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贝马斯对韦伯合理性理论的改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果我们考察了哈贝马斯(JhrgenHabermas,1929——)整个思想发展轨迹,就不难看出,他一直致力于创建一种合理性理论,似便给古典的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一个规范性基础。而M·韦伯(MaxWeber,1864—1920)的合理性理论无疑是哈贝马斯理论创作的重要参照点。哈贝马斯之选择韦伯,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恐怕还得追溯到韦伯独特的研究论题及其方法。韦伯无疑是古典社会学家中首先、也是唯一将合理性(Rationallt)概念作为一把犀利的解剖刀,以洞悉欧洲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的理论家。这显然给了哈贝马斯以深深的正面启迪,而韦伯合理性理论…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总是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1904-1905)联系在一起,但本文所要指出的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并非如此,它是韦伯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即1919-1920年所新发展出的观点。本文将列举和简述韦伯(晚期)的经济社会学观点,并着重论述其关于“经济社会行动”和资本主义的三种不同类型(理性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的观点。同时。本文也将指出,对韦伯本人而言,经济社会学是他常称之为“社会经济学”的这样一种更一般的经济科学的一部分。最后,本文将以出现于韦伯著作中经济社会学范例和新经济社会学范例之间的比较结束。  相似文献   

3.
韦伯社会学方法论及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任何一个研究社会学的人所熟知的,“韦伯就像几乎和他同时的杜尔克姆一样,在任何一套论及重要社会学家的丛书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不论在哪里讲授社会学,他的名字总是跟杜尔克姆和马克思结合在一起,被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英国社会学家帕金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宏大,思想深邃,其方法论尤为独特,他力图调和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建立了一套以“理解”为中心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领域独树一帜。本文简要介绍韦伯方法论的主要思想,并思索其方…  相似文献   

4.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撰写的关于西方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的研究专著还不多见,苏国勋同志的《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则是份量颇重的一本专著。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详尽地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更对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国武 《社会》2002,(3):25-28
社会学向来有关注知识的传统 ,这一点可以从社会学古典理论家(如孔德、迪尔凯姆、韦伯、马克思等 )的论著中可以看出。到后来在舍勒和曼海姆的努力下 ,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从对知识研究的角度出发梳理西方理论社会学史是一条很有价值的路径 ,国内有较少学者作了尝试 (参见崔绪治、浦根祥 ,1997;郭强 ,1997、2000) ,但对当代西方理论社会学的知识研究却基本付诸厥如。由于篇幅所限 ,这篇短文只打算对“后帕森斯时代”的几位欧陆(德、法国 )社会理论大师 (他们是舒茨、哈贝马斯、布迪厄、埃利亚斯、福柯)的知识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1990年第7期《国外社会科学情况》中,我们介绍了日本学者横山宁夫对“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与韦伯理解社会学”关系的研究。横山宁夫认为,这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产生,不仅受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影响,而且还受胡塞尔后期  相似文献   

7.
S.凯尔伯格:《马克斯·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政策出版社,1994年,共221页。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对韦伯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当代社会学家的重要任务。自进人80年代以来,这一研究达到了高潮。毋庸置疑,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韦伯主义”学派为西方社会学中冲突论学派的分支,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一起构成70年代以来冲突论学派的两大基本阵营。50年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侧重功能主义;进入60年代,冲突论学派因更能解释社会和教育的变化而取而代之。冲突论的开山鼻祖,在西方被确认为马克思和韦伯。这一学派共同采用冲突的观点来考察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70年代初,这一学派逐渐分化,始形成“新韦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两大分支。“新马克思主义”偏重以社会政治、阶级结构的观点看待教育的作用,而“新韦伯主义”的出现则是对“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社会行动——韦伯文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文化看作为社会行动的观点主要源于马克斯·韦伯的思想。韦伯对于文化研究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文化科学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化观开创了一个文化分析传统。韦伯的文化社会学对于我们当今理解文化仍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典文献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杰出的德国社会学家,被公认为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韦伯一生著述颇丰,研究领域很广,横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韦伯社会学类型的建立,是与他著名的方法论概念“理想类型”的形成一致的,社会学由此找到了属于自己认识现实的独特方法和角度。文章侧重对“理想类型”方法的早期运用“功能性”(实际)意义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分析了韦伯对“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儒家伦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旅平 《社会》2013,33(5):29-58
德国社会学创建的年代正值经典(自然)科学处于顶峰的时代。在唯科学主义观念的影响下,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社会学方面一度盛行因果一元论的决定论。为了改变此种状况,韦伯把“价值分析”引入社会学研究,设立了因果性说明与意义理解两种研究进路。这不仅弥补了方法论的不足,而且还形成了文化意义的社会动力学。凭借此种方法,韦伯最终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西欧不同地区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现代性变迁问题,并为后人发明“轴心文明”概念和深化这一视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话语:现代性毫无疑问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焦点性话题之一,它在文学的、哲学的、政治学的、社会学的、法学的、经济学的争论话语中,都已经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核心术语之一。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常常会突然意识到,我们研究的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问题,实际上都直接地或间接地与现代性问题构成深刻的关联。2 0世纪的许多著名批判性思想家,如胡塞尔、韦伯、齐美尔、卢卡奇、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利奥塔、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吉登斯、鲍曼等,都在以不同方式关注现代性问题,他们关于欧洲科学危机、启蒙理性、工具理…  相似文献   

