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库尔德问题是伊拉克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自1921年伊拉克王国建立之后,库尔德人就在为争取自治而斗争,其民族认同也经历了民族意识觉醒、民族主义高涨到民族分离主义滋生等发展阶段。库尔德人"民族认同"的变迁与伊拉克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库尔德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1921年以来伊拉克的政治生态。2017年9月25日,库尔德自治区举行了独立公投,严重冲击着伊拉克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文章通过对伊拉克库尔德人"民族认同"的根源、发展路径及原因的探析,试图厘清伊拉克库尔德问题发展的脉络,以期为解决多民族国家中出现的"国家认同危机"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库尔德问题是中东地区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问题。伊拉克库族经历族群民族主义孕育和长期发展,率先实现了自治目标。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中央政权约束力下降,库尔德族群民族主义开始向民族主义转型。中东剧变后,随着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库族面临独立建国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在美军占领当局主导下,伊拉克在分权制原则基础上建立联邦政府。但联邦制的架构存在结构性问题,伊拉克实际上仅建立了准联邦国家。库族独立运动对伊拉克联邦的存在构成严重威胁。但由于库尔德独立的内外条件尚不成熟,这使它留在联邦与什叶派一起主导伊拉克政治发展,联邦内暂时以教派分权的固定框架维系脆弱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1921-1979年间,苏联与伊拉克、库尔德关系的变化是以1958年为分界线的.1958年前,苏联欲以中东为跳板,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伊拉克是西方阵营的一员,库尔德人力图建立独立的国家,苏联亲库反伊.1958年后,苏联的大中东战略没有改变,但伊拉克采取亲苏政策,三方关系重组,苏联亲伊反库.苏联、伊拉克、库尔德之间关系的变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各自利益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伊拉克库尔德人自治运动开启第一波高潮。其间,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政策历经两次调整,由漠视库尔德人的政治诉求转为援助库尔德民主党的武装部队,最终又转为放弃支持库尔德人的民族事业。政策不断调整的背后蕴含着美国对库尔德人政策的逻辑,即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为中轴,以美国与主权国家的双边关系为限度,受到隔岸平衡战略的深刻影响。这决定了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态度会始终徘徊于政治冷漠与暗中干预之间,亦是美国拒绝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建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后冷战时代,民族问题在国际政治中已成为引发地区和国际危机的又一个新“热点”。在中东,长期困扰多国的库尔德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库尔德问题不仅牵扯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关系,而且对中东乃至国际政治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它被称为中东的“另一个巴勒斯坦问题”。本文对库尔德问题的由来、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多视角的透析。  相似文献   

6.
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与美国之间围绕制裁与反制裁、"颠覆"与"反颠覆"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11事件后,美国怀疑和指控伊拉克参与和支持恐怖主义活动、拥有和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欲对伊动武。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其短期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控制伊拉克;其中、长期目的是独霸中东,制约欧、亚大国,主导世界事务。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伊拉克变得面目全非,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欧洲出现裂痕,亚洲一些国家受到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中东地区大国之间的矛盾与争夺加剧,地缘政治格局日益复杂化。土耳其加速"回归中东",积极塑造大国地位,实行更为强硬和安全化色彩浓厚的地区外交政策。土耳其借助介入地区争端、建立军事基地、扩大安全合作等形式稳步扩大了在东地中海、海湾、红海—非洲之角这三个中东核心次区域的政治与军事存在,提升了在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正在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中东地缘三角战略,对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地区格局与大国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目的是用改造德国和日本的模式,通过在"大中东"实行一系列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观和政治制度改造伊拉克,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进而改造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国置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政治文化于不顾,一厢情愿地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主理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社会"转变,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水土不服"伊拉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美运动,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秩序混乱,伊拉克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9.
民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用改造德国和日本的模式,通过在"大中东"实行一系列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观和政治制度改造伊拉克,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进而改造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国置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政治文化于不顾,一厢情愿地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主理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社会"转变,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水土不服":伊拉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美运动,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秩序混乱,伊拉克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用改造德国和日本的模式,通过实行一系列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观和政治制度改造伊拉克,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进而改造中东地区和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但美国视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政治文化于不顾,一厢情愿地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主理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社会"转变,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水土不服":伊拉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美运动,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秩序混乱,伊拉克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11.
肇始于八十年代初村民自治兴起的我国乡村政治文明建设,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政治文明建设在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的缺憾与村民民主意识的淡漠。因此,必须从完善乡村政治制度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入手,推动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传统政治文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制度、经济等各方面的制约,但是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一个潜在因素对村民自治的制约还没有为人们所深入分析。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入手,就传统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制约进行了剖析,指出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影响虽然是一个不断减弱的过程,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确立地位并发展壮大是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是每个关心中国发展和进步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回顾中国几千年的乡村治理演变历史,村民自治制度能够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是近现代以来西方民主理念深入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结果,是中国探索强国富民的必然成就。当然,中国的民主化探索进程并不顺利,因此,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既是国家权力面临合法性危机的产物,也是国家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和村民基于政治性经济理性相互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从宏观架构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人为本的政治发展目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主性的政治发展原则,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适应性的政治发展要求,政治发展要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相适应;良性互动的政治发展战略,政治、经济与社会稳定三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制定与完善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现实运行仰赖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完善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居于核心地位。目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制定与完善却面临诸多困境,要摆脱其困境,必须从内外两方面着手,这是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代自由主义在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遭受到批评和质疑,其自治的理论和实践传统也面临着挑战。在宽容精神的驱使下,自由主义逐步克服自己的缺陷,从人权到主权,从理性共识到权宜之计,在理论、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等多个领域逐渐由自治向共治迈进,使自由主义从各种困境中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哈尔滨市农村工作实际的研究,首先指出哈尔滨市乡村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其次分析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解决哈尔滨市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并提出"乡政村治"向"乡政自治"转变和"乡政自治"向"乡村自治"转变的两步走战略,以及法律与政策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在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具体体现在拓宽就业途径,维护社会稳定;打破权力二元化结构,丰富管理主体;提高农民政治自觉性,推动村民自治发展。因此,应该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力;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素质培训;完善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增强村民实现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提升政治心理品质促进民族杂居地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是民族杂居情况最为突出的边疆省份,多种民族联合自治的地方很多.村民自治必然给民族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带来精神、理念、心理以及行为的影响和变化,村民自治使民族杂居地区的村民的政治参与、自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然而当前民族杂居地区村民在村民自治中还存在一些政治心理缺失,如依赖思想较强、缺乏整体观念和危机意识等.今后一段时间要围绕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的目标,提高公民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来促进民族杂居地区农村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乡村国情的变迁,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撤并乡镇”的治理体制改革模式也深陷困境。构建“县政乡治村派”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从“村自治”到“乡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航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