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20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事件。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这次代表大会工作的总结报告及会议闭幕后作的揭露和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错误的“秘密报告”,对国际共运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对中国共产党也十分强烈,十分重要,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层由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以苏为鉴”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2.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发生的中苏分歧与论战,不仅是中国当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国际共运和世界政治史上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当时,两国由最亲密的同志和盟友,演变成势不两立的对头,最后发展到兵戎相见,不仅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的重新组合,而且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研究这一问题,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中苏分歧与论战的简要过程 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与论战起自1956年2月苏共20大,截至1964年11月21日,《红旗》杂志发表《赫鲁晓夫是怎样下台的》社论。其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中苏双方分歧产生但尚未公开,仍相互支持合作阶段。这一阶段起于1956年2月,止于1958年春夏。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战略方针。2月25日深夜,苏共20大闭幕的当天,赫又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搞阶级斗争扩大化,造成大量冤假错案,鼓动和实行个人崇拜的错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获悉这一信息后采取了谨慎的、原则上的支持态度,赞成揭露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认为具有积极意义,同时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苏共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出发点。这次大会也推动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深入思考,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由1956年前的全面肯定转向深入反思。苏共二十大后的一段时间是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揭示得最系统、最完备的时期,这与苏共二十大的背景有关,但毛泽东在反思中又维护了这一模式。由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与苏共有不同的看法,这次大会不仅成为中苏分歧的起点,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初,引发了中苏之间的一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4.
朱俊 《江汉论坛》2007,2(7):18-20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前期,苏联人民甚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斯大林产生了严重的个人崇拜.从时间这一纵轴上来看,当时苏联国内外人民对斯大林的崇拜,是以俄国的专制主义和封建崇拜的历史传统为基础的,是苏联当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结果.从当时苏联社会情势这一横轴上看,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由当时的特殊国情及社会主义建设状况和斯大林个人的偏好等多种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李燕  刘新民 《理论界》2010,(10):36-38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这是由戈尔巴乔夫主导的,丑化斯大林以及批判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活动。对斯大林以及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批判,严重破坏了苏联领袖的形象,搞乱了思想意识,带来信仰危机。揭露历史"空白点"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6.
列宁创建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苏共保持坚强有力的重要保证。斯大林破坏了党内民主,实行个人专断,严重伤害了党的机体,使民主集中制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赫鲁晓夫虽然纠正了斯大林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的错误,却无法改变过分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勃列日涅夫及其继任者固步自封,使民主集中制凝固化。戈尔巴乔夫用西方政党的民主制代替了民主集中制,是苏共亡党的直接原因之一。固守过分集中的民主集中制,或者完全否定、抛弃民主集中制,就是苏共亡党的最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7.
李铁 《晋阳学刊》2009,(4):94-99
毛泽东评价斯大林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斯大林进行评价的,评价的目的在于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追究个人的过错;他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评价,且态度慎重、方式多样。较苏共“20大”以前,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更为实事求是。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毛泽东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所以,在评价斯大林时有强加干人和干涉别国内政之嫌,且带有某些情绪化的因素;毛泽东在为斯大林辩护时有些过度。这些情形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着眼点是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毛泽东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为后来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苏共二十大公开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错误,拉开了中苏论战的序幕,也启动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由"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的转换。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保护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的旗帜下展开论战的,其"以苏为鉴"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深深存留着"以俄为师"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动因和成果栗守廉一、探索的初衷和动因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从1956年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和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错误开始的。建国初期,我们对如何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之甚少,基本上...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1956,(6)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国际关系和国内建设的新经验,作出了关於坚定地执行列宁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可以和平共虚的政策、发展苏维埃的民主制度、贯徹遵守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批判党内的缺点、规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等等一系列的重大决定。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在苏共二个次代表大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十次代表大会非常尖锐地揭露了个人崇拜的流行,这种现象曾经在一个长时间内的苏联生活中,造成了许多工作上的错误和不良的后果。苏联共产党对於自己有过的错误所进行的这一个勇敢的自我批评,表现了党内生活的高度原则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30年代,苏共党内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分析斯大林方案能够获胜的原因,并在史料的基础上,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如工业化、集体化、肃反扩大化等问题重新纳入历史语境进行分析,才能去伪存真,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的大事.苏联这样一个具有近7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什么"忽喇喇似大厦倾"?对其解体原因的分析探讨,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解体有多方面原因,但三十多年非历史主义的消损、腐蚀、瓦解,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从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到1990年的苏共二十八大,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到民主纲领派在二十八大上公然提出没收苏共财产甚至要"审讯苏共",三十多年非历史主义一以贯之.否定历史,歪曲现实,理想信念缺失,国民没有民族自豪感,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统一的处事准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英雄与强盗错位,人心极度涣散,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13.
李华 《阴山学刊》2007,20(5):69-72
个人崇拜之风曾于苏联长期盛行,几乎弥漫了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勃列日涅夫执政的近半个世纪时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首先,俄国历来崇尚皇权;其次,领导人长期实行集权统治;第三,干部任用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第四,政治高压运动不断;最后,领导人的虚荣心使然。个人崇拜现象的消除,既要不断提高大众的文化思想水平,也要积极地从政治体制的改革入手,使得领袖个人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14.
赫鲁晓夫在他那篇历史性的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通常被称为“秘密报告”)中说:“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在报告中,他揭露斯大林利用这一罪名加害一大批老革命家和其他人.后来的事实证明.斯林大迫害无辜者,这不是赫鲁晓夫的捏造.不过,说“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在斯大林之前,列宁就正式使用过这一词语.而列宁本人明确指出,他是从18世纪法国革命家那里学得的.  相似文献   

