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农村宅基地不仅是亿万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所,也应是农民发家致富之本,与农民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但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严重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滞后于城乡日益增长的宅基地流转需求,严重脱离了我国宅基地发展现实,社会呼唤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农村宅基地更完整的使用权权能,允许宅基地自由流转,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物权化、市场化、资本化。信阳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改革试验"八篇文章"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当前,民法体系中由于“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不完善,引发了许多问题。“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不足处主要体现在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受到限制、“禁止城市人到农村购买住房”、登记制度不完善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无偿使用制度存在缺陷这四个方面。由此,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机制,对于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缓解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用地供给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宅基地的利用现状是宅基地闲置多,利用粗放以及违规使用现象突出,而制度不完善、具体退出机制缺失.管理工作薄弱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设想就是要建立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引导机制,促进农户主动退出宅基地的激励机制以及监督农户合法占用乖退出宅基地的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住房买卖已具备法律可能性,实有确立农村住房与宅基地流转制度的必要性。设计制度既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又要保持相关规则之间的协调。应允许城市居民在农村购房,通过设立法定租赁权,既保证了宅基地物权权属不变,又充分保障了农村住房买受人的居住使用权。同时,应确立分开登记制度,明确农村住房买卖合同的条件、程序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1):2-M0001
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6.
赵林 《经营管理者》2013,(18):231-231
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基本特征就是农村宅基地产权归集体所有,宅基地上所建房屋归村民所有,农民对宅基地享有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对农村宅基产权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产权制度不完善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本文在论述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隶属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在实践中造成的问题,并为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伍元龙 《经营管理者》2009,(24):219-219
农村宅基地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利益,立法上一直禁止宅基地自由流转,立法存在缺陷,我国应认识宅基地使用权的本质,对宅基地的取得,流转等问题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众多,农村居住人多地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宅基地使用权纠纷的不断增多。人民法院必须切实有力地妥善解决好我国逐渐增多的宅基地使用权纪纷,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0,(2):22-22
宁波:农民建房可使用国有建设用地 宁波市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规定,农民“宅基地换房”后,允许农民住房用地有条件地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国有出让的,允许上市交易;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使用权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9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特征,分析了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更好的保护农民的切实权利,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惟有有步骤的逐步放开对宅基地及农村房屋买卖的许可,建立农村房屋流转制度才是顺应市场发展的浪潮的,才能更好的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房产的产权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护,随着<物权法>确立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地位,城乡统一实行房产登记构架的基本形成.在<房屋登记办法>开始实施的背景下,逐步开展农村房产的确权登记,已步入切实可行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杨彤  陈云康 《决策》2024,(1):24-27
<正>作为试点县,德清县一直在稳慎推进“宅改”,这是基于内在需求驱动的“我要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宅基地改革最为独特、最为敏感,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作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浙江省德清县抓住“宅改”这个农村综合改革“牛鼻子”巧妙用力,进一步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创新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方式,推动实现农村“闲房变钱袋、村落变平台、家业变产业”。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实践中,我国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规定与实践需求步调并不一致,甚至严重落后于后者,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有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投入建设之中。在目前的法律制度下,要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必须先行征收为国有。由于这种先征地改变性质的方式存在诸多缺陷,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大量的逃避或者违法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的行为。因此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对于遏止违法流转、保障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权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贺雪峰 《决策》2014,(4):21-21
现在有一种认识,认为当前农民进城了,农村宅基地却没有退出,出现了农村人口减少和农村宅基地面积扩大的倒挂。又有人说,现在农民工进城后,出现了"两只老鼠":在城市租房住,是地下室的老鼠,而留在农村的住房又是老鼠在住。如果允许农民将农村宅基地和住房与城市住房相交易。就既可以改善农民在城市的居住条件,又退出了农村宅基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的稀缺与农村宅基地规定不完善导致的宅基地闲置之间存在突出矛盾,现行法律规定与宅基地使用权隐形市场大量存在无法同步,导致交易缺乏法律规制。适当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经成为总的方向和趋势,但是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应该区分不同的地域,结合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区域化处理,避免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的住房体系由于城乡二元制度分割成了独立的两块:城市住房体系和农村住房体系。城市住房体系包括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和廉租房,农村住房体系主要是集体以福利形式分配给本集体内成员无限期使用权的宅基地上自建的房屋。按照我国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从现行国家层面法律制度看,农村宅基地基本上不参加社会经济流转,受到较为严格的法律限制。在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家现行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于发展要求滞后的问题凸显,亟待进一步改革完善。笔者认为应当做好舆论先行、充分调查研究、抓好试点实验、统一法律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的工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