代行政法理念相悖,对我国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制度的设立构成了障碍,影响了法治状态下权利与权力新型关系的构建。具体表现在:行政行为公定力缺乏实定法支持,有悖于公平正义理念,其理论依据缺乏合理性,其理论构建缺乏逻辑上的周延性。因此,行政行为公定力应退出行政行为效力领域,并确立以权利直接制约权力的独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中国”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的治理模式,而是我国进行社会管理等体制创新所应遵循的最优总体原则与理想目标。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构成,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托依法行政这个中心环节。行政机关依法创制的各类法律规范是其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法律资源,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立法机关立法功能不足的缺陷。然而,行政立法应如何达成科学性则是法治建构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当前行政立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行政立法的政治基础、法律要素与道德要求的考量,科学性可以作合法性、规范性、合意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五个维度的解读与诠释。  相似文献   

18.
保证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运作的体制的基础是法制,而法治则是通过其经济作用来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的.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行为.现在,"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都已载入我国宪法,我们应认真研究市场与法治的关系,努力推动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真正把我国经济建设成为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现行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的现状,找出城管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城管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行政法治为视角进一步分析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的混乱局面,剖析城管症结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法治视野对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的改革路径和思维进行深入反思,揭示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共通误区;并结合现代法治精神所要求的行政执法理念和先进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对原城管工作理念进行重塑,并探索城管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园区不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不仅具有贸易、保税等传统功能,还承载了先行先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复制推广等特色功能。在高水平开放条件下要实现这些特色功能,在法治上还存在授权法律依据未解决,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立法碎片化与外资立法缺乏衔接,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协调机制缺失,评估、决策、反馈机制的法治化未实现等一系列法治问题。因此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法治建设应坚持法治定位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进一步明确高水平开放条件下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法治定位,加强国家对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立法的顶层设计,制定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基本法,从内部差异性立法到“一带一路”衔接立法,规则导向、公平本位以及评估决策反馈的法治化,从而分层次、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和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