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异化既不是精神异化,也不是宗教异化,而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异化劳动表现为四重规定性;异化劳动起源于自发分工,是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而不是相反;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科学的揭示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观点,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正确的解释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运用到了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将异化劳动作为手稿的中心概念,并采用了历史审视的新视野,集中提出了他的异化劳动观: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其生产活动本身相异化;劳动者与"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超越前人的,他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之后人性复归的社会,是人跟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又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但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扬弃劳动的异化.只有如此,人才能将自己从利己主义的片面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获得自己本质的一切内在的丰富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技术异化与"人"的失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红生 《江汉论坛》2004,42(2):76-79
本文考察了技术异化这一当今科技时代人类发展过程中不争的历史事实,指出技术异化导致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一般异化,人的本真价值在生产实践、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生命意义等方面全面走向失落.而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类自身劳动实践,其实质是人类自我异化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发展而不是摒弃科学技术,才能最终扬弃技术异化,促进人的本质的全面而自觉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异化劳动是否能创造美呢?部分同志是持否定态度的。有些人认为,人类社会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产生人的对象化劳动创造美的条件。马克思是在“私有制的扬弃是一切人的感觉和属性的完全解放”的前提下,谈到“人化了的自然界”和“对象化了的人”这种话的。人的对象化,“就是按马克思当时的想法,说明人的生活和精神完全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私有制扬弃之后,共产主义实现”时才能实现的。马克思到底怎样看待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这一问题呢?马克思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了畸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最大阙失是对异化劳动具有的人道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对其进行扬弃是必然的。从劳动的历史形态发展看,异化劳动并非没有任何人道性,否则就无法认识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性。异化劳动存在的基础是私有财产,不顾条件地废除一切私有财产会导致更大的不人道。在私有财产还存在的情况下,异化劳动依然有其人道性。从异化劳动一般含义与异化劳动的类型看,判断异化劳动人道与否要根据劳动者意志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7,(8)
异化是人和自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非本真存在状态,也是历史得以发展的必要中介和方式。虚无主义是人类生存状况彻底异化的必然结果和意识形态表现,也是资本主义历史所无法规避的必然命运。只有在马克思哲学层面阐明其异化理论,才能理解马克思对异化以及虚无主义所作的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论批判,那就是异化的扬弃必须由异化逻辑自身来实现,虚无主义的扬弃必须以异化的扬弃为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展开具有"原则低度"的现实生活批判,即符合人性地享用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恢复人与对象世界的本质关联,从劳动动物和消费动物复归生存动物和精神动物,重新界定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是人类当下有限度地克服异化以及虚无主义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7.
曹玉涛 《中州学刊》2005,46(6):142-144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深化对"劳动"的分析和批判的过程.在其早期思想中,马克思认为只要扬弃了异化劳动,人类就能够达到自由的境地;在其晚期思想中,马克思进一步认为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真正的自由存在于自由时间内的科学和艺术活动之中.因此,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是指以扬弃异化劳动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的能力发展为目的、在自由时间内的自主活动,主要是科学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深化对“劳动”的分析和批判的过程。在其早期思想中,马克思认为只要扬弃了异化劳动,人类就能够达到自由的境地;在其晚期思想中,马克思进一步认为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真正的自由存在于自由时间内的科学和艺术活动之中。因此,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是指以扬弃异化劳动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的能力发展为目的、在自由时间内的自主活动,主要是科学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生态异化,三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逻辑关联,劳动异化首先导致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生态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劳动异化思想,劳动异化的结果和表现就是人与自我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由于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生态异化,生态异化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其根源则是人与人关系的危机。已故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心态失衡”,“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心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所以,生态异化的根源是人的异化,是人与自我和人与他人关系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杨巧蓉 《东岳论丛》2006,27(4):38-42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主旨。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人的实践与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性。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劳动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异化劳动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实践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11.
实践视野中的异化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作印 《学术研究》2007,3(9):63-66
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包含着主体、中介、客体、定在的四项式结构。这里既有主体客体化、对象化的过程,也有客体(定在)对主体的异化的过程,是对象化和异化的统一。异化是一个关系范畴,它表征的是实践过程中客体对主体的否定性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表征为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的相悖关系,它内在于人类实践过程之中,因此与人类历史共始终。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客体对主体的异化的交织过程中,人类历史不断走向深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刚 《东岳论丛》2005,26(1):61-67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我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统一,但在提供效率、富裕和自由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解放生产力为宗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马克思批评过的市场经济负面因素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可以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劳动、异化劳动的内在张力与人的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及异化劳动是马克思论述人的本质,进而分析、研究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概念。在劳动中蕴涵着自由活动和强迫劳动两种不同的含义,而且这两种含义之间存在内在张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表现为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中也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劳动者内在生命本质的丧失,一是劳动者获得全面解放的可能。共产主义正是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社会运动,同时也是扬弃异化劳动的理想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4.
龙玲玲 《理论界》2013,(4):8-1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剧了主客体二元对立,颠倒了物质生产关系,导致主体脱离自然的怀抱,自然淡出主体的视野,使人以异化的状态、拜物教的心态对待"对象性"的自然,对待"现实"的个人,对待"鲜活"的社会关系,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重异化。异化的自然以一种报复的场景即物质交换的断裂和生态危机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必须积极反思,并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克服异化表象,将生态唯物主义观念引入生产活动之中,才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感性活动"的新视角,将人看作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并深入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中去考察人的异化,从而揭示人的异化产生的根源,即强制分工。马克思恩格斯还分析了异化的两种主要表现,即物质交往中的异化和精神交往中的异化,并最终指出人类扬弃异化的现实途径,即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并没有抛弃异化理论,而是把异化理解为一种社会与历史总体的异化,贯穿其理论的始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总体的框架内展开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为了克服康德、黑格尔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二律背反难题所提出的范畴,这一范畴以实践为核心实现了对社会和历史的整体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社会总体和历史总体两个向度。从社会总体来看,马克思是把劳动、消费、分配、交换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异化过程来加以理解的;从历史总体来看,马克思是以异化的逻辑来统摄人类社会三大形态的转变和过渡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人学角度上讲,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异化劳动,而不是劳动本身。由于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空想的共产主义不理解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它们的共产主义就必然是一种乌托邦。马克思认为,科学的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和人类社会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这已经为某些文章充分地论列了,在此无须赘述。但是,怎样认识这种异化呢?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社会主义异化与资本主义异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异化的根源、趋势不同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根源时,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私有制,二是社会分工。马克思认为,私有制作为异化劳动的产物,虽然不应看作是异化产生的根源,但是,不可否认,私有制一经产生出来以后,它就以劳动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为前提,加剧了劳动的异化。缺乏劳动条件的人,为了生活,就得把自己的劳动能力交给拥有劳动条件的人去支配,同时把自己劳动的成果也一并交给人家去占有。这样,劳动本身就越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人的幸福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人的异化是人通过物质活动、精神活动创造出产品,反过来这些产品又变成对立的力量来支配和统治人本身,使得人原本所具有的正常的人性和人的本质被压抑和扭曲。表现为劳动的异化导致劳动由乐生沦为谋生的手段;人的需要的异化导致价值失落和精神意识的异化,从而导致社会的冷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真正提升人的幸福感就必须做到: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促进全面发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人际交往,促进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20.
刘英侠 《理论界》2012,(6):9-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从异化劳动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著作,他从资本主义当时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社会劳动异化的四种类型:即物的异化、自我异化、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这些思想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正确解释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其中的异化概念进行现代化批判运用也是吾辈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