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十一年了。他是在如火如荼的年 代里,悄无声息地匆匆离去,那年他才四十九岁。 父亲出生在江苏省江宁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由于家境清贫,年幼的父亲仅读了几年私塾,十五岁时便外出“学生意”。当过车夫、修理工、司机,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空军地勤部队当驾驶员。 父亲一生为人正直、清廉、温文尔雅,写得一笔好字和如华文章。经过组织培养,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为一名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直至副厂长。后来他从上海调到洛阳工程局,在拥有万余职工人才济济的工程局中父亲也是有名的“秀才”。直…  相似文献   

2.
周题 《人才瞭望》2010,(4):52-53
近日,《新闻晚报》发表社评,提出延长退休年龄,宜早不宜迟。文章认为——最近有几条新闻值得关注,一是上海市延长退休年龄,在2010年可望有实质性进展:二是2009年上海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1.73岁:三是希腊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打算2015年前将平均退休年龄从61岁延长到63岁。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活跃着一支新近崛起的建筑劲旅,这就是95年、96年连续名列上海市综合考评30强,获上海市优秀施工企业称号的上海华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华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武警总部企业局开放搞活企业和开辟“第二战场”的试点单位。两年来,荣获上海市“白玉兰”优质工程二项(其中一项为参建),“宝山杯”优质工程五项,公司承建的高境住宅小区还荣获上海市96年文明工地和达标工地,并荣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企业管理局先进企业特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公司总经理潘其昌同志开拓奋进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说起活其昌,熟…  相似文献   

4.
1949年5月,陈毅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向上海进军。5月27日,解放了上海。陈毅就任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在解放上海、改造上海。建设上海的过程中,陈毅夙夜匪懈,建立了丰功伟绩,深受上海人民的爱戴。上海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他、缅怀他、学习他,在南京路外滩树立陈毅的全身铜像,铜像周围的广场被称为“陈毅广场”,如今是上海的一个重要活动场地。陈毅的名字和上海永远联在一起。 1949年5月陈毅进上海,这是他生命史上第四次进上海。在解放之前,他曾三次到过上海。而这三次,都是他生命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在…  相似文献   

5.
1985年9月,当60岁的叶选平在广东省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当选为广东省省长时,一位外国记者问他:“你的父亲对你有何影办’卅选平坦率地答道:‘喀观地说,我父亲对我是有影响的,所以我在十六岁时就到了延安,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但我现在已不是小孩子了,党首先把我看成是一名具有四十年党龄的党员,看成是党的干部,而不是考虑我是叶剑英的儿子。”是的,叶选平的几十年岁月,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于1941年到延安,入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系学习。1945年入党。后来到中共中央军委工业局工作。194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独占我国橡胶行业鳖头。该厂生产的“双钱”牌胶鞋和轮胎,因价廉物美而风行全国。在商业竞争中,将不可一世的英国邓普禄公司挤得无立身之地,被视为民族工业的骄傲。大中华橡胶厂的创建人薛福基是中国橡胶工业奠基人,当时被誉为“橡胶大王”。薛福基出身贫苦,12岁即辍学给人放牛,15岁到上海当学徒。两年后东渡日本,在大饭的一家中国商行里学做生意。他在日本十年,不但学会了日语和提高了文化水平,对生意场上的业务也样样精通。后来薛福基回到上海,经过两年的筹备,1928年正式建成大中华橡胶厂并…  相似文献   

7.
阿明,就是尹文明,人称“瓜子大 王”,男、36岁,上海三明食品 公司的董事长、新评选出来的“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又是上海市劳动模范、市十一届人大代表。在他带领下创办起来的上海三明食品公司,经过12年的发展,净资产从1987年的8000元猛增到现在的8000万元,增长10000倍,三明食品公司生产的“阿明瓜子”名扬中华,声震海外,去年销售额超过3亿,三明公司的利润和上交的税收也问鼎全国炒货业。从1997年起,三明食品公司作为唯一的炒货企业,跻身“上海工业500强”;去年“阿明”品牌在全国炒货行业…  相似文献   

8.
行动迟缓,但丝毫不给人以老态龙钟的感觉;风霜染白了鬓发,岁月雕出了满额的皱纹,但不老的是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讲话铿锵,底气十足,倒显一派学者风度。于光远,同孙冶方、许涤新、薛暮桥曾代表中国当代经济学的最高学术水平,在经济理论界享有“四大名旦”之称。“读高三的我,成了教高三生的小老师。”知于光远者众,知郁钟正者寡。其实,于光远本名就是郁钟正,他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职员家里。“父亲和母亲结婚后第二年,我在上海降生。那时父亲在北京任职,出生两个月后,妈妈带我去北京时,父亲才第一次见到我。父母共生了9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上海城市面貌大变样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市政建设的“少帅”。顾金山,这位同济大学84届毕业的高材生,31岁就成为上海唯一的一家专门从事市政工程研究的机构——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副院长:33岁时接任院长,成为上海科研机构中为数不多的“少帅”之一。 搞了九年科研,有一半时间是在施工现场 今年已经35岁的顾金山告诉笔者,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07,(2):62-62
2007年1月10日晚,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在上海大剧院联合举行“上海市慰问留学人员和在沪外国专家迎新文艺晚会”。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国勤,部分在沪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代表,上海市协调海外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等共160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同志到会致辞,他向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介绍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感谢他们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热烈欢迎和期待有更多的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加入到上海的建设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1.
父亲是大山里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所以每次喝酒,父亲都会说起他在外的经历。父亲去过的地方很多,比如广州、南京、上海等等。可父亲每次说得最多的还是东方明珠塔。“在中国,最漂亮的地方就是东方明珠了,登上去,俯瞰上海全景,那个才叫爽。”  相似文献   