14.
杨清媚 《社会》2015,35(4):103
本文比较了吴文藻、费孝通和李安宅对知识社会学的引介与消化,以及在此指导下的经验研究,基于此尝试论证三人分别开拓了三种知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路径。吴氏以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为主要依据,主张知识与知识人受限于社会本体论,走向实践改造社会的国家主义。费氏一直到1950年代之前似乎在曼海姆与韦伯之间摇摆;到晚年则尝试从新儒家出发,提出社会科学应借鉴诠释学,关注“心”的问题,从而重新接近张东荪的知识社会学。李氏原先引介曼海姆最积极,后来转向吸收张东荪的思想而走向韦伯,认为应该更全面地考察整个知识系统在社会中沉淀的不同层面。通过上述比较,文章尝试指出,社区研究可能需要与知识社会学结合,才能将我们对国家与社会的理解推至更深处。  相似文献   

15.
大众旅游的社会学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兰萍 《社会》2002,(10):10-12
随着二战之后大众旅游的兴起 ,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学看来 ,大众旅游的兴起首先是现代社会的现代性使然。现代性本身是一种内含矛盾的东西。现代性的矛盾性 ,人们已经讨论得很多。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上 ,韦伯用“理性的铁笼”;霍克海默用“启蒙的辩证法” ;马尔库塞用“单面人” ;哈贝马斯用“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福柯用“知识考古学”等等展开了对近代以来启蒙、理性、进步等概念的批判。近代以来的社会在用知识和理性构筑社会基本法则的时候 ,没有想到理性的极致也是一种破坏和伤害。启蒙要实现的自由和进步 ,有一天也…  相似文献   

16.
吕付华 《社会理论》2008,(1):274-312
卢曼(Niklas Luhmann)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继韦伯之后德国最具创造性的社会学家(Luhmann,1982:xxxvii),他著述丰富、论域广阔,其研究涉及社会学基本理论、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风险社会学、伦理社会学及婚姻家庭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从其思想的体系结构上看,卢曼建构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理论体系;从其思想的问题意识而言,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对世界几乎每个重要宗教都有分析。这方面的成果收在他死后出版的《宗教社会学论集》(1921-1922)中,该书内容包括基督教、儒教和道教(第一卷),印度教与佛教(第二卷),古代犹太教(第三卷)。本文根据该书第二卷参考其他一些材料,对韦伯关于印度各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区分“现代学术专家”和“新文化专家”的学术实践。笔者运用韦伯和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9.
李峰 《学术交流》2005,(10):15-18
宗教和宗教伦理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议题之一,并形成了历时性因果分析及共时性功能探讨两种取向,但就其研究进路而言,大多数研究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韦伯式分析路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某种简约化缺陷,难以回答宗教伦理何以发挥其共时性功能;何以产生其历时性之结果等操作性问题.对此,如果在韦伯式的分析路径中引入组织运行和世俗化因素等中介变量,可以使得社会学对宗教伦理的分析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应星 《社会》2016,36(4):1-39
本文在韦伯和陈寅恪等人的启发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试图将“革命”这个社会学的经典母题重新带回到中国社会学界,以此拓展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这种新的研究路数尝试围绕阶级路线、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等重点,在借鉴实证史学资料收集法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事件社会学的方式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独特的政治文化及其所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历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