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群体间利益固化、省区间收支失衡、制度高缴费与低保障不匹配、制度内抚养比高等方面,制约着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制度设计,建设统一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为人民共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助力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出了以“全体成员的共建共享”“覆盖全面的梯次共享”“机会平等的公平共享”“立足发展的真实共享”为核心内容的共享思想体系,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共享思想对全民享有的主体确认、全面享有的内容倾注和平等享有的格局构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基石、目标指向和行动要义。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现须继承和践行马克思共享思想要旨,着眼于突出农民共享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积极性;着眼于扩大共享内容的涵盖范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着眼于实现城乡公平共享的本质要求,促进发展要素向农村倾斜,以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共享,从而深入推动乡村共同富裕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更加突出的发展主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深化对促进共同富裕规律的认识,共同富裕思想不断发展,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的统一。从主体而言,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与差别富裕相统一的全民富裕;从目标而言,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的全面富裕;从要求而言,共同富裕是权利共享和义务共担相统一的共建富裕;从过程而言,共同富裕是动态过程与发展目标相统一的渐进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广大人民群众庄严承诺的初心与使命,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新征程,我国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共同富裕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融合,统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聚焦“共同”与“全民”,着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紧扣发展主线,在动态发展中循序渐进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根基中的生存智慧作为哲学依据,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新论断。这个思想有着生态自然观与生态经济观相统一、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想特点。有此思想指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5.
生态民生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增进人民生态福祉作为贯穿生态民生建设中的根本任务,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人民生态福祉在内容结构、主体结构及实践结构上呈现出外在丰富而又内在统一的时代特征,伴随着人民生态福祉的发展,经济利益增长与群体生态权益保护之间、个体享有的生态建设水平与建设程度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呈现。为纾解人民生态福祉增进之困,需要激发资本的生态功能,保证生态产品的系统化、全面化供给;强化主流媒体的宣传,增进公平正义的生态产品分配共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质是实现共建共享的公平正义社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党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本质要求。坚持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实现共同富裕,使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共享发展基础,丰富和繁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社会世代追求的美好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成为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扎实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首先,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就共同富裕的实现主体和覆盖面而言,是“全体”与“全面”的统一;就物质富裕与精神满足关系而言,是“脑袋”与“口袋”的统一;就共同富裕的过程和结果来说,是“共享”与“共建”的统一;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一个过程,等不得也急不得,是“尽力”与“量力”的统一。其次,要准确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发展而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最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精神力量、制度力量、道德力量等“四种力量”,探索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多元实现路径,即: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以市场力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共同富裕只有在生产力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抽象到具体、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建党百年来,共同富裕历经萌芽求索、曲折探索、初步发展、全面推进四个时期,形成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明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丰富、外延宽广、自成体系,目标上达成了全体富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内容上涵括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过程上涉及了共建富裕与共享富裕相统一,空间上统揽了局部富裕与整体富裕相统一,形态上设计了普遍富裕和差别富裕相统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等重要思想论点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是在中华优秀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科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分别涵育、淬炼、滋养了(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新征程上,需要在始终秉承好百年求索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科学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高质量经济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共同富裕的"物质蛋糕",以高质量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共同富裕的"精神蛋糕",以高质量平衡机制建设共尝同品齐享共同富裕的"蛋糕味道"。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力争"物质蛋糕"不掉档,"抓住"创新发展引擎促进"物质蛋糕"不减速,"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物质蛋糕"不变味。推进高质量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以优秀文化创新提升"精神蛋糕"的品质感,以科技文明建设提升"精神蛋糕"的时代感,以教育共享改革提升"精神蛋糕"的认同感。建成高质量的平衡机制,需要以"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全体人民共尝"蛋糕滋味",以"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全体人民同品"蛋糕美味",以"持久"的健康护航机制助力全体人民齐享"蛋糕余味"。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以及人的能力发展几个方面。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度饿关联性:“世界交往”才能保存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生产力;只有“世界交往”才能获得利用全球全面的生产能力;“总体的人”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存在和生成离不开“世界交往”;“世界交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的依存关系和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世界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社会福利建设作为重要政治命题,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在构建民生政治的过程中始终将社会福利建设作为本质要求。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生存保障型"到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揽型",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型"及新发展阶段"共建共治共享型"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与民生逻辑相呼应的实践经验。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的百年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遵循与时俱进的福利理念、始终尊重循序渐进的内在发展规律、始终将"获得感"作为福利建设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福利权益理念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都要求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建设,因此要从明确民政福利到民生福利政策的基本目标,推进社会福利领域的改革进程,构建社会福利责任共担机制三大战略层面来思考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既需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分配正义的价值支撑。《哥达纲领批判》的分配正义思想体现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中。他重新界定了分配和生产的关系,开辟了一条从生产来理解分配正义的理论道路。马克思强调:分配正义问题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分配原则须随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不同的,实现分配正义的根本前提是废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分配正义的阶段性特征,分步骤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的新时代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全部学说的核心和归宿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的毕生追求和心血所在。马克思从未抛开社会的发展孤立地谈人的发展,他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统一。只有立足于马克思的原著,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脉络,才能对其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思想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本质体现,共享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新时代共享发展注重人民主体性、交往公平性以及发展主客体间的辩证统一性。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发展阶段与共享层次的相生相长、权利公平与义务共担的辩证统一、人与物的和谐共融三方面的创新进路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新发展格局下,应从效率到公平改善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能力与境遇;从私利到公利提升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性与效度;从现实到未来建立代际渐进共富的发展理念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工作是马克思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出版实践中,马克思展开了对新闻出版事业的全面省思。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新闻出版在本质上应该是带有“自由的”和“人民的”这样显著标签的。只有这样的新闻出版才堪称人民精神的喉舌慧眼、教育人民的强大杠杆、揭发伪善的神兵利器和无产阶级的舆论阵地。在理论与现实的对勘中,马克思展示了新闻出版工作应该坚守现实性和理想性相统一、人民性和党性相统一、学术性和规律性相统一、批判性和导向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新时代里,我们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足国内以及国际的实情,继续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和积极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以此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
民生始终是社会主义不变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民生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而要改善农村民生,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好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同时,还必须要求党和政府增强公仆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就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就需要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是与和谐社会建设分析模型,并依此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领导人民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独立生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温饱生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小康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富裕生活。作为一项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民生实践,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根基由传统文化延续及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所奠定,行动指南由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人的需要理论所提供,奋斗方向由人民实际生活需要和国情社情民情基础所决定。从实践目标、实践主体、实践步调、实践方略、实践手段等维度分析,坚持解决基本需求与满足全面需要相统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坚持规划长远目标与推进阶段任务相统一、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统一、坚持整体协调推进与重点精准突破相统一,构成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论是从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看,还是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实现世界各国共享发展上看,只有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行政性手段和技术性手段应用引致的市场分割、行业壁垒和地区封锁,干扰了要素和产品的市场化配置,导致国内市场整合程度较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制度规则和供需结构等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抑制了市场的活力,无法满足新发展格局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经济循环的行政壁垒、制度壁垒、空间壁垒和结构壁垒,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才能形成互联互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 ,客观地存在于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各个企业之间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关系仍然需要通过商品价值的形式来实现 ;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只有同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的要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必须同价值规律有机结合共同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辨证统一,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