12.
葛立宏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希望他目标宏远,长大后干成大事。 多年以后,葛立宏果然不曾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蜚声世界的儿童口腔科专家。 49岁的葛立宏,回首自己前半生的时候,并未因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目标而自喜,令他最欣慰的是,他从事的是自己最喜爱的事业,他的整个生命都在为那些最可爱的孩子们而燃烧。 父亲的眼泪 葛立宏的年龄恰巧够得上老三届。1951年,他出生于河北宣化,父亲是个基层干部。小的时候,因为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孝顺的父亲为了让老人能有个伴儿,把两岁的小立宏送到乡下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跟老人生…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从这一期开始,本刊每一期将增加一个页码的导读,以介绍每一期的重点文章和编辑心得。  1999年,香港的“科技股”一路看涨,被称为香港“科技教父”的田长霖新闻不断。  1999年,方正与联想的高层人事变动,被看成是“中关村大地震”,方正的创始人王选称自己正面临着“人生的第九次选择”。  1999年,在轰动一时的十万年薪全球揽聘教授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出台前后,中科院更为优厚的招聘300名海外学者计划也在静悄悄的进行之中……  1999年年末,本刊对田长霖、王选以及负责招聘300名海外学者计划的中…  相似文献   

14.
快讯     
1994年4月3日至4月5日举办’93春季上海人才技术交流洽谈会,分两场进行: 1994年4月3日全天,在上海市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馆举行,主要内容为人才交流洽谈. 1994年4月4日至5日两天,在上海市南昌路7号科  相似文献   

15.
1971年,当中美两国紧闭20多年的大门尚待开启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通过有关渠道,邀请美国的4位曾对中美关系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美国影响很大的中国问题专家来华访问。他们之中有一位叫欧文·拉铁摩尔( Oven Lattimore)。 “与中国人打成一片”的美国学者,到延安会见毛泽东 拉铁摩尔于 1900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但不满周岁便随父母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他父亲执教于上海、保定、天津等地,为将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讲授外语。12岁那年,因其父不想让子女“讲着中国话长大”,他便由母亲带着和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7月1日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在香港平稳过渡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年52岁的范徐丽泰作为香港政坛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在600多万港人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范太。她集学者、显官、贤妻良母于一身,而且每个角色都表现的游刃有余,以平民化的形象和满蕴的柔情与慈爱在民众中拥有非同凡响的扭力。1945年,徐丽泰出生在上海一个颇有知识底蕴的中产家庭,父亲是汇丰银行主管东南亚地区业务的高级职员。1949年3月,小丽泰随全家迁居香港。父亲十分钟爱女儿,在她身上寄…  相似文献   

17.
上海资助奖励优秀人才据《人事导报》杂志,目前上海市已建立重大资助和奖励措施有:每两年评选一次“科技精英”,每次10人,人均资助2万元;每两年评选一次“科技功臣”,每次6人,人均奖励2万元;实施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每年评选一次,每次40人,人均资助9...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阿尔卡季·瓦西里耶维奇·托罗普采夫是苏联建筑专家,北京与上海展览馆等建筑项目负责人,1953年至1956年在中国工作,在此期间中国领导人曾多次与其见面。这期间我随父亲来到中国,亲眼看到了从废墟上站起来的中国,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读出了她的伟大,深深爱上了她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一爱,就是一生。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自己想要离开的城市,它是父亲梦中归来的城市。父亲24岁离开此地,支援建设大西北,与我的母亲,一位山东姑娘相遇。在我成长的那个小城,上海人与东北人,江苏人与四川人,云南人与贵州人的结合比比皆是。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人,如我的母亲,热爱这个自己亲手在戈壁滩上背冰化雪建立起来的小城,90%的外地人,一生的梦想与追求,都是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在2022年春节来临之际,为向在沪工作的外国专家和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海外人才表示关心和慰问,展现上海的人文环境、城市温度和引才爱才的良好氛围,1月22日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举办“2022年上海市慰问外国专家云聚会”活动。首播当晚,共有包括在沪外国专家及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人才2400余人在线观看节目,后续在直播平台进行循环播放,每天仍保持100多人在线观看。自2021年起,“上海市慰问外国专家云聚会”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受到了外国专家和海外人才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