15.
赫鲁晓夫在执政时期(1953~1964年),为了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在改革中,有些措施因取得了较大成功而延续下来,有些则随着其下台而夭折。认真总结和吸取他在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很有借鉴意义。为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众所周知,在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盛行,冤狱遍地,人民民主权利遭到践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声誉和苏联建设事业。赫鲁晓夫执政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在政治领域中破除个人崇拜,大力平反冤假错案,为即将进行的改革扫清思想障碍,创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对个人崇拜的批判,实际上在斯大林死  相似文献   

16.
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要方式。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过程中,我党从五个方面避免了苏共之过失,从而能够产生邓小平理论。由此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尊重全世界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的全部历史,公正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模式;二、要重视学史。  相似文献   

17.
论斯大林晚期苏联历史案件的特点郝承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的政治生活曾有过短暂的和谐时期。1947年5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废除死刑,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30年代苏共“党内斗争”的间接否定。但从1948年开始,苏联政治生活中又相继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原苏共党内特权阶层产生的时间问题,国内学术界有产生于斯大林时期说、产生于赫鲁晓夫时期说以及产生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说三种不同的版本。本文作者通过大量史实论证了苏共党内特权阶层产生于斯大林时期说的正确性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19.
宋黎明 《兰州学刊》2006,(9):125-127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首先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消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赫鲁晓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创了苏联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恢复和健全法制,加强党政民主制度建设,改革干部制度并首次提出了干部任期制的思想。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对传统执政方式的冲击,社会民主和党内民主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赫鲁晓夫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框架,没有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体制性根源,无法根除由此产生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20.
<正> 1923年,列宁还在世的时候,加米涅夫第一个提出了“列宁主义”这一概念。但当时苏共党内关于这一概念的理解,还没有统一起来。这突出地表现在斯大林与季诺维也夫对列宁主义所下的两个定义上。斯大林的定义是:“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季诺维也夫的定义是:“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战争时代和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直接开始的世界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定义是否正确、是否一致呢?斯大林认为自己的定义是正确的。因为,第一它正确地指出了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